【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流动的“民间戏剧”:康保成先生访谈录
  作者:康保成 梅东伟 李春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13 | 点击数:14574
 

[中图分类号] G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2005)05-0104-05 


200563日,著名学者、河南大学校友、中山大学教授康保成先生应邀回母校讲学,在导师高有鹏教授、张大新教授的安排下我们有幸采访了康先生。采访过程中,康先生诲人不倦,谦逊严谨的学者风范让我们深深折服。一个多小时的访谈轻松愉快,让我们受益匪浅。访谈结束后,我们根据访谈录音整理如下:

梅东伟(以下称梅):您认为中国民俗或民间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什么?您认为这些精神在中国戏剧中有什么具体的体现?比如说中国戏剧的大团圆结局能否从民俗学或民间文化的角度去考察?如果可以的话它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民俗心理,或是一种什么样的民俗仪式在戏剧中的残留?

康保成(以下称康):第一个问题比较大,我也不好回答,民俗和民间文化的核心精神,怎么说呢?我考虑的不多,也不知道你们是从哪个角度来提的。但戏剧中的大团圆结局是可以从民俗学或者民间文化的角度去考察的。最近我的一个硕士生写了篇论文就是从这个角度去考察大团圆结局的。

民俗与戏剧应该是互动的。以往我们考察大团圆结局,往往从美学角度,认为中国人比较喜欢“中和”之美,而不喜欢血淋淋的悲。悲剧一定要有一个圆满结局:要么是冤狱昭雪,要么是最后大团圆——夫贵妻荣、子贵母荣或一夫两妻。从民俗学角度对这个现象考察则较少。最近有两篇这方面的文章我觉得比较好,其中一篇是武汉大学郑传寅老师的。在我指导我的硕士生选题的时候,郑老师的文章还没有发出来。后来发表以后,题目很相似,但内容不完全一样。我让我的学生去查地方志,发现民间戏剧的演出往往是民俗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演出场合和演出时间,一是与民间日常的婚丧嫁娶相关,民间红白喜事常伴有戏剧演出。一是常与民间的节庆联系在一起,中国的节庆从春节开始,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大大小小有很多,有些大节庆比如春节,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一样,没有多大差别。还有些小的节庆,比如说宗教节日,四月初八佛祖诞辰,十月一咱们河南叫鬼节,七月十五佛教盂兰盆会,戏曲演出往往和这些节日有关。还有些地方有当地的护法神,比如广东佛山,三月十八是粤剧戏神华光神的诞辰,每到这一天都要唱大戏。所以过去的乡村演剧,往往是民俗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

无论是节日演戏还是家里面的红白喜事演戏,它图什么?图吉利图喜庆,要那个氛围、场面,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想象去演悲剧。演出的剧目是要挑的,有一种“点戏”的形式,在《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中就有一些“点戏”场景的描写。点戏一般情况下都点那种比较喜庆的,当然以悲结局的戏也不是绝对不能唱,但往往会遭到反对,虽然戏目很好。比如在点关公戏时,往往不点“走麦城”,而且农村有这样一个说法,你唱“过五关斩六将”是没有问题的,但唱“走麦城”就可能会发生不吉祥的突发事件,或者是演员会遭到什么报应,或者出钱演戏的这家主人会如何如何。这是一种趋吉避凶的心理,像我们平时忌讳说某些丧气话一样。

梅:如果说历史上民间戏剧的演出往往与宗教祭祀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戏剧本身是祭祀的组成部分,那么当下农村古会或庙会上的戏剧演出是否与民众的宗教心理有联系?如果有,它以什么样的方式表现出来呢?

康:戏剧是不是从仪式发展而来?现在国内学术界还没有完全一致的看法。在国外,绝大部分学者认为戏剧起源于宗教仪式。至于对中国戏剧与祭祀仪式关系的研究,也是国外学者走在了前面。例如牛津大学已故汉学家龙彼得的著名论文《中国戏剧源于宗教仪式考》,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田仲一成先生的系列研究等等。田仲先生对中国的戏剧先从源头上梳理,接着又实地考察了——他曾住在香港地区的新界——靠近深圳的地方,后来又到过新加坡考察那里华人居住区的祭祀演剧。还有文献,他找了很多很偏的文献资料,我们一般都不注意的,有些是地方志,有些是过去官员张贴的榜文和公文公告,从其中检索戏曲的资料。通过对种种民俗资料的分析——日本的民俗学发达较早,比如你们都熟悉的柳田国男,中国五四时期就有学者受其影响,田仲一成也受到民俗学方法论的影响——他就认定民俗活动、祭祀仪式等对戏剧演出起着源头的作用。

我们现在看到的元杂剧和宋元南戏,从剧本上看,与祭祀仪式包括巫术之间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比如《窦娥冤》和《西厢记》。当然很早就有人说,某些戏剧文本就是祭祀剧本,包括我的老师黄天骥先生。他最近写了一篇关于《单刀会》的文章,大概有三四万字,认为《单刀会》、《西蜀梦》都是属于祭祀剧。这样就和田仲一成的观点挂起来了。而有人则把戏剧分成两种,一种祭祀性的,一种是娱乐性。娱乐性的像《拜月亭》、《西厢记》、《望江亭》,不要勉强地和仪式挂钩,如果挂钩你必须拿出铁证来,如果拿不出别人就很难相信。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戏剧未必全部都与祭祀仪式有直接联系,或者说有的有联系,有的完全没有联系。特别后来到明代中期它“雅化”后,例如昆曲演出,是一种纯粹的娱乐方式。我们看到大量的戏曲史资料中厅堂的演出,堂会戏,唱堂会;还有官僚士大夫家庭豢养的戏班子即家庭戏班的演出,娱神的功能已经非常少,基本上是娱人。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亚当·库伯访谈]“文化”与“人类学”的一次对话
下一条: ·[安德明 廖明君]走向自觉的家乡民俗学
   相关链接
·[平锋 谭文]民间戏剧的仪式化内蕴及其悖论·[钱生槭 康保成]古戏台修复如何贯彻“修旧如旧”原则
·[邢涵 康保成]略论“会首”在民间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变迁·[康保成]《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形成的法律法规基础
·[康保成]生活就是民俗·[周秋良 康保成]娼妓·渔妇·观音菩萨
·[钟敬文]关于民间戏剧·[于烈]莆仙戏:古为今用的典范
·康保成 主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1)》·贵州戏剧如何走向大市场?
·王杰文:《媒介景观与社会戏剧 》·康保成:中国世界非遗数急剧膨胀 喜忧参半
·[傅谨 廖明君]重视“中国经验”·黄天骥 康保成 主编:《中国古代戏剧形态研究》
·康保成 著:《中国戏剧史研究入门》·[梅联华]赣傩面具赏析
·康保成:《傩戏艺术源流》·[康保成等]潮州影系的个案研究
·[康保成]《踏谣娘》考源·[康保成]如何面对窦娥的悲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