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黄景春]论我国冥婚的历史、现状及根源
——兼与姚平教授商榷唐代冥婚问题
  作者:黄景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29 | 点击数:35459
 

[摘要]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出土文物、当今民俗存在的梳理,探讨冥婚习俗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历史上冥婚习俗遭到儒家人士抵制的情况。针对姚平“唐代各个社会阶层接受冥婚”的观点,文中列举文献证明这个说法是不可靠的,冥婚在唐代跟在其他朝代一样是违禁的。针对姚平“冥婚兴起是佛教对唐人死后世界观影响的结果”,本文指出冥婚是中国原始宗教观念的产物,与佛教的地狱世界无关。本文认为形成冥婚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对死人作祟的恐惧,二是为人父母者自身情感宣泄的需要,三是宗法性家族制度的要求。

[关键词] 冥婚;现状;历史;儒家;民俗;原因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2005)05-0097-07

冥婚又名鬼婚、阴婚、冥配等,就是死人结婚,可分为两个死人之间结婚和死人与活人之间结婚两种。冥婚现象殷商时期就已经存在,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民俗文化中一种奇特的婚姻形式。早在上世纪30年代,民俗学者黄石就有《冥婚》一文,近些年又有江林《冥婚考述》(江林,2000),日本繁原央《中国冥婚故事的两种类型》等论文(繁原央,1996),对这种特殊婚俗进行研究,探讨冥婚习俗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还有一些民俗学著作辟出专门章节介绍冥婚。这些对于认识我国冥婚习俗的来龙去脉都是很有益的。最近又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姚平教授《论唐代的冥婚及其形成的原因》(以下简称姚文),(姚平,2003)颇受教益;然对他得出的“冥婚兴起是佛教对唐人死后世界观影响的结果”、“冥婚为唐代社会所接受”、“冥婚习俗随着唐代社会的衰微而渐趋消逝”等结论,以及姚文在运用史料中出现的一些失误感到不安,特著此文,阐述我所知的我国冥婚历史、现状及其长期传承的深层原因,并就唐代冥婚的若干问题与姚平教授商榷。

一、先谈冥婚的现状

不少人以为冥婚只不过是历史现象,今天早已不复存在。其实不然。

至今关于冥婚的报道仍不时见诸报刊。《中国民政》杂志1994年第10期有一篇文章叫做《“鬼婚”闹剧》,介绍了发生在90年代河南等地的4个冥婚案例,涉及的对象有大学生、乡镇富商、曾下放农村的省城老干部等。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评论说:当今农村冥婚又起,闹出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荒唐闹剧,为后人所不齿。这种态度也许在现代人士当中很有代表性。然而,冥婚作为一种风俗,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已经流行了几千年,不仅一向被称作愚昧的农民做冥婚,现代化大都市的酷男靓女同样搞冥婚,甚至有的不良之徒为满足社会上对冥婚的需求而谋财害命。据《山西晚报》(20041030日)报道:霍州妇女汤某数月前听说某家一具女尸给别人做冥婚卖了数万元,于是财迷心窍,竟将邻家12岁的女孩骗出学校害死,卖到洪洞县配冥婚。这真是一桩奇案,它发生的背景正是冥婚仍在山西省流行的现实。

我国冥婚自唐宋以后风靡南北各地,迄今仍在流行。姚文称“冥婚习俗随着唐代社会的衰微而渐趋消失”,此说法有违历史和现实的实际情况。实际上早就有研究者指出冥婚“在时间上以宋代为盛,在区域上以台湾为最”。(胡申生,1992231)这个说法未必确切,但揭示了唐代以后冥婚仍长期流行、在某些地区还很盛行的事实。宋人笔记对冥婚有详细描述,明清笔记、方志都有对民间冥婚习俗的记载。而且,冥婚在我国一向是遭儒家非议的,汉魏如此,宋元明清如此,唐代也不例外,并不存在姚平所说的冥婚为唐代社会所接受的情况,即便操持冥婚的人是帝王将相,也难免遭到儒家人士的批评和抵制。既然作为主流社会思想的儒家抨击冥婚,怎么可以说它被唐代社会所接受呢?

二、历史上的冥婚及儒家的批评

《周礼·地官·媒氏》云:“禁迁葬者与嫁殇者。”郑玄注:迁葬,谓生时非夫妇,死既葬,迁之使相从也。殇,十九以下未嫁而死者。生不以礼相接,死而合之,是也乱人伦者也。郑司农云:嫁殇者,谓嫁死人也,今时娶会是也。“迁葬与嫁殇”就是冥婚,周礼明确禁止实行冥婚,认为是乱人伦的行为。这说明冥婚在周代是存在的,所以《周礼》才明文禁之。江林《冥婚考述》认为:殷商是冥婚的起源期,甲骨卜辞中有对殷王娶冥妇的记载;魏晋南北朝是冥婚的发展期,隋唐五代是冥婚的兴盛期,宋元明清是冥婚的继续发展期。他的研究很有意义。汉代冥婚史载甚少,不过出土文物表明,汉代同样存在冥婚。①《汉故相小史夏堪碑》叙述夏堪夭殁而聘妻谢氏并灵合柩之事,碑文云“娉会谢氏,并灵合柩”。19743月,在洛阳市李屯发现一座东汉墓,在出土陶器中,有一件高16厘米、口径5厘米、底径18厘米的大平底陶瓶,瓶腹朱书文字11行,共约110字,可识别90余字。文曰:

元嘉二年十二月丁未朔十四日庚申,黄帝与河南缑氏眞(真)乡中华里许苏阿铜□刑宪女合会,神药以填(镇),□冢宅□□,七神定冢阴阳,死人无□□,生人无过。苏(醒)之后,□□□□人阿铜、宪女适(谪)过□□□为(治),五石人参解□□□安此瓶,神明利冢,□□□□许苏氏家生人富利,从合日始,如律令。(洛阳市文物工作队,1997

这是一篇镇墓文,大意是说:元嘉二年(152年)十二月十四日,黄帝给河南尹缑氏县真乡中华里的许苏(复姓)阿铜和刑宪女合坟,用神药厌镇冢墓,请北斗七星之神镇定冢墓阴阳,死者没有殃咎,生者没有罪过,阿铜、宪女苏醒之后,用五石、人参禳解,从合葬那天开始,神明护卫冢墓,保佑许苏氏家富足吉祥。这篇镇墓文是为夭殇的许苏阿铜和刑宪女二人做冥婚合葬时制作的,他们死后经由双方家长同意,由巫觋做媒撮合,最终合坟结成冥婚。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余园]性禁忌调侃性反抗与强化的公开映照
下一条: ·[吕卓红]川西茶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生成和变迁
   相关链接
·[余宝平]浅谈井冈山红军医药的历史地位与非遗应用初探·[于玉蓉]神话想象与历史叙事的同质与互文
·[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杨芳菲]历史在民歌中的重塑与变异
·[徐永安]概念与历史:武当山朝山进香(武当山庙会)习俗特征探讨·[夏中华]中国民间故事异境叙事研究现状述评
·[王瑶]培田春耕节:历史文化名村的奇魅化展演·[施爱东 刘丹一]中国龙形象的历史演变
·刘艳超][口头诗学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1995—2023)·[刘文江]传说研究的三种范式
·[刘婷]从辽境香炉看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镜像·[刘吉平 王小辉]陕甘川毗邻区域民间神话与羌族历史变迁
·[梁盼盼]桂北少数民族与食糯传统:文化象征中的食物、神性与历史·[李一凡]上古史演义中的神话历史书写
·[解乐乐]渔业历史文化的镜像:《山东省渔民歌谣集解》研究·[冯莉]论埃内斯托·德·马蒂诺的民俗观
·[邓婧怡]“非遗”视域下鄂尔多斯传统舞蹈的历史记忆与身体实践·[陈冠豪]当代显性鬼传说“影子记忆”的“箭垛”组合现象
·[包海青]神话原型到历史叙事:蒙古族感光型起源传说生成的思维模式探究·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