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传承人与社区

首页民俗与文化传承人与社区

[郭建勋]《格萨尔》说唱艺人阿尼生存现状调查
  作者:郭建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04 | 点击数:15145
 

从阿尼住宅的空间布局、房屋结构安排、房屋内部的楼梯等构建的样式变化,我们是否可以看出,藏族民居的变化,独木梯与汉式楼梯的使用,厕所在普通民居里的设置,都表明附着在民居里的权力、等级等因素,随着旧时代的消亡已不复存在。而楼梯的实用功能成了决定使用独木梯还是汉式楼梯的因素。藏族地区过去长期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民间艺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甚至连起码的人身自由也没有,受人欺凌。从阿尼居所的上述变化里,我们是否也可以看到,在旧时代里《格萨尔》说唱艺人居无定所,地位低下的状况,在今天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说唱艺人与其他职业的人一样,作为社会的一员而得到了平等的对待。

(二)直系亲属及经济收支概况

阿尼的父亲何珠,是一名医生,母亲尼夏措是位牧民,两人今年都八十多岁了,身体还硬朗。阿尼在七个兄弟中排行第三。一家人中兄妹人数是七男一女,按当地藏族的说法,这家人都不用念经了,意思就是家庭很美满了。阿尼的前妻名叫泽翁拥章,为阿尼生了大女儿及二儿子。后来的妻子卓玛拉措也生下了小儿子,她在2000年已去世,。大女儿拥西与二儿子根秋巴登在阿坝州阿坝县做生意。小儿子四郎尼玛在德格阿须当医生。(参见附表一)

现在与阿尼长期生活在一起的是大女儿所生的泽仁曲珍,她自从生下来就一直与阿尼生活在一起。据孙女说,她是吃着婆婆(阿尼的第二位妻子)的奶水长大的。现在最让阿尼牵挂的就是这个今年9月上初中的孙女了。现在泽仁曲珍已能帮助阿尼做些收拾屋子、打扫卫生、洗菜、挑水等家务,每天还要完成佛堂里的敬供圣水、上香等仪式。她曾经在北京红娃娃绿世界广告公司总经理汪国晔的资助下,2000年到北京上过六个月的学,但因水土不服,又回到德格上学。今年四川省艺术学校第一教学区到德格招生,泽仁曲珍也参加考试,但后来他们听说这是私立学校,德格的二十多个学生就都不去上了。但已交了2100元给该校。一提到这事,孙女和阿尼脸上充满了无奈,不仅是对经济上的,更多的是对泽仁曲珍的未来前途。

阿尼的父母由阿尼的其他七位兄弟和妹妹轮流供养,每人五天。而阿尼负责父母来德格县城转经时的吃住花销,而这主要是在冬天。而孙女泽仁曲珍的所有开销则全部由阿尼支付。

阿尼因为在包产到户时,分有二十多头牦牛,现在由他的兄弟妹们在老家代为饲养,阿尼的酥油、奶渣、酸奶就主要由他们提供,而其他必需的青稞面、大米、蔬菜、茶叶等生活品就要到市场上购买。(参见附表二)他还要支付电、水费,电视收视费,电话费,孙女的学费。(参见附表三)现在要上班,加上年龄渐渐大起来,生意也不能再做了,目前阿尼的固定收入就只有每月的300元工资,偶尔有一点外出说唱时的演出费用(这主要是到电台说唱时才有的,更多的是义务说唱)。

(三)一天的生活状况

夏天,他每天5点左右起床,冬天4点半左右起床。起床后先是洗漱,然后进入佛堂拜佛,念经(佛堂内供有释迦牟尼、格萨尔、度母、莲花生的唐卡)。念诵的主要内容都与《格萨尔》史诗有关。孙女这时就在旁边上香、换圣水,擦碗、再盛上新鲜的水。之后,阿尼就到厨房,用电动搅拌器打酥油茶,捏糌粑。在开始喝茶前,阿尼要先敬英雄格萨尔,在格萨尔的唐卡前面的杯子里换上新鲜的酥油茶。吃完饭后,要喝点经过喇嘛念过三年经的圣水,乞求格萨尔的保佑。然后就到德格印经院转经。在转经时他就默念在佛堂里刚念过的《格萨尔》的内容,在这时他是不理会周围的一切的,遇到熟人,他也只是扬一下手,表示打个招呼。现在因为要上班,转的圈数比原来减少了。200485日,他转了30圈。每圈平均2分钟。按他的速度,估计至少走了10里路。我始终跟不上他,与他始终有10米的距离。而他似乎没感到累,这是他进行《格萨尔》说唱的身体资本,也是他的外表与实际年龄不符的主要原因。他每天按时上班,上班后主要是做些事务性工作,空闲时就拿出自己抄写的《格萨尔》史诗的内容进行背诵,并教付晓阑学习藏语。中午回家后煮米饭,做一个菜。下午上班基本上重复上午的过程,依然是对《格萨尔》的背诵。晚上一般是吃中午的饭菜,或是吃点面条。200484日下午吃的是青菜干肉块煮面条;85日吃的是米饭,菜是青菜夹杂些干肉。86日中午是土豆煮猪肉块。总体上都是蔬菜多肉少。阿尼饭量不错,不抽烟,很少喝酒,也不嗜辣,为的是有一副好的嗓子。

每天下班后还要督促孙女学习,他认为没有文化将来会吃亏,特别对藏族的文化更要熟悉。他说,如果孙女不会说藏语,他会狠狠地打她。现在孙女的藏语说得很不错。在街上,我见到她还为不会说汉语的喇嘛作汉藏语翻译。阿尼一般不许孙女听港台流行歌曲,他说要听就听我们藏族的歌。孙女想听阿杜的歌,也只有偷偷地听。阿尼也不许她单独外出,怕她染上当地学生的不良习气。

(四)《格萨尔》的说唱情况

早年,他在德格县城做生意时,还说唱过《格萨尔》。现在阿尼很少在当地说唱《格萨尔》,一般是在当地政府接待客人,或者是应来德格的游客邀请,或者应邀外出参加表演时才说唱。阿尼说,上面来的人,那些有文化的,才会对他的说唱感兴趣,听他说唱时连饭都不吃的,听完后还说“阿尼唱得太好了”。而不论是藏族还是汉族,如果没有文化,则没有兴趣听,而是只管喝酒吃饭(阿尼所说的有文化的人,主要是指对《格萨尔》感兴趣的人)。县城里的人,不论汉族还是藏族,对《格萨尔》的说唱兴趣都不大。有人欣赏时尚的东西,有的甚至热衷于赌博。连当地的小学生都喜欢在茶坊里喝茶,听流行歌曲度日。20047月下旬,我在西藏拉萨大昭寺前见到一位那曲的《格萨尔》说唱艺人的表演,发现听《格萨尔》说唱的人,每天约有四五个固定的听众围着说唱艺人,很投入地听。从装束上、外貌上看,这几位是外地来的。大昭寺广场上,听《格萨尔》说唱的人还不及一位弹唱艺人表演的观众多,甚至不及看一个小姑娘跳舞的观众多。一位转经的藏族中年妇女,听了一会《格萨尔》说唱后,说道:“唱的一句都听不懂”,就又去转经了。据甘孜州第一位任职中的译审,独译、合译过五部《格萨尔》的格桑曲批老师介绍,西藏说唱《格萨尔》的藏语,主要用的是安多语。而在藏区说唱《格萨尔》的语言,也主要是安多话或康巴话。语言的差异也可能是听众人数少的原因之一。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袁学俊]“中国故事第一村”耿村发掘始末
下一条: ·格萨尔艺人——传承“世界最长史诗”
   相关链接
·[张琼洁 李莹]从作家“雅”言到民间“俗”曲:大鼓书《贾宝玉夜探潇湘馆》的形成·[王艳]从延安时期到新时代:格萨尔史诗编译与研究的人民性话语
·[刘赛祎]论民间说唱的“集体性”·[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
·[王伽羽梓]新媒体视域下非遗传衍的内部革新和时代路径·[何城禁]多民族《格萨尔》文本的演进脉络及其故事形态
·[郝佩林]论江南民间说唱艺术的乡野表达·[王素珍] 赞土地与唱春
·[朱万曙]董永故事的汉、彝说唱文本·[国家玮]乱世中的治世想象
·[祝鹏程]中国曲艺说唱研究70年:回顾与反思·[丹珍草]《格萨尔》文本的多样性流变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民间说唱”专家组成立·《继承与发展:庆祝车锡伦先生欣开九秩论文集》出版
·刘祯 刘云水 主编:《继承与发展:庆祝车锡伦先生欣开九秩论文集》·何红艳:《科尔沁蒙古族说唱文学研究》
·[杨恩洪]西藏格萨尔说唱艺术抢救始末·[郎雅娟]侗族说唱文学的叙事特征
·[侯儒]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家族式传承口述史研究·[乌丙安]民间小戏浅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