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还愿
求雨过后,在一定的时限内不下雨,就算求雨失败,这时就将雨棚撤掉。在这个期限内,只要下雨,必须及时还愿。还愿根据许愿的内容而定,一般是请剧团在本村唱几天戏。唱戏越早越好,一般会在下雨后锄罢地人较为空闲时唱,但不能隔年。唱戏在本村进行,仍需在本村收钱作为费用,同时那些因老刘店求雨而得到雨泽的附近村落也有义务出资襄助。演戏时,将盘古爷的塑像放在戏台对面的一张桌子上,意思是这戏是为酬谢盘古爷的恩惠而演的。演唱的剧种是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河南梆子、曲剧、越调等,内容一般是传统剧目,时间是三至四天。
6.求雨仪式的社会功能
求雨看起来是一种又花钱又费力的苦差事,但这种仪式具有相当强的社会功能。求雨仪式对于处于缺雨焦虑中的村民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安慰,刘店人相信他们通过虔诚祈祷和对一套完整的象征符号的“合理”运用就会获得神赐的甘霖,并且在仪式过程中验证了自身与这位拥有强大降雨能力的祖先神的特殊关系,从而获得了一种集体的安全感。在求雨仪式中,平时相互间不时发生摩擦的村民们变得空前团结,为了村落的共同利益,他们在村落长老的带领下抖擞精神,通力合作,从而至少是暂时地使分散的个体变成一个紧密团结的整体,实现了社区秩序的整合。求雨仪式还是一次村落实力的展演,规模宏大的求雨队伍,外村人的恭敬态度与依附式的参与,是老刘店强大实力的证明,这给予老刘店人一种不同寻常的自豪感。同时,请戏酬神这种还愿形式也为终日辛劳的农民提供了一种节日般的休闲娱乐机会。因此,老刘店人对这种“苦差事”乐此不疲,也就可以理解了。
二、求雨“神话”的建构
老刘店求雨的灵验是出了名的。有人说,老刘店十回求雨九回下。有人说,老刘店求雨都是淋着回去的。有人还将“老刘店”这个名字与其求雨的灵验联系起来,老刘店就是“老流点儿”,只要求雨就会流点儿。老刘店求雨真的这么“神”吗?是什么因素给人们造成了这样一种印象?我们认为,老刘店求雨之灵验,乃是求雨者对仪式象征符号的创造、宽松的效力时限、关于求雨失败的解释、村民特殊的记忆方式等因素共同建构出来的一个求雨“神话”。
1.象征符号的创造与解释
老刘店的求雨仪式是由一套完整的符号体系组成的。在这套符号体系中,雨瓶以及插在雨瓶中的香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两个符号,也是求雨人与盘古爷之间进行交流的中介。老刘店人正是通过对这两个象征符号的巧妙安排与解释来祈祷和验证盘古爷所赐之雨水的。对待雨瓶必须小心谨慎,毕恭毕敬。瓶子需要用红布缠着,抱雨瓶的人必须是属龙的。雨瓶一开始是干的,在上神路之前用用水涮一下,然后再倒干,瓶口朝下,到山顶后,炎热的天气与并不太近的路程看起来足以使它完全变干。然而,就在众人举行完一系列仪式,跪拜祈祷之时,“奇迹”出现了,插在瓶内的香湿了。香被洇湿,象征着大地被雨水浸湿 ,因此香被洇湿的尺度就等同于盘古爷允诺赐雨的深度。求雨过后雨瓶看起来还只是一个空瓶子,抱雨瓶的人又有人搀扶着,然而他却总是累得大汗淋漓甚至走不动。抱雨瓶的人汗出如雨象征着神雨洒落。
求雨仪式中与香和雨瓶有关的现象——香被洇湿,抱雨瓶的人汗出如雨——虽然有些玄妙,其实并不难理解。抱雨瓶的人红布缠身,被人团团围着,同时因责任重大而不敢有丝毫懈怠,在炎热的天气里不出汗才是咄咄怪事。同时尽管天气炎热,但由于瓶口较小,短时间内瓶内的水气并不会蒸发殆尽,因此香被洇湿是很正常的。但求雨者却解释说:雨瓶内导致香被洇湿的水气绝非刚才涮雨瓶时残存的“凡水”,而是已经蒸发了的“凡水”引来的“神水”,是盘古爷因为接受了他们所许之愿而赐予他们的;返回时雨瓶里装的是盘古赐予的全部雨水的总和,因此会把有人搀扶着的抱雨瓶的人累得汗出如雨、步履维艰。其实民众对此也非真的不了解,在笔者的调查中,他们往往在说完上述“经典”的解释后补充说:“其实雨瓶里还有水”,“天恁热,他能不出汗吗?”围绕香与雨瓶这两个象征符号所展现出来的现象本身其实是一种象征符号的创造,它们所模拟的是神灵应验的过程,但表达的却是人对神的祈求与愿望。这样,老刘店的求雨人通过香与雨瓶这两个象征符号实现了与盘古爷的交流的同时,又通过香的洇湿与抱雨瓶人的出汗这两个象征符号的创造和解释,验证了盘古爷对降雨的允诺,也就初步验证了其仪式的“灵验”。换句话说,是仪式行为本身创造了神的“灵验”。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