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08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08年会专区

[施爱东]灾难谣言的形态学分析
——以5·12汶川地震的灾后谣言为例
  作者:施爱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17 | 点击数:6148
 

•中国民俗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

 

灾难谣言的形态学分析

——以5·12汶川地震的灾后谣言为例

施爱东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摘 要:历来大灾之后,必然谣言四起。谣言的兴起契合了灾后民众对于不明朗信息的高度渴求,谣言在传播过程中有不断放大的趋势,当它放大到一个“可能的最大值”的时候,就会逐渐趋于稳定。稳定的灾难谣言都有相似的形态特征。依据形态差别,我们可以把灾难谣言分为预报谣言、灾情谣言、灵异谣言、问责谣言四类,每一类都可以归纳出一个相对稳定的谣言公式(完全式),完全形态的谣言有时是以分散叙事的方式,经过多次信息的综合来成型的。一般来说,谣言所涉及的内容距离传播点越近、时间越仓促,就越不需要背景交待,其形态越趋向于省略式。相对于故事形态,灾难谣言的“在地化”特征更为明显,对传播语境的依赖性更强,而功能数量相对较少,功能顺序的排列不够稳定。

 

关键词:地震谣言;预报谣言;灾情谣言;灵异谣言;问责谣言;故事形态学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会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刘魁立]当俄罗斯旧礼仪派“塞梅斯基人”走向世界的时候
下一条: ·[韩秀珍]基层民俗博物馆工作漫谈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