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杨育]太平鼓:祭祖驱疫的歌舞
  作者:杨育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13 | 点击数:13860
 

[摘要]太平鼓(单鼓)并非满族独有,它源远流长,涉及面很广。本文拟对太平鼓的渊源、类别及艺术价值作出说明。

[关键词] 太平鼓;单鼓;烧香;满族旗香;汉军民香;楚地巫风;瑶族跳香火;祭祖驱疫。

[中图分类号] K89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2005)03-0070-05 


一、太平鼓(单鼓)溯源

太平鼓,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有许多别名,最常见的是“单鼓”或“烧香”。

有人说,因一人打鼓一人唱,所以叫单鼓;也有人说,过去的单鼓,是由巫婆的演唱发展起来的,所以叫“单姑”;还有人说,单鼓是从蒙古的“跳鬼”进化的。后两种说法颇有些道理。

单鼓的功能是驱疫,用其祭祀祖先,本质上也是驱疫。

单鼓,在我国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的“楚地巫风”。“昔楚国南郢之邑,阮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蛮荆陋俗,词既鄙俚,而其阴阳人鬼之间,又或不能无亵慢荒淫之杂。”《祭歌·书经》云:“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

单鼓,秦时称为“腊鼓”,其目的是“驱疫”。吕不韦命门客编撰《吕氏春秋·季冬纪》:“命有司大傩,旁磔,出土牛。”高诱注:“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是也。”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言:‘腊鼓鸣,春草生。’村人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

有人说,单鼓始于唐代。传说,贞观十八年(644),唐二主李世民东征得胜还朝,路过尚未结冻的三岔河,人马无法过渡,惊动了四海龙王,命鱼鳖虾蟹搭桥,并在桥上造了“许过不许回头看,回头看要有灾星”的对联。还朝后,太子生病,李世民请巫婆医治时说:“这是死去的亡魂给打的灾。”当时李世民亲口许愿,等太子病愈便请目连僧(释迦十大弟子之一)超度亡魂。只因亡魂们走到山海关被关隔住,于是李世民便封他们在“红门”寺院修行。结果亡魂听错了,逢门就进,打起灾星来,所以,目连僧只好把小徒弟五岳留在关外。

单鼓在宋朝时叫“打断”。宋徽宗崇宁大观年间,京城内外街市,有鼓笛拍板歌唱,称为“打断”。政和初年,官令禁止,民间才改名为“太平鼓”。

明清时期,民间新春及元宵节,用铁圈蒙羊皮、驴皮为鼓,形如蒲扇,鼓柄上套铁环,长柄。单鼓手左手持鼓,右手握鼓鞭,击鼓摇环,边打鼓边舞边唱,也叫“太平鼓”。

有人说:“单鼓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种曲艺,俗称‘铛鼓’、‘唱家戏’、‘卖家堂’,是昔日农民祭祀祖先的一种活动,在当时缺乏文艺活动的情况下深为群众喜闻乐见。”(上海民研会《孟姜女资料选集》) 还有人说,“本来是舞鼓,经过长期的封建统治,逐渐被利用,成为一种宣传迷信的工具”,这些说法都是不切合文艺发展的历史实际的。人类都是先娱神后娱人的,或者说娱神的同时又娱人。

太平鼓即单鼓,又叫“烧香”。巫的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歌舞。巫、舞一体,以舞娱神、降神、通神、事神。烧香的全过程,即请神、降神、娱神、送神,或曰请鬼、娱鬼、送鬼的全过程。换言之,烧香是祈祷神灵、消除灾难、求安求福、驱邪免灾的迷信活动。事神的太平鼓称呼颇多,或曰“答祖宗”、或曰“跳家神”、“跳堂神”,或曰“跳单鼓神”,或曰“跳当当鼓”。由于各地的习俗不同,称谓不同。本质是一回事——娱神驱疫。

由此可见,我们不能说“太平鼓”是满族独有的了。

笔者身居吉林长白山地区,又经过多方调查,比较熟知本地习俗。长白县称单鼓为“铛鼓”,称单鼓手为“烧香的”。单鼓手,担任的是人与神或人与鬼的媒介和桥梁。几个单鼓手组合一起,去给人家“烧香”叫“香班”。一个香班3~5人,或6~8人。请香班烧香还愿的人家叫“香主”。有的地方志称烧香为“挞祖宗”是不妥的,应该称为“答祖宗”,因为烧香先是“许愿”届时“还愿”的活动,答谢祖宗保佑老人安康。

唱家戏,跳堂神,是一种祭祀祖先的巫术活动。因此,我们称单鼓手为巫师或巫士,他们在给香主烧香还愿“答祖宗”的过程中,“在于调节死者的灵魂与世间的活人之间的关系。只要人间没有疾患,巫术绝不轻易惊扰鬼灵。只有久病不愈或占卜后认为家鬼野鬼有可能为祟,或人们的行为冲怒鬼灵而招致祸患时才运用巫术手段。”(张紫晨,1990)“唱家戏”或叫“唱阴阳戏”,这种娱神娱人的文艺活动,贫困之家无经济实力进行,“中产以上之家,每于秋成,农事毕后”进行这些活动。他们出于两种原因:一种是老人患病久治不愈,在跳大神的巫婆神汉面前许愿烧香;一种是无病无灾是祖先冥冥中保佑的结果,又加上经济条件允许,请香班到家“烧太平香”以示感谢。一般地讲,从冬至月(农历十一月)开始,一直唱到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止,打了春就不唱了。说打春后烧香,有一股“青草芽子味”。据悉,一个香班,从庄稼上场开始,最多能烧50多台香。

各地烧香的形式不尽相同。《海龙县志》:“于神前备具香斗,贮以高粱,中树白色纸幡,四隅缀以杂色纸花,并以秤一钱一,插置其中,此外供以饽饽、纸箔、香烛等类。”农安县“于神前备具香斗,贮以高粱、中树白色纸幡,四隅缀以杂色纸花,并以秤一钱一,摆置其中。此外供以饽饽、纸箔、香烛等类”。香主家在准备烧香时,如同过大年一般,摆上供桌,悬起宗谱,摆上供品。与过年不同的是必须供“火龙鱼”;另外在供桌下边,还要供土地,摆有两摞小馒头。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刘冬梅]凉山彝族常装服饰中的平常美学
下一条: ·[黄凤兰]舞龙文化探析
   相关链接
·[刘正爱]在田野中遭遇“非遗”·[任光伟]谈东北汉军旗人及其“烧香”与云南流人之关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