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林春 胡鸿保]武陵地区的“堂祭三献礼”
  作者:林春 胡鸿保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11 | 点击数:13334
 

[摘要]武陵地区保存下来的“堂祭三献礼”,长期来被以为属于道教仪式,本文作者经过现场考察结合文献梳理,认为其中含有较多的儒家因素。透过这种大传统/小传统的个案比较研究,既可以认识古代族群的特定交往方式,也能够揭示民间信仰在地方社区实际形成、变化与延续的历史脉络。

[关键词] “堂祭三献礼”;武陵地区;宗教;儒家文化

[中图分类号] K892.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72(2005)03-0029-05


今天武陵地区①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堂祭三献礼”,长期以来被不少人认为属于道教仪式,而我们经过现场考察结合文献梳理,认为其中含有较多的儒家因素。如果以人类学的“文化残余”以及“大/小传统”互联互渗的观念考究,堪称能够揭示民间信仰在偏远地区形成、变化与延续的一个难得案例。今天的某些欠发达地区在现代交通发明之前,是重要的族群交往场域和文化交流孔道。笔者拟将对此礼仪的实地考察、资料收集和初步解释呈现出来,供行家们作进一步研究。

湖北省的宜都市(县级)、五峰、长阳2个土家族自治县②以及与之比邻的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片土家族苗族聚居区。当地的丧葬仪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土家族的“跳丧”,二是道士们所进行的“开路”,三是“堂祭”③。1949年以前,有经济能力的丧家可能会同时举行上述三种丧葬仪式,但三套仪式并不混杂着做,丧家一般采取的是一天做一套,即一天“跳丧”、一天“开路”、一天“开祭”。④第三套葬礼在1949年以后几乎销声匿迹,在本次考察之前,当地有关部门或者不知道、或者将其视为道教的葬礼,并未考虑到它与儒家文化的渊源关系。

20世纪80年代笔者就听说这儿保存有一种主要唱词来自儒家经典的丧葬礼仪。2004年2月,终于有机会在海拔1000多米高的五峰县傅家堰乡何家湾村现场考察了堂祭三献礼的“开祭式”。⑤

告示上的执事者中各人具体情况大致如下:

主祭李×× 85岁。在长阳县大儒吕敬臣处读私塾,小时候常随其师为丧家开祭或为喜主告祖,1949年以前曾多次当过主祭和亚祭,本次开祭的文告、祭文等都由他指导、画押,是本次开祭活动的核心。瘦小的他由于身体不好,在本次开祭中的很多时间中只是呆站(或坐)在中堂的左侧。但在休息时,有妇女抱着幼儿向其讨教孩子的疾病治疗,可见儒生们在今天当地民众中仍有一定的影响。在本场堂祭一个多月后的2004年4月,李××去世,在五峰县的深山里可能再也凑不起较为完整的堂祭班子了。

亚祭刘×× 72岁。其父王××为长阳县大儒吕敬臣的弟子,王××后来也成为当地的私塾先生。刘××本人读过7年私塾,当过歌童,因其父土改时被划为地主,入赘到大山深处的刘家。刘××至今珍藏着其父在民国年间所书写的堂祭抄本和1936年为学生们所撰写的常识课本,家传的私学使刘××对堂祭的程序、细节都有相当的了解,并对此保持很高的热忱。

证盟李××75岁。读过数年私塾,解放以后考上武汉大学,1957年被打成右派并遣送回家乡。他和他的三个兄长娶妻时都举行“告祖”礼。本次开祭中的“鸿儒文坛”告示、祭文、设所等所有文字都是他在主祭的指导下,根据堂祭“文式”之类的抄本撰写并书写。

引礼生2人。都是70岁以上的、读过私塾的老人,但显然对堂祭的程序、细节和唱词都谈不上熟悉,所以无法履行作为引礼生(又称通赞生)带领歌童唱赞词的任务。他们作为通赞生的职责只好由亚祭刘××替代。

歌童4位歌童中有3位70岁或近70岁,或可称“歌爷爷”,也都参加过真正的堂祭。本次“现场”原打算与数十年前一样,让当地的学童们来担当,但考虑到没读过私塾的孩子们在短时间内恐怕跟不上引礼生的唱词而作罢。

告示中的“音乐”在当地称“六合班”,是当地的半专业乐班,承接当地的红白喜事,不管是跳丧、开路或者开祭。他们承认自己不是“先生”(即儒生,当地也有把儒生称为“宗伯先生”的,把开祭称“行宗伯礼”)。

本次开祭的程序为:

1.起奠主要内容:设立浣洗所、寝息所、刚鬣所、茅沙所等诸所,迎神;

2.行初献礼主要内容:引孝子初献帛,初献馔,初献果品,献蓼莪首章、白华首章和南陔首章;①

3.行亚献礼主要内容:引孝子亚献帛,亚献馔,亚献果品,献蓼莪次章、白华次章和南陔次章;

4.行终献礼主要内容:引孝子终献帛,终献馔,终献果品,献蓼莪三章、白华三章和南陔三章;

5.行侑食礼主要内容:侑食、献茗、孝子受胙、焚燎、撤馔、招魂②、送神。

由于本场开祭是周年祭,所以不必扶棺上山,但有一道当地开祭中必不可少的“埋茅沙”。

在行侑食礼中的孝子受胙之后,亚祭刘××在主祭李××的指点下用红笔点申奏牒文,并盖上“儒贤良宝”方章,在亚祭朗读申奏牒文以后,放进信封后一起焚烧,意思是呈送给天上的孔夫子。(“申奏牒文”全文见图2)

信封封面则写道(见图3):

申奏牒文

上 詣

東極宮中大成寶殿

鴻儒文壇(章)具

2004年4月,笔者在收集到湘西和贵州锦屏县的堂祭三献礼:陈晓毅,2003)的一些资料后,专程找亚祭刘××,从他那儿得知:2月份举行的堂祭是没有献牲的,如果是献三牲(猪、牛、羊)的话,就需要加唱《大学》、唱《易经》或《正气歌》或者《论语》。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谢荔]有关死者灵魂的文化表象的探讨
下一条: ·[刘冬梅]凉山彝族常装服饰中的平常美学
   相关链接
·[周永健]川南民间佛教觉皇宝坛丧葬道场田野调查·[乔英斐]“希望”作为学术概念的可能性
·[李佳南]漳溪畲族乡蓝大将军出巡仪式探赜·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
·[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彭栓红]民族“三交”视域下云冈石窟的宗教新质素
·[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王琴] “草药有命”与“自我神化”:粤北瑶族医药从业者的道德重塑
·[刘伟波]牡丹江流域萨满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保护开发·[王珊珊]新媒体时代坚持我国宗教工作中国化方向传播策略研究
·[钱寅]论礼俗传统中祭祀与婚姻的关系·[洪哲泓]真神与凡夫
·[彭牧]拜:礼俗与中国民间信仰实践·[游自荧]灾难、传说和信仰的互动:日常政治与人神互惠
·[郭立东]横滨自由华侨妇女协会与中华义庄的水子地藏·[德格洛珀] 鹿港的宗教和仪式
·[弗里德曼]论中国宗教的社会学研究·[孙英刚] 跨文化中的迷惘——“民间宗教”概念的是与非
·[杨明晨]迷信作为“知识”:江绍原的迷信研究与学科话语的跨文化实践·彭牧:《Religion and Religious Practices in Rural China》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