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有关死者灵魂的心灵表象
村落社会内部个人层面的有关死者灵魂的信念、意象等心灵表象有助于对上述仪式表象的理解。尽管关于死者灵魂的“民俗知识”的个人差异较为显著,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当地人们的谈话了解一些他们对于死者灵魂的认识。
口头传说的内容可以综合为死者有“三魂”,一个守尸体(或守墓)、一个四处游荡(找吃的)、一个去投生。另外,决定亡魂转生的因素有:死者生前的行为、死亡的时间和道场的规模三种。
张珣对有关死者的灵魂存在若干种位相的研究做过整理归纳。他指出,有关中国文化中灵魂的量的人类学著作中,以三魂说法最为普遍。即死后于神主、坟墓、阴间各栖息有一魂,综而合之为三魂。(张珣,1993∶216)弗里德曼(M.Freedman)对灵魂三分之说的解释是,个人死后有三个不同的去处是因为死者在这三个地方分别受到祭祀。牌位一类的灵魂与堕入阴间的灵魂虽然相异,然而反映了维护中国社会的两个基础——男系亲属组织与官僚组织。(弗里德曼,1991∶125-126)M.L.Cohen则认为,死者仪式的体系与超度观念是中国民间宗教中相背反的主题。对西方净土或者与其相类似的乐园的信仰是(冥界)整体信仰的核心因素,无论是在丧葬仪式还是在以后的仪式中最为强调的都是这一点。然而,仪式又是以死者停留在阴间为前提进行的,于是便与死者得到超度互相矛盾。此外,阴间审判之后轮回转世与死者和生者之间的社会关系相互对应、持续这一民间宗教的主题相矛盾。M.L.Cohen的这一论点十分重要,四川地区道场仪式以及七月半超度仪式也是一个例证。
M.L.Cohen分析这种相背反而得出的结论是:虽然中国民众的正统信仰中包含乐园的观念,但其前提是超度并不实现。以超度为信仰中心是被视为异端的教派的传统。(M.L.Cohen,1994∶209-226)笔者对这一观点持有不同的看法。在道场仪式以及七月半仪式中,超度亡灵是十分明确而不可欠缺的内容。超度的表象与表现祖先的表象有机地共存于仪式当中。从四川农村人们的口头传说中也可以发现,三魂中的一魂经过阴间地狱而后转生的观念不是个别的信仰,人们在观念上对亡魂转生的超度有一定的共识。对于死者灵魂表象中的矛盾,仅仅从仪式本身或村落内部的口头传说的表象无法加以解释,还需要结合村落外部表象的社会分布综合分析。
四、有关死者灵魂的公共表象
本文暂且将四川地区与死者灵魂信仰密切相关的社会性公共表象主要归纳为川剧目连戏、城隍庙内地狱雕塑、“鬼都”丰都寺庙建筑群和善书《玉历至宝钞》几类。以下根据田野调查的考察和部分地方志资料及相关的研究,探讨这些表象的内涵。
四川地区清代、民国时代的地方志里记载了各地上演目连戏的情况。“祈祷雨泽有东窗戏,驱除疫疠有目连戏”、(周克堃,1992)“以天旱祈雨演东窗戏搬目连为日最久”,(蓝炳奎,1992)成都北门外的东岳庙“每年均演目连救母打岔戏,观众若狂。俗谓如不演此戏、必不清吉”。(傅崇榘,1987∶554)“蜀中春时好演捉刘氏一剧,即目连救母陆殿滑油之全本也……唱必匝月,乃为终剧。川人恃此以祓不祥。”(徐珂,1917∶20-21)川剧目连戏的梗概为目连和尚游地狱,依靠佛力救出了在铁围城中成为饿鬼的母亲,后又举办盂兰盆法会,依靠众僧诵经的法力超度已转生为狗的母亲。玉皇大帝看到目连的孝行,下旨敕封目连为仁孝大菩萨,全家团圆升天。目连戏的内容设定结合了四川地区的婚娶及丧葬习俗(如出煞),打岔的演技充分地烘托了舞台效果。(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1995∶101)
上演目连戏的现实功能是为了天旱祈雨或驱除疫疠,抚慰鬼魂使当地社会获得安宁。(杜建华,1993) 从意识形态的角度上看,如目连戏的源流——明代郑之珍所著《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的题目所示,演出目连戏的社会功能是高台教化,劝化世人生前行善。善的含义在川剧目连戏中表现为对母亲亡魂的超度。刘祯指出,目连得以超度母亲依靠的是自身坚强的孝心以及由佛教的修行获得的法力和众僧诵经的功德。(刘祯,1997∶96-98)目连戏通过目连的行为宣传了“百善孝为先”的宗旨。①
再来看寺庙建筑中阴间地狱以及转世投生观念的表象。这一类表象多见于城隍庙内十殿的壁画雕像及文字解说。②四川诸地区近年重新修复的十殿雕像当中,无常神和鸡脚神、十殿各殿的审判及其刑罚、目连和尚游地狱用锡杖打破铁围城救母并力度地狱众生的内容皆有所表现。(阴钧陶、范增源,1994∶201-212)转轮王所掌管的第十殿内,通过朝服官袍、猪、牛、鸭皮、鱼鳞的雕塑、人、牛马猪狗、燕鸟鱼虾、龟蛇蜉蝣等壁画,表现了转轮王手握的《六道轮回》书籍的主旨。这些表象与对民国时期城隍庙十殿的描述有不少相同之处。③
四川地区有关冥界的空间表象还集中在“鬼城”丰都的寺庙建筑群上。该地区民间传说人死后灵魂赴丰都。今日丰都名山的寺庙群包括鬼城牌坊、奈河桥及血河池、玉皇殿、孟婆茶楼、鬼门关、望乡台、十殿阎王、天子殿等建筑。冥界都城的视觉化表象与口头传说、民间故事集等文字刊物等表象相互交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阴间意象。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