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陈立柱]龙是夏族的图腾吗?
  作者:陈立柱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28 | 点击数:15915
 

[摘要]龙被视为夏族的图腾是近代以来受西方影响而形成的一种观念。本文对夏族与龙有关系诸重要史料进行了分类、辨析,利用直接而明确的材料证说龙是夏之巫师沟通人神协于上下的“乘物”,即物之精灵,夏时去图腾时代已远。从而证明龙为夏族图腾说法的错误,并且指出了这种错误产生的根源在于泛图腾主义的思考与研究工作的粗疏。

[关键词] 龙;夏族;图腾;巫师;乘物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2004)05-0097-06


龙是夏族图腾的说法提出很早,20世纪20~30年代卫聚贤已有系统论述,他在《古史研究》一书中提出:“禹为夏龙氏族的图腾”,“夏人祀龙”。又说“夏以二龙为图腾”,“龙即鳄鱼”等等。①30~40年代闻一多进一步指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夏为龙族”。②卫、闻二人的论说很有代表性,尤其是闻一多先生,精善考证,其观点传布广泛,后之学者续申其说的不知凡几。直到最近还有不少发挥其说的文章刊出,有的学者甚至以夏是龙族为前提,讨论有关夏人的历史与文化。③此外,认为夏之图腾为薏苡,为石,为熊,为鱼,为鳖,为日,为犀牛,为野人,为蛇,为弥猴,等等,还有不少,但都不及此说影响大。龙为夏族的图腾几乎成为定说。笔者以前也是相信这一说法的。但是仔细阅读有关资料后发现,论者提供的论据都不是直接的,而是经过几重说解才拉上了关系,而一些所谓的直接证据都可以说是似是而非的。因此,龙为夏族图腾的说法有必要进一步加以讨论。

一、夏与龙有关系诸史料

关于夏人与龙有关系的也是较重要的史料,约略可以分为九类。

一是禹、启等乘两龙上天。《山海经·大荒西经》云:“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启)。”又《海外西经》也言:“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舞《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郭璞注引《归藏郑母经》云:“夏后启筮:御飞龙登于天,吉。”类似的记载《太平御览》卷八十二“夏后启”条也引有几条。此外《博物志》与《括地图》等还说到“禹平天下,二龙降之,禹御龙行域外,既周而还”事。

二是鲧化黄熊。《国语·晋语八》云:“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黄熊,有的版本作“黄能”。今本《左传》昭公七年所记事与此略同。洪兴祖补注《楚辞·天问》引《淮南子》云:“禹治水,通轩辕山,化为熊。”又《山海经·海内经》:“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注云:“化为黄龙也。”类似的记载还有不少,不繁引。

三是夏后孔甲食龙。《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史记·夏本纪》所记少异,曰“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天降二龙,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后。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

四是夏人器物上有龙纹饰。《礼记·明堂位》有“夏后氏以龙勺”,“夏后氏之龙簨虡”。龙勺,注家多以为在勺上刻有龙头,龙簨虡也是以龙纹饰簨虡之物。

五是传说夏有龙瑞。《史记·封禅书》曰“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尚书大传》描写禹受禅时的情形说:“于是八风循通,庆云丛聚,蟠龙奋迅于其藏,蛟鱼涌跃于其渊,龟鳖咸出于其穴,迁虞而事夏。”

六是考古方面。近年晋南陶寺墓地发现有彩绘蟠龙陶盘,二里头遗址也有龙纹饰出土。陶寺地方传说为“夏墟”,而二里头遗址今日学者多认为是夏文化遗存。

七是匈奴有龙祠。《后汉书·南匈奴传》说匈奴“岁有三龙祠……祭天神”,《史记·匈奴列传》作“五月会笼城,祭其先、天地鬼神”。又其中多处提到“茏庭”、“茏城”等,《汉书》作“龙城”、“笼城”。匈奴为夏苗裔,《史记》、《汉书》都有明言。

八是禹治水龙帮忙。《天问》有“河海应龙,何尽何历?”王逸注云:“禹治水,有龙以尾画地,导水所注当决者,因而治之。”洪兴祖补注也相近。另外,类似的记载尚见于《拾遗记》、《山海经图》等秦汉以后文献。

九是褒人之神化为龙。《国语·郑语》曰:“夏之衰也,褒人之神化为二龙,以同于王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也’。夏后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卜请其漦而藏之,吉。乃布币焉而策告之,龙亡而漦在,椟而藏之。……及(周)厉王之末,……漦流于庭,不可除也。王使妇人不帏而噪之,化为玄鼋,以入于王府。”这就导致倾城倾国的褒姒的诞生,以至于“赫赫宗周,褒姒灭之”。①《史记·周本纪》所说与此小异而大同。褒氏为夏之支裔,《夏本纪》有明言。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罗杨]民族民间文化的处境和抉择
下一条: ·[傅广典]论房陵文化的构成、价值及其圈层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陈岗龙]城隍、格斯尔与落水鬼
·[张启龙 乔方辉 路维民 张文艳 张统夏]实用是非遗最好的传承·[张静]贞孝、智谋与爱情:冯梦龙女扮男装故事书写中的双线结构与伦理叙事
·[虞佳芯]瑞安龙舟竞渡的变迁研究·[杨建国]山西应县龙王信仰及其演变初探
·[薛锦霞]“走亲”与“斗龙”:端午龙舟的村际交流·[徐金龙]“六化六能”:影视动画对非遗资源的转化创新
·[谢景雯]金龙四大王研究回顾与展望·[王圆圆]文化空间的再造
·[王蔚 熊文慧]城南龙灯的民俗文化蕴意及传承保护·[施爱东 刘丹一]中国龙形象的历史演变
·[毛岸茜]屠龙的哪吒·[龙晓添]流动的生活·具体的人:中国民俗学研究对象探蹟
·[刘来法]富源古敢水族“吞口”溯源·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施爱东]龙王传说的演变·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
·龙年说龙“中国龙的文化阐释”·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