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施爱东]韩森的《变迁之神》
  作者:施爱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3-06 | 点击数:6966
 
民间信仰必然会掺杂各种制度化宗教的因素,但韩森还是有意地屏蔽了她所不擅长的佛道典籍与宗教学理论,试图从民众的日常宗教生活入手,讨论南宋时期民间信仰的变迁。于是,使用什么材料,以及如何使用,就成了这一设想能否实现的关键。
韩森的成功在于她找到了实现其理论设想的传世文类:庙记碑文与志怪小说。她花费不少笔墨分别论证了两者在民间信仰研究中的可行性,说明两者都含有大量经过改造的、当时流传的有关人神关系的故事。比如,庙碑常常包括神祗生平、灵验故事、朝廷封号,以及庙宇规制等等,而神的生长史和灵验录正提示了那一时代的现实问题和宗教诉求。在志怪小说方面,韩森对《夷坚志》情有独钟,着重论证了这是一套忠实记录的民间故事集成,而这些故事生动地展现了民众的宗教生活及其文化生态。
韩森还指出,将同一主题的不同文献进行对读,还能读出文献背后社会力量之间的动态博弈。官方文献如《宋会要辑稿》以及地方志,提供的只是无数个地方神祇中成功获得朝廷敇封的个案,而庙碑与小说则提供了更多的竞争失败者。个案间的对比,为韩森考察神祇的变迁以及神祇背后集团势力的博弈,诸如神祇体系构成的变化、国家与地方、集团与集团之间在神权关系上的合作与牵制,提供了绝妙的依据。
韩森的成功提示我们,在文化研究中,每一种新材料的引入,都可能意味着一个新的阐释维度。
[美]韩森著,包伟民译,《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本文原刊于《民俗研究》2008年01期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上一条: ·[施爱东]丁乃通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
下一条: ·[施爱东]洪长泰的《到民间去》
   相关链接
·[朱婉尚婕 胡燕]吉祥文化视域下男欢女喜的变迁与重构·[虞佳芯]瑞安龙舟竞渡的变迁研究
·[于晓雨]岱顶碧霞祠庙会活动调查报告·[王敏琪]传统的变奏:杭州东坡肉的叙事变迁与经典生成
·[孟令玉]乡土变迁下的家族发展·[刘吉平 王小辉]陕甘川毗邻区域民间神话与羌族历史变迁
·[丁本恩]西王母本义及其形象、信仰变迁考·[陈阳]闽南农村近 50 年丧葬仪式的“变”与“不变”
·[朱现省]社会变迁视角下“做社”习俗的演变与当代价值·[朱世桂]我国特色茶文化遗产“末茶”(抹茶)发展沉浮及其传承创新
·[徐鹏飞]生长与式微:农村丧葬仪式的变迁·[武靖佳 胡燕]从村落节俗到舞台展演:溱潼会船的变迁研究
·[王雨铭]城镇化进程中豫北乡村社会集市文化研究·[王芳]西南地区百年客家村落的变迁与发展
·[万水清 朱婉尚婕 稽明星]基于文化聚落中的都市茶馆变迁·[裘兆远]从家堂看太湖渔民俗信的变迁
·[路转红]肃北蒙古族婚礼仪式的变迁研究·[李佳南]都市传说:广州城市变迁的缩影
·[赖伟鸿]“香火”的隐忧:从身体实践到数字民俗的仪式变迁·[陈姵瑄]江南总管传说的叙事策略及变迁动因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