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西村真志叶]民间幻想故事的素材选择及其形成
  作者:(日)西村真志叶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26 | 点击数:15123
 

[摘要]自结构主义的分析模式广泛为人们接受以来,民间故事的素材属性作为一种“可变项”,在形式研究中成为次要问题。然而,就民间幻想故事而言,这种观点仍有商榷的余地。幻想故事的讲述人,在完全可以自由发挥的情况下,往往以一定的针对性选择素材,又通过特定的方法来塑造素材。由此出现的素材,对幻想故事的体裁性格产生出十分重要的构造作用。这或许是讲述人在多次听讲故事的过程中,对幻想故事的素材积累了经验性理解的结果,也是听众无声的期待阻止讲述人对素材的任意选择或改造的结果。本文认为,幻想故事作为体裁的形式特征,由这种传承人共有的意识而得以维护。

[关键词] 民间幻想故事;素材;选择;形象塑造;体裁特征

[中图分类号] I2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2004)05-0048-08


结构主义的鼻祖普罗普(В.Я.Пропп),把叙事文本概括为剧中人的行为序列,并且声称:“对民间故事研究而言,更重要的是关于剧中人做什么的问题。至于由谁来做或如何去做等问题,只不过是次要的。”①1974年,普罗普的这种研究立场受到了瑞士民间故事研究者吕蒂(M.Lüthi)的批评。吕蒂一方面承认剧中人的行为具有大于其属性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又指出诸如公主、魔物等素材反复出现在民间故事中,这些素材对民间故事体裁性格的形成大有贡献,而普罗普忽视了这种相当强烈的稳定性。②

我们认为,无论是可变项还是不变项,这些都是讲述人为了讲述民间故事而选用的素材。那些剧中人和物象的属性,和他们的功能同样具有值得思考的价值。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将以剧中人和物象为中心,思考幻想故事在素材的选择和形成两方面所体现的独特性。本文的论述以从不同层面反映中国民间幻想故事整貌的四部故事集以及个人第一手资料为蓝本,③并选择传说作为主要参照对象,以突出幻想故事的特殊性。

一、素材的选择

(一)选择范围

与传说相比,幻想故事的内容含量相对较大。这种较大的内容含量,在素材的选择范围上自然有所体现。总的来说,幻想故事的讲述人从非常广阔的范围选用故事素材。

幻想故事中,存在从“小子”到“老太婆”,“傻子”到“状元”,“世上最善良的好人”到“无恶不作的坏人”等剧中人。除了人类,还存在众多异界人物和动植物。尽管这些非人类并非出现在每个文本中,对于作为体裁的幻想故事而言,他们仍然是不可缺少的素材。在物象方面,一般物象和魔物交织在一起。从“粪便”到“金子”,“隐身帽”到“面条”,世界上几乎所有存在的和不存在的物象,均可成为建构幻想故事物象世界的材料。幻想故事素材选择范围的广阔性,还体现在历史词汇和现代词汇的并存这一点上。由于幻想故事很少以特定历史时代为背景,随着时代的推移,有些古老的物象被现代的物象所替代。与此同时,幻想故事也保留了大量的历史词汇。国外学者把这种物象的新旧交替现象和历史词汇的保留,分别叫做“工具推移”和“工具固定”。二者的并存,较好地体现出幻想故事不同于传说的个性。

幻想故事中,出现种种社会事件和生活事象,如求婚、家族内部的矛盾等。从吃饭到睡眠等的日常行为,从杀子到挖掉眼珠等的异常行为,从变身到飞天等的超自然行为,信赖和怀疑等反应,成功和失败等可能性,谦虚和高傲等表情,这些对人类具有意义的事象、基本行为表现等,聚集在幻想故事中。吕蒂把民间故事视为一种“含世界性”的文学,①这自然有他的道理。在原则上,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成为幻想故事的素材。幻想故事作为一个体裁,似乎具有能够把世界所有现象含在其中的包容性。

(二)选择倾向

从本文资料看,那些被广泛选取的素材,并非以同等的频率出现在幻想故事中。讲述人按照一定的针对性选择它们。这些出现频率较高的素材,对幻想故事的体裁性格发挥出一定的构造作用。

1.剧中人

为了查验幻想故事在剧中人方面的选择倾向,进行简单的统计:一、统计在所有资料(共350篇)中,作为独立的角色具有一定功能的人物称谓所出现的次数(A),和出现这个称谓的资料篇数(B)。二、把出现这个称谓的资料篇数(B)除以所有资料篇数(C)。得出的数字为这个称谓在整个资料中占有的构成比。构成比反映,具有这个称谓的剧中人在所有资料中普遍与否。三、剧中人的称谓出现次数(A)除以出现这个称谓的文本篇数(B)。得出的数字为这个称谓在个别文本中的平均数。平均数反映,具有这个称谓的剧中人在特定文本中的稳定性程度。四、按照构成比的大小进行排序。若有复数称谓的构成比相等,则按照平均数来最后确定影响力的大小。见表1。

本文传说资料(共1066篇)的统计结果如表2.

下面,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幻想故事在剧中人方面的选择倾向。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陈华文]论典籍、诗文与传说的交错互动
下一条: ·[吴真]科技手段对村落祭祀演剧形式的重构
   相关链接
·[朱燕 王锋 王峥 李锦]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王鹏飞]双面关公:论数字化时代下的非遗再生产
·[万水清 胡燕]基于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茶馆发展路径选择·[宋嘉琪]坚守本真和顺时而变:传承人在非遗保护中的双重选择
·[舒炎]黄帝和嫘祖:先蚕的正统性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姚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表演艺术——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视域融合看中国保护实践的路径选择
·[唐璐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列入机制的挑战与治理选择·[刘德增]入乡随俗与故乡记忆:明清以来中国移民的文化选择
·[何志清 刘玉珏]赣南采茶音乐创腔手法中的“主调选择”与“主题贯穿”·[任积泉]“守正创新”是促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必然选择
·[于平 张月龙]“岭南文化”语境中大型舞剧的文化想象·[刁统菊]我为什么选择了“横顶”?
·[陈金文]盘瓠神话:选择性历史记忆·[日]西村真志叶:《中国民间幻想故事的文体特征》
·[毛巧晖]文化交流与民族特性的凝铸:基于京族口头叙事的考察·[李向振]跨地域家庭模式:进城务工农民的生计选择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