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三十的半夜子时开始,奇奇相逢,这个时刻被称为过年。它的仪式是,放爆竹、烧纸、吃饺子、年糕、守岁。这一仪式的文化内涵在连天的爆竹声中已经比较模糊,人们只知道“一夜连双岁,子时分二年”,是辞旧迎新的日子。但是,它的文化内涵并没有单纯的辞旧迎新这般简单。年三十的半夜,民间称为“接神”。所谓接神一是接回被送走的灶神,二是接回逝去的先人亡灵。神灵和亡灵,在爆竹的欢迎仪式之中被亲人从另一个世界接回到家庭中来,要在家庭度过五天时间。此时是打乱人、神、鬼生存空间的时刻,在人的生存环境之中,多了神和鬼的监督和威胁。因而,人们变得格外谦恭。对于那些没有后代接回家中的游神和孤鬼,人们也要在另外的地方为它们烧上几张纸,等于捐钱给它们,让它们也有一个安慰。因此,这一段时间称为“普天同庆”,它的实质意义是宇宙之间所有的生灵、亡灵、神灵都来到人间活动。因而对于活人来说,也是充满危险的一段时间。因此,过年的几天,生活里充满了禁忌,不许说不吉利的话,俗称要说“过年话”,禁讳打碎碗碟。妇女这一段时间不做针钱活,不动刀剪,避免无意伤到亡灵。男女老少都穿上光鲜的新衣服,见人要客客气气,家里要布置得干干净净,到处都是对联和福字的装饰。这给我们一个现实的联想,很像是小心地接受上级领导的检查,在它的文化底蕴上,也的确是接受祖宗和神灵的检查,让祖宗高高兴兴看到后代的成绩,心顺气顺。说白了,就是人不敢得罪这些神灵,免得招来祸患。一直到初五人们又放炮竹、吃饺子,这称为送神,这一天包饺子被称为“捏破”。这是送亡灵的仪式,这顿饺子相当于送别宴,捏破的意义就是补救,万一这几天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敬请鬼神多原谅。过了这一天,天、地、人又空间分明起来,人们又回到了正常的生活状态之中,生活禁忌消失。因而,初五俗称破五,也就是第五天可以破除禁忌。我国过大年的历史很悠久,名称也几次改变。不论称元旦、大年还是春节,中国人还是把它作为最重要的大节来过,这不仅仅是传统的惯性,而且还由于其内在意义决定形式价值,其保卫生命的意义,存活于过年严谨的程序之中。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一个奇月奇日相叠的日子,也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称之为上元之日。它的仪式主要是赏灯,赏灯实际上是赏火。火在人的生活之中是保卫生命、抵挡侵害的有力武器,因而在节日文化之中用它来抵挡由奇数带来的亡灵的侵害。如果哪一个亡灵或鬼神在初五被送走之后,仍然要求享受供奉而不肯离开,那么正月十五遍地的火光就会把它们吓回到应该去的地方。因而,正月十五连妇女小孩都要借助于天上月光的照明走出家门,到外边的火光底下,让亡灵们看到一个在火光保卫之中的人。所谓亡灵作祟,最常见的形式就是让活人生病。为了抵抗亡灵的侵害,争取不生病,正月十五的外出走动就被称为“丢百病”。这一内在意义艺术化之后,变成了正月十五闹花灯、玩社火。其文化内涵是让人们走进火光之中,抵抗鬼灵的侵害。
最早的元宵节,起源于秦汉年间。相传,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就开始有了街头放灯的习惯,从那时开始,正月十五元宵节也被称之为“灯节”。然而,不论怎样变化,元宵节祭火消灾的意义却仍然得到保留,只是火变成了灯。至于月亮,只不过是为人们烧鬼仪式照明而已,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和月亮没有关系。
第二个奇数相逢的日子和月份是三月三,它在古代被称为上巳节。主要的仪式是走出家门到水边去洗浴,被称为祓禊,意味着用水洗去不祥。水和火是人类能够看到能够运用的武器,水能够冲走脏东西。祓禊等于把身上所有的凶气丢到水里,让水远远地冲走。祓禊二字本身已经说明了它的文化内蕴。
三月十五是这个月份中的另一个重大节日。清明,是亡灵的节日,它的仪式是上坟和放风筝。人们携带食品,到故去亲人的居住地上供、祭拜,同时为亡灵的坟上添土,等于是替故去的亲人修修房子,让他们安心地在自己的世界里度过一年,这是用安抚的手段间接地保卫自己。由于和逝去亲人的亡灵有过接触,人们要去踏青放风筝。放风筝今天已经成为一种有益的体育活动,但它的本意却是放晦气,也就是放走由于亡灵或其他无形的邪恶力量带给自己的可能的伤害。因而最忌讳落到自家的房上,等于凶气回到了自己家里,如果落到别人的房上,就会引起争执。所以必须远远地到野外去放。踏青实际上是躲出家门,避免亡灵的侵害。
第四个奇数的月份是五月,五月五是端午节,是传统节日之中仅次于春节的重大节日。五是单数中的中间数字,也被认为是“重大”、不可侵犯的数字,五五相逢,是双重重大、凶中之凶。民间俗称它为瘟神爷散药的日子。因而,它的仪式最多,保卫生命的意义也最明显。
端午节最主要的活动是划龙船、赛龙舟。这在后代文人的笔下被称为是纪念屈原。然而,在学校教育普及之前,中国的乡村父老并不知屈原为何人,也不会为一个不相干的人形成一个普天同庆的节日。它的真实意义是送凶。过去人们依水而居,水流向远方,成为人们排除凶恶的方便渠道。因而,在过端午的时候,各家各户要用代表亡灵集合点的香火在各个房间里走一遍,然后把各家各户的香火统一送到一条船上,让它漂流到远方。各村子的船都要争取早走、快走,以免带回凶神,这就是具有比赛速度的龙船竞赛的意义原点。在不邻河的山地村庄,人们用纸船来作代表,把香火插在小纸船上,让小纸船顺着小溪漂走。实在没有小溪,则把小船烧掉,也正是毛泽东在他的诗词里所表现的“纸船明烛照天烧”的原始意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