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曲彦斌]赵景深与我的“杂纂”研究
  作者:曲彦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22 | 点击数:10641
 

记得,著名作家川岛(章廷谦)先生谢世时,《文艺报》当时所发表消息中,在历数川岛主要著述时,他辑录的《杂纂四种》①是其中之一。在鲁迅留给我们的文字中可以看到,除《中国小说史略》对《杂纂》列有专门的大段考证、论述外,杂文《破<唐人说荟>》以及同章廷谦的两次通信中,都有谈及《杂纂》之处。前后合计四处。其中1926年11月16日与章廷谦信中说:“……小峰已寄来《杂纂》一册,但非精装本耳。”这些佐证资料亦可说明赵景深前面的看法是不无根据的。

三、赵景深与《杂纂七种》校注

赵先生是最初引导我进入学术研究殿堂的一位大师级前辈学者。其“缘分”,在于《杂纂七种》校注。②

本人并非赵先生的入室受业弟子,亦不曾在赵先生生前一仰其风采,只是当年年轻“不知深浅”地向著名的大学者投书求教,由此却有幸获得了令我感念一生的“亲传”。这就是我后来在《杂纂七种》校注前言里面写到的:“本书的整理、研究工作,曾蒙已故学界老前辈赵景深老先生的热情勖勉和具体指导。先生在世时曾允为本书题签、作序,然未如愿,是为憾事。其公子赵易林先生亦曾代老先生为本书查找、手抄资料,令人感动。”

在研究、校注“杂纂”的数年间,大约有三年得到了赵景老的指导。期间,赵景老给予的帮助,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对一位“后生小子”的热诚鼓励,如审读文稿、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进而约写专题论文安排发表。其次是亲自向出版社探询出版这本书的意向,并写信告诉我结果。在这本书稿行将脱稿之际,我又将在此基础上接着研究歇后语了。当他从我的信里了解到具体研究情况后,非常高兴地先后来信说,“我听了这消息,非常高兴。倘若东北能够出版也望告诉我”。“大著《中国歇后语概论》只有十几万字,附文献考索倒有三百余种,我意商之上海民间文艺研究会和上海文艺出版社,看有希望出此书否。”赵老写来此信的起因,是他偶然在自己所著的《中国小说丛考》那篇《关于石天基的话本小说》,石天基的《传家宝》第一集里面有“《杂纂》体的《纂得确》二集(继李义山、王君玉、苏子瞻、黄允交而作)”,于是“便嘱我儿易林抄奉给您,请查收”。也就是在此信的末尾,赵景老不无遗憾地写道,“惟我右目已失明,不能多写,当徐图之”,证实了赵景老晚年为视力非常不佳所困的耳闻。《礼记·王制》云,“八十杖于朝。”赵景老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亦即公元1902年,这封信写于1983年5月12日。也就是说,已经是一位逾“杖朝”之年的老人了。当时,我持信的手颤抖了,不觉潸然泪下,真难以想像,这样一位年迈目眇的老人,该是怎样在灯下伏案一回回给我写的信呢?感激之余,也十分愧疚,此后至他去世前的一年多里,便注意尽量少一些给老爷子添麻烦。实在是于心不忍哪。就是赵易林先生,也一定要年长我许多呀!于是,随此信附来的由赵易林先生过录的石天基两集《纂得确》,便使原本所收集到的六种“杂纂”增为七种,以及后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杂纂七种》校注。这时,已比鲁迅和川岛先生当年所见的四种多了三种。个中,赵景老在“杂纂”种类的发现方面的重要贡献不应埋没,我更不敢贪其发现功也。  

说到赵景深先生与《杂纂七种》校注,还应揭示他在信里向我谈及的一些具有创见性的意见。其中,我认为最具启示意义的,当是他在《关于石天基的话本小说》中谈到的“《杂纂》体”见解。“杂纂体”之说,很是准确地、概括性地表述了中国小说史、文化史上的特别现象。连同我近年来陆续发现的其他六种“杂纂体”文字,总计是历经五代而由四代的十三家分别断续续仿辑成,名曰“杂纂”却杂而不滥,体例、语言风格和内容一以贯之,独成一体。也即如我在《杂纂七种》校注前言中所表述的,“他们是语言俚俗幽默、别具一格的语录体(或称格言体)古代笔记小品。同时又可视为一部古代俗语的类义选集。从唐至清,大约十个世纪中,除元代外,《杂纂》之续仿未绝,间或还出自名家之手,可见其在古代学界颇有影响。《杂纂七种》,内容、体例及格调大体一致,一脉相承,这一现象在中国古代笔记小说中是罕见的。”

时至当代,继续续仿“杂纂体”者也的确仍大有人在。如徐润《新杂纂续》云,“唐代诗人李商隐曾撰《义山杂纂》一书,专记市井琐谈,俚语习俗。近几年,有杂文家赵元惠、曹亚瑟相继撰《新杂纂》共计近二百余则,抨时弊、贬世相,言简意赅,回味不尽。今鄙人依《新杂纂》归类,也来了东施效颦,撰《新杂纂续》数则”。①其例如,《新发明》:“贞节裤。电脑算命。高考用电台、拷机作弊。”《常得见》:“白条子。开发区。性病广告。”《空欢喜》:“亲子鉴定,爱子不是自己的。中了大奖,彩票遗失。摸中了大奖,汽车是一辆模型。组织部找自己谈话,但发文任命的是他人。”可见,“杂纂体”迄今仍有其一席之地。

除前面引述过的以外,赵先生在1982年6月20日的信里还谈到,《杂纂七种》校注的成书,“这对于《中国小说史》的研究是很有帮助的。其实,这可以算是另一种形式的笑话,而笑话又可以算是极短的幽默故事,极大多数是含蓄而又有讽刺意义的。”等等,均有其独到的阐发。

总之,当年由研考“杂纂”而向赵景深先生请益之缘,有幸获得令我一生铭感的做人与治学的教益。就“杂纂”而言,继《杂纂七中》校注之后,我又陆续发现了古人的六种“杂纂体”续仿之作,并且业已将全部十三种重为校订一过,选配相应的插图,正在策划重新出版鲁迅先生当年所期望的精装本。或许,这也可视作向赵景深先生百年诞辰谨献的一份薄礼了。

本文原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4期,注释请参见纸媒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刘宗迪]华夏上古龙崇拜的起源
下一条: ·[刘晔原]节日的形成与数字观念
   相关链接
·[纪秋悦]赵景深先生旧藏宝卷研究·[车锡伦]“林兰”与赵景深
·陈建华:怀念赵景深先生·[李英]赵景深和儿童文学研究
·[赵易林]日记中的珍贵启示·赵景深:“著编书籍等身”
·《赵景深日记》记录上海人文学者交往资料·[刘锡诚]赵景深:独步故事学坛
·[赵易林 王岚]赵景深与书二三事·[刘锡诚]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俗文学派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