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陶立璠]《民俗学·再版序言》
  作者:陶立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02 | 点击数:10919
 



  都市民俗的研究,是以现代化都市生活为对象的,而现代化都市生活往往受着现代化生产和市民消费文化的制约,当社会进入高科技时代时,尤其如此。和传统的都市生活相比,现代化都市民俗更显得缺乏相对的稳定性,人们的衣、食、住、行方式,随时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很难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民俗规范,这的确为都市民俗的研究带来许多困难。比如婚礼习俗,现代都市和传统都市明显不同,与农村社会的婚礼仪式相差更远;饮食民俗,除保持一日三餐饮食结构外,配餐方式已向科学性和营养型过渡;服饰民俗,是现代化都市的窗口,时装领导了整个社会服饰文化的新潮流,追求色彩与款式,已成为时尚;居住民俗,传统的老式住宅,逐渐为现代化的居民小区所取代,单元住宅的居民,越来越感到自己已成为“小国寡民”,“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的时代已经过去,代之而起的是社会之间人与人的新型关系。其他如交通民俗、民间职业组织、信仰习俗、文化娱乐等等,都与传统生活方式有了巨大的差别,商业意识和现代传播媒介(特别是电视、互联网)对都市民俗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它甚至在很短的时期内,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观念,这就是都市民俗学面对的现实问题。

  现代都市民俗学研究的对象,完全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它需要有新的方法,去适应这一研究。在这一方面,都市民俗学可借用社会学的社区调查方法,完善民俗学的田野作业法。现代化的都市民俗,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它是一种多元的开放文化,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杂然而生。在民俗文化的形成播布上,都市民俗具有自己的特点。一种新的风俗文化,总是首先在都市的中心地区形成和流行,然后向城乡结合部扩布,形成都市文化与乡镇文化的纽带。最后经过筛选,播布到村落社会。所以都市民俗学的研究,既要展开对都市中心社区的调查,又要特别注意城乡结合部的民俗调查。因为现代民俗与传统民俗,正是在城乡结合部形成冲突或达成一种新的妥协和融合。比如风靡世界的牛仔服,首先是在市郊区的青年人所注意和接受,慢慢地向广大的农村社会传布、推广。所以城乡结合部,是都市民俗向乡镇、农村传布的桥梁,在都市民俗学研究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现代都市民俗的发展,往往和世界文化思潮紧密联系,如何对待外来文化,随时吸取外来文化中的优秀、合理部分,“洋为中用”,这对发展社会新文化,建设都市的新文明,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民俗学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恢复和发展时期。民俗,是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许由于这种切近生活的缘故,民俗学也最能为人们所理解。正因为如此,民俗文化在最近几年,似乎交了好运。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很多部门和个人,都指望民俗文化能为他们带来福星,交上财运。致使那些懂得民俗文化的,与根本不理解民俗文化的人,蜂拥而上,都来开发民俗文化。特别是旅游观光部门,更为热心。如:各地民俗文化村的建设热,一浪高过一浪,它究竟给民俗文化带来幸运,还是带来灾难,谁也说不清。民俗文化是一种历史的沉淀,人为景观只不过是一种复制品,连仿制品的资格都没有,其文化史价值可想而知。我们不是反对民俗文化村的建设,而是说民俗文化村的建设,应建立在民俗学的研究和科学的基础之上,它应是抢救、保护、研究、展示民俗文化的场所,是获取文化知识的窗口,而不是冒牌的“假古董”。

  目前,中国民俗学逐渐走向成熟,走向世界,政府主管部门,各级官员也已懂得民俗文化在民族形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懂得用科学的方法去指导、组织、保护民俗文化。和以往相比,民众也懂得了正确认识自己所创造的民俗文化,懂得维护他们正当享受这种文化的权利,同那种任意破坏民俗文化的行为作斗争。保护民俗文化的立法工作正在进行中,特别令人欣慰的是,从2003年起,国家文化部和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启动了民间文化抢救和保护工程,有计划地进行全国性的民俗普查。民俗普查是抢救、保护民俗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俗文化千姿百态,应该经过民俗普查的方式,将民间以语言和口头方式传承的民俗事象,用文字、录像、录音、摄影、制图、数字化等方式保存下来,变为科学的档案资料,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这次修订中,概论的基本框架未做大的改动,因为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这一框架适用于普及民俗学的知识和理论,所以除了文字上的润色加工之外,只是在个别章节做了内容的充实和补充,增加了许多教学实践中的思考和田野作业中获得的新资料,增加了许多民俗图片,这在理论著作中是少见的。为了适应学科的现代发展需要,特意增加了“民俗学与现代化”一章,突现修订时的时代特点。书名也由原来的《民俗学概论》改为《民俗学》,因为“民俗学”本身就含有“概论”的意思。我要特别感谢学苑出版社,他们在近几年致力于民俗图书的出版,对民俗学理论著作的出版尤为关注,出版了许多优秀图书。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的《亚细亚民俗研究》论文集也是得到他们资助出版,那里发表亚洲各国民俗学者的论文,促进了亚洲民俗学研究的进展。在本书的修订出版中,编辑刘丰先生更是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愿《民俗学》修订本的出版能为民俗学教学和人才的培养发挥微薄的作用。

2003年5月于名古屋

 原载《民俗学》 学苑出版社  2003年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上一条: ·[陶立璠]《〈藏族情歌选〉前言》
下一条: ·[陶立璠]《孙氏剪纸艺术》序
   相关链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5-6月受理)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3-4月受理)·[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
·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