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佟新]30年中国女性/性别社会学研究*
  作者:佟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14 | 点击数:17897
 
参考文献:
[1]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课题组编.社会转型中的中国妇女社会地位[C].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6.
[2]吴小英.女性主义知识社会学素描[A].苏国勋主编,社会理论(第二缉)[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吴小英.科学、文化与性别-——女性主义的诠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4]吴小英.当知识遭遇性别[J].社会学研究,2003,1.
[5]佟新.女性的生活经验与女权主义认识论[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3.
[6]张宛丽.女性主义社会学方法论探析[J].浙江学刊,2003,1.
[7]熊秉纯.质性研究方法刍议:来自社会性别视角的探索[J].社会学研究,2001,5.
[8]孙立平.重建性别角色关系[J].社会学研究,1994,6.
[9]郑也夫.男女平等的社会学思考[J].社会学研究,1994,2.
[10]李银河“. 女人回家”问题之我见[J].社会学研究,1994,6.
[11]王金玲.社会学视野下的女性研究:十五年来的建构与发展[J].社会学研究,2000,1.
[12]金一虹“. 铁姑娘”再思考-——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社会性别与劳动[J].社会学研究,2006,1.
[13]佟新.不平等性别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对中国家庭暴力的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0,1.
[14]周华山.女性主义田野研究的方法学反思[J].社会学研究,2001,5.
[15]胡玉坤.社会性别、族群与差异:妇女研究的新取向[J].中国学术,2004,1.
[16]周华山.公厕的性别意义[J].妇女研究论丛,1999,4.
[17]阮曾媛琪,熊跃根译.中国就业妇女社会支持网络研究(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应用)[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8]沈海梅.国际NGO 项目与云南妇女发展[J].思想战线,2007,2.
[19]佟新,龙彦.反思与重构:对中国劳动性别分工研究的回顾[J].浙江学刊,2002,4.
[20]金一虹“. 男人生活”和“女人生活”-——苏南农村工业化过程中的性别分工变化[A].李小江,朱虹,董秀玉主编.主流与边缘[C].三联书店,1998.
[21]潘毅.开创一种抗争的次文体:工厂里一位女工的尖叫、梦魇和叛离[J].社会学研究,1999,5.
[22]潘毅.阶级的失语与发声-——中国打工妹研究的一种理论视角[J].开放时代,2005,2.
[23]濮亚新.法律与习俗之间的性别因素-——从性暴力个案看妇女权利的法律保障[A].谭琳,刘伯红主编.中国妇女研究十年[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4]朱玲.农地分配中的性别平等问题[J].经济研究,2000,9.
[25]李小云,董强等.资产占有的性别不平等与贫困[J].妇女研究论丛,2006,6.
[26]左际平,宋一青.农业女性化与夫妻平等[J].清华社会学评论[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7]左际平.20 世纪50 年代的妇女解放和男女义务平等:中国城市夫妻的经历与感受[J].社会,2005,1.
[28]郭于华.心灵的集体化:陕北骥村农业合作化的女性记忆[J].中国社会科学,2003,4.
[29]佟新.话语对社会性别的建构[J].浙江学刊,2003,4.
[30]张李玺.角色期望的错位-——婚姻冲突与两性关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1]刘梦.中国婚姻暴力[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2]孟宪范主编.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3]]高小贤.银花赛”: 20 世纪50 年代农村妇女的性别分工[J].社会学研究,2005,4.
[34]蒋永萍.两种体制下的中国城市妇女就业[J].妇女研究论丛,2003,1.
[35]佟新.社会性别研究导论-——两性不平等的社会机制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6]左际平.从多元视角分析中国城市的夫妻不平等[J].妇女研究论丛,2002,1.
[37]郑丹丹.身体的社会型塑与性别象征[J].社会学研究,2007,2.
[38]谭深.外来女工的安全与健康[A].孟宪范主编.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9]赵捷.健康与女权:妇女卫生保健的非医学模式思考[A].谭琳,刘伯红主编.中国妇女研究十年(1995- 2005[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0]高梦滔.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妇女生殖健康影响因素分析[A].孟宪范主编.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1]胡玉坤.社会性别与艾滋病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07,5.
[42]佟新,濮亚新.研究城市妇女职业发展的理论框架[J].妇女研究论丛,2001,3.
[43]周颜玲,凯瑟琳•W•伯海德.全球视野下的妇女、家庭和公共政策研究[A].周颜玲,凯瑟琳主编,王金玲等译.全球视角:妇女家庭与公共政策[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4]佟新.异化与抗争-——中国女工工作史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5]朱健刚,谭凯.工作、权力与女性认同的建构-——对广东一家外资企业的中国白领女性的个案研究[J].清华社会学评论,2001,1.
[46]李若建.女工:一个重生的社会阶层[J].社会学研究,2004,4.
[47]金一虹.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妇女就业[J].妇女研究论丛,2000,3.
[48]冯小双.转型社会中的保姆与雇主关系-——以北京市个案为例[A].孟宪范主编.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C].北京: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9]金一虹.从“草根”阶层到乡村管理者[J].妇女研究论丛,2002,6.
[50]杨宜音,王甘等.性别认同与建构的心理空间:性别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互联网[A]. 孟宪范主编.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问题研究”(07BSH046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佟新,女,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文章来源:《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第3  责任编辑:绘山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黄平]性别研究的几个“陷阱”
下一条: ·[卿希泰]道教研究百年的回顾与展望
   相关链接
·[巴莫曲布嫫]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与国际文化政策之演进:事件史循证研究·[周大鸣]三十而立——中国都市人类学的发展与展望
·[岳永逸]社会组织、治理与节庆:1930年代平郊的青苗会·[佟彤]民俗表演中的女性研究
·历经30年编撰 《中国民俗艺术(汉族卷)》付梓·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30年后再出发
·[郝苏民]30年坚守,为学科建设“爬坡”·[李政君]1930年前后顾颉刚学术理念的变与不变
·[安德明 杨利慧]30年来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年大会召开
·新华网: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年大会召开·[安德明 杨利慧]1970年代末以来的中国民俗学:成就、困境与挑战
·[王政]社会性别研究在国内外的发展·[刘德伟]莫道浮云遮望眼 使命双肩气自华──《民间文化论坛》创刊30周年工作汇报
·[陆姝]民俗电影30年 《雪花秘扇》突破常情?·[张铭远]从大视野看中国民俗学未来30年的挑战与机遇
·[曾国富]古代岭南区域史研究30年回顾述要·重阳节调查:90%以上网友30年后还当“网虫”
·《中国民族民间十部文艺集成志书》历时30年完成·中国乡村研究三十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