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陈江风]汉画的民俗文化价值与观念基础
  作者:陈江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11 | 点击数:15086
 

再如,天神搂抱伏羲、女娲图是汉画像中常见的具有宗教意义与哲学蕴含的图像。河南、山东等地的画像石中就有类似的画像内容。画面的中央,一位天神用双手紧紧搂抱伏羲、女娲,这两位则手中各执一个扇叶状的物体遮挡脸面,做羞赧之状。伏羲、女娲蛇躯鳞身,紧紧缠绕天神的两腿。很显然,这正是民间至今流传的洪水之后,上天遣伏羲、女娲兄妹成婚神话的艺术反映。画面上的兄妹二人各执一扇状物体,用以掩面,与现在中原神话中的兄妹二人结婚时结草为扇,或传说是用芭蕉叶子遮住脸以掩盖羞涩之情的情节是吻合的。从这幅图画中,也可以看到后世婚俗中新娘用红盖头遮面习俗的来历。该图画对伏羲、女娲兄妹成婚的表现,既有天作之合、繁衍昌盛、福佑子孙的美意,同时又蕴含三生万物的传统哲学思想在其中。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起源极早,后来经道家概括而在华夏文化实践中发扬光大,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哲学思想。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宇宙本是一个包含清浊二气的混沌体。《老子》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这个先于天地而生的混沌体,就是道,它是天下之母,因而可以从无到有地生出,由一再生出二、三,产生万事万物。汉画像中的伏羲、女娲在天神搂抱下成夫妇之礼,繁衍人类,化育万物,正是这种哲学思想的真实写照。正因为伏羲、女娲神话中内蕴了如此深刻的哲学道理,所以几千年来它一直是华夏文化的充满着生命活力的组成部分,至今融入人民的生活,无法剥离。尤其到了每年的庙会期间,他们便历久弥新地活跃在中原的民俗文化中。

由伏羲女娲神话中蕴寓的传统哲学观念推广开来,汉代丧葬习俗中包含有广泛的阴阳观念。比如,南阳发掘的唐河针织厂汉墓由南北两主室组成。北主室顶部刻太阳、白虎、长虹等,为白昼天象,代表概念,此室为男墓主人葬室;南主室顶部刻有月亮和星辰,为夜晚天象,代表概念,此室为女墓主人葬室。这种天象图的刻绘方法严格遵循当时盛行的阴阳五行思想。汉代墓室主神除伏羲和女娲以外,东王公与西王母、日神与月神、蟾蜍与阳乌等,大多以一阴一阳的对偶形式出现。汉画表现阴阳哲学观念还在主神手中的器物上做文章。如四川汉画像中的主神,以伏羲捧日、女娲捧月为多,而山东汉画像中的主神,以伏羲执规、女娲执矩为多。规以画圆,矩以画方;圆以象天,方以象地;天圆地方,阐释着古老的宇宙哲学观念;如前所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又在暗含着汉代社会借此成教化,助人伦的基本政治信条和广泛的社会实践;主神男女相对,规矩相对,方圆相对,天地相对,日月相对,则表现着汉代对阴阳哲学在应用中无所不在的理解与信奉。一对形象,寓意泛,其用心可谓良苦。

在汉代画像石中,各地还发现有日月合璧日月同辉一类的图像。此类画像也是汉代风俗追求阴阳和谐的哲学思想在丧葬意识中的反映。它以日月象征阴阳之分(份)、夫妇之位。《太平御览》卷四引《礼记》说,大明(太阳)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讲的就是这层意思。此外,日月合璧又象征着人们自下而上世间万物和谐的愿望,包括祝愿阴间黄泉之下的夫妻们关系和睦、琴瑟协调的意愿。正是以这种传统的贴近日用伦常的普通生活观念为中心,汉代人以理想化的方式建成了一个天地人三位一体的既超越又实际的和谐实体。

以上论述说明,神采飞扬流动、充满力量速度、古朴庄重而又神秘朦胧的汉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民俗文化价值。中华文化注重人文精神养成,注重伦理及风俗教化的传统,在汉画中有着突出而又成熟的表现。这种绵延数千年而不断统绪的文化,既重视人的理想追求和精神超越,又重视人们的日用人伦的生活实际,在充分考虑人的实际利益,贴近人的生活实际的过程中施行教化,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成教化,助人伦的文化绩效。这种成功的民俗文化实践,对于今天的文化建设本质上有着借鉴意义,值得民俗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工作者认真研究。

  (本文原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3期,注释请参见纸媒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万建中]论民间禁忌的功能
下一条: ·[李稚田]关于英雄叙事:在视像文本中的考察
   相关链接
·[马晓飞]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传统舞蹈的当代文化价值探析·[吴玟瑾]汉画像石中周公民俗形象的移入
·[雷紫雯 章梅芳]民间化·民族性·时代感:近代以来景泰蓝的现代转化研究·[王渭清]"非遗"保护视野中的宝鸡民间歌谣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高忠严]中国民间谜语的源流特征与文化价值
·[张启龙 乔方辉]当代民俗视觉下的纪实摄影及其文化价值·[陈金文]中国民间“动物与人”故事的生态文化价值
·[赵旭东 王莎莎]食在方便——中国西北部关中地区一个村落的面食文化变迁·[孙正国]湖北民间叙事长诗极富文化价值
·[尹虎彬]生活世界和自然秩序中的传统文化价值·[王宪昭]论布洛陀神话的基本母题及文化意义
·[王崇印]民间“国”字号评选中的民俗文化价值·[朱鹏]汉画像中人首蛇尾擎日月图像研究述论
·[吴晓东]汉画像里的嫦娥为什么有尾巴?·[朱鹏]汉画像中的角抵图初探
·[李晓倩]汉画像中的戏车研究·汉画像中的日常生活之美
·[胡晶]嘉兴端午习俗民间故事挖掘的文化价值·[巴莫曲布嫫]活着的经典:凉山彝族毕摩文献的独特文化价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