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萧放]从成年礼的传承变异看传统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示范意义
  作者:萧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04 | 点击数:27690
 
中国上古氏族成员同样实行过成年仪式,只是由于资料的缺乏,我们难以准确地探知当时的情形,好在史前考古的资料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力的佐证。从考古资料中发现,在新石器时代曾流行拔牙习俗。在鲁南苏北的大汶口文化,福建昙石山文化,广东石峡文化的居民都流行拔牙习俗。山东大汶口遗址的人骨,拔去上侧门齿的,男的占64%,女的占80%。在四川珙县发现十具棘人遗骨,除一具为小孩外,其他均无上下门齿。拔牙的年龄在十四岁左右。拔牙习俗的一般特征是拔去上颔的一队侧门齿以及犬齿。拔牙作为成年的标志在中国古籍中也有记载。主要遗存在古越人活动的地区,晋代张华《博物志》:荆州西南边陲至蜀地“诸民曰僚子,妇人妊娠七月而产,临水生儿,…………既长,皆拔去上齿牙各一,以为身饰。”拔牙是长大成人的标志,拔牙之后,年轻人才取得婚配的资格。李京《云南志略》:土獠蛮“男子及十四五则左右击去两齿,然后婚娶。”在现代这种拔牙习俗仍保留在部分少数民族之中。当然与成年礼有关的古俗还有很多,如染齿与文身绣面等。这说明在上古社会,先民曾经历了不同形式的成年礼。由于资料的不足,上古成年礼的情形不能得到直接的说明,我们只能通过边地民族的仪式生活窥知一二。
上古中国具有成年礼性质的人生礼仪是冠礼和笄礼。冠礼与笄礼如果从最鲜明的外部特征看,就是发式的改变。发式是最引人注目的人体面貌特征,以头发的装扮来显示年龄阶段,这大概是中原先民所采用的古老方式,它与文身绣面、拔牙等原始成年礼俗有着同一象征意义。结发加冠与结发加笄都是为了表明男女青年的成熟(生理与心理两方面),较原始的冠礼大概是在成年男子头上加布,并有一定的斋期,表示一种与日常生活的隔离。“大古冠布,齐则缁之”(《仪礼》卷第一)。据说夏朝末年冠礼才成为上层社会的正式的礼制。“公侯之有冠禮也,夏之末造也”。(《仪礼》卷第一),而庶民仍然承古俗以巾幅首,“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当自谨修于四教也”(《释名》卷第四)。
根据《仪礼》、《礼记》等古代经典对冠礼笄礼的记述,我们大致可知道冠笄之礼有如下几个主要规定:一有具体的年龄标准,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女子十五岁行笄礼;二有特定的地点,冠礼在家庙举行,长子在庙的正位举行,庶子則冠于房外。三有特定的仪式,首先是由主人筮日、筮宾,即用占卜的形式为冠者选择日期和来宾;接着在选定的日期那天由嘉宾主持加冠仪式,行三加之礼,初加缁布冠、再加皮弁,三加爵弁。三加时嘉宾还颂念不同的祝辞,表达对冠者的良好祝愿。加冠以后,要拜见母亲,然后由来宾为冠者“命字”,冠者有了新取的字后,就出见乡邻与尊长。加冠命字是古代冠礼的中心内容,其主要意义就是以特定的仪式将生命个体从幼年转向成年,从生物人转向社会人,从被保护者变成保护者。《礼记.冠义》所谓“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冠礼是个体成为社会成员的通过仪式,此后冠者就有祭祀神灵、出征、婚娶,以及承担其他社会责任的资格。
值得进一步说明的是成人礼举行的月度时间,这在《仪礼》中没有明确记载,据说是因为冠有常月,不须占筮。其时间原则是:“以岁之正,以月之令”。但根据《夏小正》等文献的记载,冠礼的时间一般在春季:《夏小正》:二月“绥多女士,冠子取妇之时也。”说明冠礼婚礼在仲春二月举行;这与《周礼.媒氏》所说:“中春之月,令会男女”的情况相符。《博物记》孝昭皇帝冠辞亦云:“钦顺仲春之吉辰,……始加昭明之元服。”先秦暮春亦为加冠的季节,《论语.先进》“暮春者,春服旣成,得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集体性的冠礼之后,同一年龄组的人与陪伴的少年一起在水边举行特定的仪式舞蹈,这大概是原始成人礼的遗风。西汉仍沿续三月加冠的风习,惠帝四年(191)“三月甲子,皇帝冠,赦天下。”在东汉以后,冠礼一般在正月举行,“后汉以来,帝加元服,咸以正月。”民间亦以正月为冠礼之期,《四民月令》:正月“是月也,择元日,可以冠子。”从冠礼举行的时间看,成人仪式注意与自然时序的适应,在四季之首或岁首,举行成人礼,表明社会人事与天道的谐调。
当然礼经中的冠礼是贵族冠礼的一种标准形态,即使在先秦社会冠礼的一些具体规定并没有得到充分地遵循。如冠礼的年龄规定,一般说来,“十九见正而冠,古之通礼也”。可在统治者那儿因为政事的需要,冠龄往往提前了许多,一般在十二岁,据《礼记.冠义》孔颖达“正义”,天子、诸侯“十二而冠”。十二岁行冠礼的依据是“一星终也”,即岁星十二年运行了一周天,人与天应,十二年后进入生命的新阶段,故此时行冠礼,既有宗教信仰的依据,又符合权力交接与王室延续的政治需要。由此看来社会的上层并不大遵行“二十而冠”的冠龄规定。所以《左传》襄公九年晋侯说:“国君十五而生子,冠而生子,礼也”。先冠后婚的礼制来源于远古人们在举行成年仪式之后男女才取得交往异性权利的习俗,冠龄与婚龄事实上是同步的。后代的冠婚仪式的合并,既是礼仪的简化,也是另一种意义的回归。在战国以前,只有秦国国君认真举行过“冠礼”,冠龄在二十二岁,国君先立后冠,经冠礼后国君亲政。秦始皇十三岁继位,到“九年四月,上宿雍,己酉,王冠带剑”(《秦始皇本纪》)。雍地是秦祖庙所在地,二十二岁的秦王嬴政在这里行冠礼后,开始亲政。
庶民的成人仪式,因为资料的缺乏,不得其详。我们从《吕氏春秋.上农》的记载中推知庶人也有行冠礼的,只是在农时不能举行包括冠礼在内的各种仪礼。“故当时之务,不兴土功,不作师徒,庶人不冠弁、娶妻、嫁女、享祀,不酒醴聚众。”当然庶民的成人仪式与士冠礼肯定有区别,包括成人的年龄与仪式都可能延续了较早的习俗方式。关于这一点我们从现时的西南民族生活中可得到间接的说明。云南纳西族的成人仪式按性别分别称为穿裤子礼与穿裙礼,男女少年长到十三岁要举行改变服饰的仪式,男穿裤,女穿裙。纳西人认为十二年为一属相周,人们从十三岁开始就进入新的生命周期,在人生新阶段的伊始,人们以换装的形式表示成年时代的到来。《东巴经》中有这样的句子:“长及十三岁,买来新裤子;穿过裤子后,愈变愈能干;天上十八层,住着盘与禅。”(盘神、禅神是天上数一数二的大神),换装礼的时间一般在春节,少数地区选在生日举行。庶民成人仪式虽然历史上记载甚少,但从后世民众生活中可以得到较多的认识。这里我们先看看汉代以后冠礼在社会生活中的情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萧放的博客2008-11-04 16:04:5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冯骥才]年文化
下一条: ·[万建中]论民间禁忌的功能
   相关链接
·[喀毛措 东主才让]藏族女子成年礼”的仪式传播解读·[贺少雅]明代民间冠礼的传承演变与时代特征
·[金晓晓]浅谈山西省长子县的人生仪礼·[贺少雅]“过十二岁”成人礼俗的类型、特征及其发展
·[萧放]七夕节俗传统的传承与创新·[萧 放 李晓冬]成年礼的仪式传统及其当代实践
·[王亚芳]村落社会变迁中仪式功能的转换·[高忠严]人生礼仪及其蕴藏的真挚情感
·[周佳宁]明代冠礼的复兴·[贺少雅]论元代字说中所见之民间冠礼及儒家的成人观念
·[景军]穿越成年礼的中国医学人类学·非洲红衣马赛人的成年礼
·乞巧节:改良“七仙祭礼” 女子成年礼重现·[陈华文]古代冠礼的一种变异——庆号习俗
·成年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