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施爱东]叠加单元:史诗可持续生长的结构机制
——以季羡林译《罗摩衍那·战斗篇》为例
  作者:施爱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7-11-03 | 点击数:22206
 
 
三.叠加单元与“史诗集群”的区别。
史诗集群(epic cycle)是口头程式理论中的术语[31],“Cycle一词指系列作品,原意是‘完整的一系列’,后逐渐用来表示以某个重要事件或杰出人物为中心的诗歌或传奇故事集。构成系列的叙事作品通常是传说的累积,由一连串作者而不是一个作者创作。有时用于韵文诗歌时也作‘组诗’。……epic cycle即指由若干‘诗章’构成的一个相关的系列。史诗集群中的各个诗章拥有共同的主人公和共同的背景,事件之间也有某些顺序和关联。核心人物不一定是每个诗章的主人公,但他往往具有结构功能。《江格尔》就是典型的史诗集群作品。”[32]
这种“集群”概念类似于我们常说的“水浒人物故事群”、“三国故事群”,只要是与水浒人物或三国人物相关的故事,都可归入这样的“集群”。
本文界定的叠加单元与史诗集群之“诗章”的异同在于:
1.叠加单元既指史诗集群中的独立诗篇,也指叠加于成型史诗的线性结构中的情节单元。对于《江格尔》这样的史诗集群来说,叠加单元与诗章基本上是一致的;对于《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这样早已整体成型的作品来说,叠加单元多指后起的、添加于情节基干之上的情节单位,成为史诗整体的有机部分,这类史诗不是以集群面目出现的,也就不能把叠加单元视作独立诗章。
2.诗章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它一般只依赖于共同的主人公或是极少数共同的重大事件,在不同的诗章中,人物的功能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在《江格尔》组诗中,不同的英雄在各诗章中的地位和表现,差别可以很大,某一诗章中顶天立地的英雄在另一诗章中常常显得懦弱无能,反之,某一诗章中的懦弱男子可能在另一诗章中大显神威,关键只看这一诗章是唱颂谁的诗章。叠加单元在《罗摩衍那》这样的成型作品中,作为情节发展中的一个有机环节,人物的功能、情节的发展必须与原诗保持高度的一致,才能成功地进入史诗。
3.史诗集群是根据史诗的现实生存状态而直接提出的概念,这一术语最早用来指一系列旨在补充荷马史诗关于描写特洛伊战争的叙事诗。叠加单元是针对史诗艺人的演述条件、演述状况及其必备的功能而推演出来的虚拟概念,旨在用以破解史诗演述中的种种神秘现象。
因本文讨论的例文《罗摩衍那》不属史诗集群,因而下述分析中没有需要回避的“诗章”内容。
 
六.选择《罗摩衍那·战斗篇》的理由
我们前面的所有假设与推论都建立在史诗演述、传播的口头性质和变异性上,如果《罗摩衍那》不具备口头性和变异性,那么关于《罗摩衍那》的讨论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先看《罗摩衍那》有没有口头性。
莫·温特尼茨在他的《印度文学史》中说:“我们只能这样来设想《罗摩衍那》的流传过程: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罗摩衍那》完全靠游方歌手在口头上世代传诵,比如《后篇》里的俱舍和罗婆两兄弟。……如果战争的场面在武士居多的观众里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伶工们便可以轻而易举地创造出一批又一批新的英雄,让他们继续厮杀,还可以不断地增加几千个甚至上万个猴兵或罗刹战死疆场的情节,或者把已经讲过一遍的英雄业绩稍加改动再讲一遍。”[33]
温特尼茨的这种假设不是没有道理的。“罗摩的传说,从非常古老的时代起,就由歌人和说唱者家庭的民间艺人唱给人们听,这种记载在许多古代著作中都可以找到。”[34]“《诃利世系》中说:在创作《罗摩衍那》很早以前,罗摩故事就一直由往世书的精通者们(行吟艺人、歌人或民间诗人)到处传唱。《摩诃婆罗多》中就可以找到许多传唱长篇故事诗的记载。”[35]因此学术界普遍认为,史诗虽然“不是用活的口语写作的,然而作为这两部长诗的基础的传说,却是用口语和方言叙述的(更确切地说,是演唱的)。”[36]
再看《罗摩衍那》是否具备变异性。
“古代印度,它们以口头吟诵的方式创作和流传。因而,它们的文本是流动性的,经由历代宫廷歌手和民间吟游诗人不断加工和扩充,才形成目前的规模和形式。”[37]《罗摩衍那》传本极多,大致有三分、四分等划分法,不同版本之间互有歧异,“北印度本、孟加拉本以及克什米尔本这三种版本之间不仅存在着诗节的差别,而且有的地方整章整章都不相同。”[38]具体传本、抄本和印本的数目,现在还无法作出精确统计,“从1960年开始出版的《罗摩衍那》的第一个精校本,搜集了二千来种写本和印本。第一篇《童年篇》的主编、同时也是总主编的印度学者帕特,从二千多种传本中选出了八十六种,做为精校《童年篇》的依据。”[39]可见其版本之宏富。
阿·麦克唐奈是这样解释版本差异的:“在那些以吟诵史诗为业的诗人们中间,口头流传的传说随时都有些变化,而这个时候史诗却在不同的地方被人用文字记录下来,成为定型,于是就有了三种不同的修订本。……在真正是原作的几篇中,也还窜入了一些章节。如同亚戈比教授指出的那样,所有这些后来增补到原始史诗身上去的部分,绝大多数都和原作结合得十分松散,结合之处很容易辨认出来。”[40]
综上所述,季羡林先生认为,“《罗摩衍那》源于民间伶工文学,最初只是口头流传,民间的伶工艺人增增删删,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经历了不知道多少变迁,最后才形成了一个比较固定的本子。……《罗摩衍那》中有很多层次。就连固定的本子似乎也并不固定。”[41]基于这一判断,本文选择《罗摩衍那》为例进行叠加单元的分析。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上一条: ·[施爱东]从史诗英雄到武林英豪
下一条: ·[施爱东]故事的无序生长及其最优策略
   相关链接
·[漆凌云]从融通到创新:中国故事学的本土化之路·[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施爱东]《寻梦环游记》的角色配置与游戏规则·[朱家钰]《玩具总动员》系列电影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朱家钰]幻想故事的主人公类型·[王尧]民间寓言的完型要素
·[梁奇]匡卫与敷演:虞舜逃生的故事学阐释·[王尧]民间叙事的层级与名—动词性二维系统
·[刘守华]比较故事学的中日之旅·[朱家钰]《玩具总动员》系列电影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田小旭]耳治与目治:民间故事研究范式的建立与发展·[马志远]丁兰刻木故事的结构分析及其叙事传统
·[万建中]构建以“讲述”为中心的故事学范式·[隋丽]符号的隐喻与复调的“土地”
·[陈晨]“秦始皇求仙”传说的结构与意义·[康丽]从“故事流”到“类型丛”:中国故事学研究的术语生产与视角转向
·漆凌云:《中国民间故事研究史论 1949- 2018》·[施爱东]故事概念的转变与中国故事学的建立
·贾放:《普罗普的故事诗学》·[漆凌云]中国民间故事研究七十年述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