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宾满族家族族谱的建立
新宾满族家族的探访固然对满族家族祖居村落的调查及对各家族的八旗隶属考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对各家族的世代族系不做认真细致的查访要想真正了解满族家族的习惯,几乎是不可能的。满族的家族世代族系在家族惯习的传统中,是以建立有文件记录的族谱为依据的。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1.1632年以前的“索绳”记族系阶段:
早在满族创制满洲文字之前,特别是1632年创制新满文之前,满族的宗族世系主要靠记忆、口头流传。同时,按照古老的部落时代流行的惯习,采取结绳记族系的原始方法,把家族生男、生女、各代辈分用“索绳”标志出来。“索绳”原来的满语是“索利”(Siren),是绳、线之意,汉称又叫“索线”、“索利条子”或“子孙绳”。原是氏族萨满祭祀祖先的神物。索绳由萨满结制,如树枝状,绳上有结,每生一男,在结处拴一小弓箭(或拴古代方孔铜币,或一蓝、黑布条),生女拴一个“嘎拉哈”④;女孩长大结婚时,将代表她的那个“嘎拉哈”摘除。按辈排列,形成长长的家族世系,由族内萨满识别,记忆所代表的人名、辈分、排行顺序、诞生年月等。由上代萨满用口传方法再传给下一代萨满。平时,索绳是被装在黄布、绸做成的索线口袋中,再装入长方形索绳匣中,放在西墙祖宗板上。祭祀祖先时,请下板来张挂在规定的柳枝和祖宗板间致祭祀,家族长者依靠这种古老方式代代传承族系。现在,新宾的许多满族老户、名门家族都保留有这种大约流传了数百年的索绳。其中,榆树乡蔡家孤山子村关姓保存有索匣,其中索线袋里约400年前的索绳,结记了瓜尔佳哈拉的18代子孙的世系。
2.1632年(天聪六年)皇太极命达海修改成新满文后至1672年(康熙十一年)的半个世纪中,用满文或汉字音译记录族系的阶段。
自从新满文广为流行,成为清入关前主要的官方文字后,有战功和有官位的名门大户都建立了用满文记录家族世系的谱单。这种谱单多用白色麻纸制成,也有用白布、白绫做成,长宽不等,依本家族或某一支系的辈分、人数而定,凡记录全家族的谱单较大。如新宾那家村那拉哈拉谱单,长约200cm,宽180cm。用墨笔或朱笔书写。按辈分自上而下排出世代,按同谱长幼顺序自左至右排列,姓名一律直行书写,只记男性,大多不记配偶,少数记配偶姓氏于男性左侧。有的谱单画有祖先身穿官服头顶冠戴的彩色画像,依次排成坐像,有的画成牌位状,填写姓名在牌位中。书写文字用新满文,清入关后满、汉文并用为官方文字,许多家族在满文谱单外,另立汉字记音谱单,书写格式和满文谱单一致。谱单上多有关于本家族所属哈拉原籍和隶属八旗的简要说明,同时还标明建立谱单的年月日及书写谱单的笔者姓名,大多是立谱人自书,少数请人代书。这类可以悬挂的谱单,平时也收藏在祖宗板上匣中,逢新年祭祖时,请下祖宗匣和索绳,在祭索绳同时,也张挂谱单烧香祭祀。谱单上不记活着的老人,有的为活着的老年长辈在谱单上留出空白位置,等到老人逝世后再填写。在已经发现的新宾满族族谱中,这类谱单的数量比较多。
3.1672年至1949年的2百余年间用汉文或满汉文书写成卷谱书的阶段。
康熙中叶,满、汉文通用,满族中普遍习汉文,同时也学会了用汉族族谱的成卷写书的方式来记录宗族世系。谱书分手抄写本和各种印刷本不等,有单本与多卷本不同。最早的满、汉文谱书约在1676年(康熙十五年)前后。谱书的体例及内容大体上套用汉族自秦、汉以来的名门望族的程式,分谱序、谱表、族居分布、家祭仪礼、家训规则、先祖荣誉、著名人物传记等项。谱序中记述本族祖居地,姓氏,隶属八旗等来源;谱表排列辈分,有的标明配偶姓氏,下属支系子孙;族居分布记述各支系居住地;家祭仪礼详细记述本族特有的祭天仪礼行事,祭祖仪礼行事及所用神具、供品、祭日时辰、各项禁忌等;家训规则记述本族的婚姻缔结、丧葬、继子、养子等家规、分家制度、家法制裁等;先祖荣誉记述本族中人历任官职,所立功勋,朝廷赏赐,皇帝敕书、诰命等;人物传记专记祖上有功勋事迹者或受贬罚冤狱大事者的生平。这些内容并不是所有谱书中都具备,有的谱书只有谱序和谱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谱书多为手写本;嘉庆、道光、咸丰、同治时已有了木刻印本;光绪时代以后至本世纪30年代开始有了石印本;以后又有了铅字印刷本。现在所看到的族谱大多是经过几个时代的续写修订而成的谱本。
在新宾所发现的族谱,有代表性的举例如下:
(1)《永陵喜塔腊氏谱书》:
一函(套)一册石印本谱书。重修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由喜塔腊哈拉图姓家族第16世孙依惠(官职名:熊岳城蓝翎防守尉)纂修。光绪二十三年(1897),由第17代孙恒孚(已丑年即1889年恩科举人)和第18代孙宝春(壬戌年即1862年恩科举人,官职:花翎候选知府)再撰修。内容包括:序言,家族世系、祖墓制文二篇、后记。序言中记述了始祖昂武都理巴彦德世居长白山喜塔腊地方。以地名为家族姓氏。顺治元年(1644年)二世祖都里根的后代子孙奉命护守努尔哈赤陵墓(福陵),定居沈阳,其余弟兄6人的子孙都随军入关进京后驻防各地,三世祖都里吉都督的女儿是努尔哈赤曾祖父之妻,五世祖阿古都督是努尔哈赤的外祖父,六世祖达格都是努尔哈赤之舅,被封为国戚,隶属正白旗,任福陵护守将军。入京的二世祖萨璧图之子孙中有几朝的大臣大将。如第10代来保官居武英殿大学士,晋升太保,死后进入贤良祠,享受祭祀列入历史名臣传。13代庆林于道光初年(约1823年)升任奉天府尹。14代庆裕自光绪十年(1844年)连任盛京将军。15代裕宽任河南巡抚,裕德任礼部左侍郎,坤岫任四川布政使,裕录任直隶总督。在祖系中,详细排列了10世祖图黑这一支系的子孙,自图黑起受命世代驻防永陵护守陵墓,从此,图氏家族的一支系才重新返回新宾永陵。现在19、20代子孙居住阿伙洛村及北京等地。谱书的保存人是第21代孙图英金,阿伙洛村农民。
喜塔拉氏谱书的特点是,排列世系到第18代,人名一律用汉字标音记满语名。由于修谱人18代的宝春的倡导,为了把辈分可以从名字上区别清楚,在谱书上确定,图姓家族人从第18代起用排定5言20字为后世子孙姓名排辈的顺序根据,世代永远遵守。5言20字的辈次名字是:
宝、德、毓、英、魁、
永、成、盛、世、书、
隆、文、多、富、贵、
福、寿、庆、双、馀。
排在第一字的“宝”字是修谱人18代宝春的名字,传到“英”字辈,即谱书保存人图英金氏,为21世。这种姓氏的更改,完全与汉族家族姓氏的辈分排列惯习一致。表明满族家族谱系的发展从满文的简单记录、不分辈次,向父系血缘世系的严格结构延伸。这部谱书具有代表性。
(2)《福陵觉尔察氏谱书》:
一函分上下2卷,石印本。最早始立于乾隆四年(1739年),是由本族人名叫“七十”的正黄旗包衣佐领修纂的。13世孙富昌等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续修,17世孙多伦等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修定,谱书序言中说明了始祖索尔伙迁于长白山觉尔察地方,以地为姓,后世迁至新宾赫图阿拉。详细写明6世祖阿金那穆都第2子7世祖班布里和努尔哈赤的关系。因祖先与努尔哈赤同宗,隶属皇室享“红带子”地位。在赫图阿拉时,班布里与努尔哈赤相邻,因劝阻努尔哈赤虐杀家奴而与努尔哈赤反目,自动丢弃“红带子”,被逐出皇室。还记叙了班布劝阻努尔哈赤不要亲自出兵马尔墩,免遭敌人暗杀的过程,还记述了顺治元年(1644年)8世祖兄弟达喀穆、他察受命护守沈阳福陵,其余各支系都随军入关进京。后护陵子孙受命回新宾护守永陵。约于道光初年,即1821年前后,16代族人融春(福陵掌关防官职)为了后世子孙排定辈分,确定了名字排辈20字:
庆、文、连、德、广、
国、恩、荣、世、绵、
吉、祥、常、富、贵、
福、寿、永、双、全。
第17世修谱人多伦开始改用汉名首先排“庆”字辈,取姓名为赵庆玺,以下传18世文升、文魁,再传19世连桂、连璧等,再传20世德荣、德华、德富、德斌,现在传至21世孙赵广发。本族谱书保存人有赵德斌(现在天津)、赵广发(现在新宾阿伙洛村)。本族谱供奉于祖宗板上谱匣中,过年时(春节)祭祖6天,取出谱书供奉,上供品3份,每日烧香3次,同时供关圣武帝君、观音菩萨、弥勒佛及天、地、君、亲、师等神位。
(3)《腰站爱新觉罗氏谱书》:
收录在铅印本爱新觉罗氏族谱全集中。谱书始祖为猛哥贴木尔(永陵肇祖元皇帝),4世祖福满(永陵兴祖直皇帝),5世祖索长阿(永陵景祖翼皇帝觉长安之三兄,努尔哈赤伯祖父,是腰站爱新觉罗氏支系之始祖)。8世祖龙锡是努尔哈赤族侄(即努尔哈赤曾祖父是龙锡高祖父),龙锡生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4年),崇德七年(1642年)七月初三日战死,归葬腰站祖坟。9世祖阿塔生6子,为腰站本族老户6大支系之始。传至12世,家族人丁稀少,生子多幼年夭亡,或生子极少。至14世,生子皆幼亡,绝后。15世二人,其一海亮为继子,是11世第4支系长灵氏玄孙;其二富克崇阿为继子,是11世第5支系常兴氏玄孙。从此,再传至现在18世孙肇毓砚、20世孙肇启岩,均世居腰站村。村中现有爱新觉罗氏人口810人,占全村人口65%。祖先陵墓在村后山脚,距村一公里。本族谱书拟定32个字做为历代世系排列辈分的名字序列:
觉、塔、努、皇、福、
玄、胤(允)、弘、 (永)、 (绵)、
奕、载、溥、毓、恒、
启、焘、(?)、增、祺、
敬、志、开、瑞、锡、
英、源、盛、正、兆、懋、祥。
前13个字都是按清代皇帝及其上代直系祖先的名字首字排列的,在康熙朝以前的所有爱新觉罗氏宗族都没有按字排辈,因为满族名字没有排辈惯例。康熙朝时,为其诸皇子命名一律用汉字“允”排辈,皇孙一律用“弘”字排辈,以下顺序如上列汉字中名字。其中只有雍正名胤祯、嘉庆帝名 琰、道光帝名 宁例外,不用谱书名字排序。其余皇族各辈都按谱取名。本族谱与皇室直系正统谱书的不同处,是皇室正统拟定百字做为世代辈次名字,前16字是虚设吉祥字,以表明祖先源远,第17至第20字是追封清肇祖元皇帝孟哥帖木尔第1字“孟”,以下3代为“充、锡、满”,即2世祖充善,3世祖锡保齐扁古,4世祖福满(永陵兴祖直皇帝),以下20字相同;再以下60字,与本族谱后12字完全不同。可以看出皇族诸远支系的谱系分别有自己的排辈名次,并不受皇室统管。从腰站支系调查,村中族人实际上不按照谱书排辈取名的已有不少,如把“毓”字改为“玉”字,或把第21世的“焘”字不用,改用单字名叫肇东的,“载”字辈改为“成”字“德”字,“溥”字改为“广”字的先例。特别是本族谱书和皇室宗谱比较,早在康熙中叶(约1695年前后)皇子11世排名用了“允”字,皇孙已用了“弘”字。以下皇子孙都按谱排序;但是腰站本族谱书直到道光初年(约1822年前后)15世排名,各代人名仍是满名汉字译音,没有用皇室排辈名字。可见,远离皇室的新宾满族农户家族,保持满族家族惯习的古老传统时间长达百年后,取名延续后代,才学汉俗排了汉名字,这部谱书对研究新宾祖居的皇族各族系有重要价值。
除上列3部谱书外,新宾境内较完整的谱书或谱单还有多部。其中,如《黄旗瓜尔佳氏谱书》、《那家叶赫那拉氏谱书》、《永陵赫舒里氏谱书》等,都是新宾满族原住民家族研究的范本。
在关于满族家族谱书的调查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家族的族长对本族谱系十分熟悉。他们不仅保存了文字书写或印刷的谱书,而且还能够完全背诵谱表世系的人名和亲族关系,能叙述祖先中重要人物的历史和传说,能补充谱书的不足,说明历代祖先的配偶关系及姻族的分布地区,还能够提供谱书中没有的族中历代女性的婚前状况和婚后去向,还能用族内复杂隐蔽的关系说明大家族中的各种问题。所有这些都是对谱书的补充、注释或修订。
例如:《黄旗瓜尔佳氏谱书》传人,第10世孙关福臣氏,是1924后6月18日生人,虽是70高龄老人,却记忆力很强。在他口述的关氏家族11世系名次顺序中有男性66人,女性49人,其中本族嫁出女性11人,嫁入女性38人;男性中未写入族谱的夭亡者9人,未入族谱的在世活着的族人15人。在他的口述中,上述所有人物的生死时间、结婚年月、结婚年龄、配偶姓名及其原居住地、民族属别或八旗隶属,已经逝世的族人中所有非正常死亡的原因或病故的病因,几乎都能做出解说。同时还清楚地解说关氏家族的传统祭祀仪礼,如祭祖、扫墓及亡人葬制规定等。关福臣氏可以算是“活谱书全集”,对研究新宾满族家族史有宝贵的价值和贡献。
又如,《永陵赫舒里氏谱书》传人,以1670年迁来永陵第1代为迁祖的第8世孙罗宏义氏,1931年生人,对本族隶属镶黄旗爱新牛录的家族世系十分熟悉。他口述的族谱,除上4代只记忆了祖先满语名字外,其余自本人曾祖父罗文生始(约1799年前后),都做出了详尽的解说。5世罗文生是独生子,娶何氏为妻,生5子后发展了罗氏家庭。世居永陵后堡罗家堡。他的解说中有族人男性51人,女性55人,包括嫁入女31人,嫁出女22人,外族姓配偶男性22人。从他的叙述中了解到本族先祖护守永陵的历史,也了解到第6代5兄弟中除1人仍在永陵都统衙门当差役外,其余2人务农,另1人在永陵镇经营商店,另1人大学毕业,任国会议员,改变了世袭当差护陵的职业,这在满族八旗子弟家是很少有的。第7代15男、7女,其中在永陵农耕的兄弟有5人,有水稻田300多亩;从事手工业者3人,皮革匠1人,木工匠1人,裁缝1人;做铁路工、煤矿工各1人;税务官员、教师、警察各1人;其余2人未婚夭亡。出嫁女中丈夫农耕者6人,丈夫经营皮革作坊者1人。第8代11男、12女,兄弟中农耕1人,木匠1人,工人3人,政府官员3人,贸易商2人,专科教师1人,其中有7人已迁出新宾,在沈阳、抚顺、盘锦、江西省南昌。12名嫁出女中,有7人丈夫是当地农民,其余1人丈夫是木匠,4人丈夫在锦州、阜新、抚顺等地任公职。可以看出本族中男女地位的差别。
在有关满族家族谱书中的调查中,亲族婚姻关系是探访的重点。从调查中可以了解新宾满族的婚姻惯习,至今仍然以满族男女之间的婚配为主,在多例寻访中,这一代年轻人中也大多主张在满族中嫁娶。如赫舒里哈拉罗氏家族罗宏义支系现有6子2女,6子中有5子与满族女结婚,2女都嫁给了满族丈夫。在黄旗瓜佳哈拉关福臣氏家谱系中,嫁出嫁入49位女性中,出嫁女11人都与满族人结婚,嫁入女中只有3人是汉族人。古代的“满汉不通婚”习俗虽然早已不存在,但是,在满族大户、老户中满族内部通婚的惯习仍旧占居首要位置。
满族家族人口的发展,从家族谱系中也可以看出其趋势。罗氏家族自五世罗文生(独生子)结婚时(约1820年)算起,到1994年共有族人69人(其中不包括第8代罗宏义家以外10兄弟子孙),至今在世的有53人,其中,男32人,女21人。新宾境内满族人口,于1906年统计有14万余人,1985年统计有19万余人,1994年统计有23万余人。满族家族人口的增长走上了正常发展道路。
注释:
①牛录:汉译为“大披箭”,即围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丙安小屋——乌丙安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