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八旗军队离开新宾境内急速西进造成的村落变迁。在新宾的古老满族村落中,有四个村以黄、蓝、红、白四个旗命名,这是最早在新宾建立八旗制度前先建四旗制度雏形的标志。这在有清一代在全国建立八旗满洲城、满洲营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一例。1601年,努尔哈赤在佛阿拉城③。新编军事组织时,划分四旗,将3万兵丁组织起来,每旗统兵7500名。
在当时,建州女真各部落虽然由努尔哈赤统一兼并,但是女真各哈拉所居住的村落仍旧是按照原来的渔猎、农耕的生产特点发展的自然村落。这种村落的分布,不适合新编的四旗制度所规定的军民一体、亦兵亦民的既集中作战又集中生产、生活的特点。军队需要集中统一指挥、管理,所有的旧式村寨就不再适用。
同时,努尔哈赤整编四旗军队,和兵力不断扩充壮大有关。从1583年起兵到1601年整编四旗军队,兵力由小到大,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先击败了仇敌尼堪外兰,又统一了建州三卫。1587年建女真汗国时,已经招收了许多女真部落。1593年又大败了海西女真诸部及蒙古、锡伯等部的联军,使很多敌兵归降。1595年又招降边远各部。到1600年又招服东海诸部并灭哈达部。先后18年,收编军队约3万。整编后的军队中外来归顺的官兵占大多数,需要有集中的军营,而不能将兵丁分散在民间自然村屯。
整编四旗军队的结果,就是以佛阿拉为中心的新宾境内的中路、近东路、近南路,建立蓝、白、红、黄四旗的军营。
蓝旗营:建在距离佛阿拉城偏东北17.5公里处,苏子河南岸,隔河有东西大道,正西距赫图阿拉城14公里,东北距今新宾县城4公里,西7公里与蒙古兵营相邻。营中驻扎蓝旗营官员:固山额真(汉译都统)1人,梅勒额真(汉译副都统)2人,甲喇(或“扎兰”,旗下一级的组织)额真(汉称参领)5人,牛录额真(汉称佐领)25人,统领旗兵7500人。
白旗营:建在距离佛阿拉城东偏北约45公里,苏子河上游与白旗交汇处。东西大道经过营寨。西距今新宾县城14公里。旗营官兵同上。
黄旗营:建在距离佛阿城东北约45公里。二道河西岸距苏子河4公里处。南北通道经过营寨,南距今新宾县城3.5公里。旗营官兵同上。
红旗营:建在距离佛阿拉城西南14公里,东北距赫图阿拉17.5公里的榆树二道河中游西岸。东北距今新宾县城50公里。旗营官兵同。
以上四旗官兵是努尔哈赤的主力军队,从整编起,又抽掉四旗精兵由努尔哈赤及其弟舒尔哈齐和诸子亲自统领,以赫图阿拉为大本营,多次出击,败海西、东海女真多部。1615年扩编成八旗后,官兵成倍增长。1616年陆续调动远征,直到黑龙江各地。1616年以八旗的6万官兵击败明朝10多万大军,取得萨尔浒战役全胜后,1621年迁都辽阳,八旗主力西进。原四旗军营有的几乎空寨,只有重兵留驻赫图阿拉。
经过370年的变迁,汉族、朝鲜族移民的迁入和分布,也可以考察原有四旗村寨满族老户外迁的遗痕。
现在蓝旗村分做两大村,一村名是蓝旗汉族村,另一个叫蓝旗朝鲜族村。白旗村也分为两大村,一村名白旗汉族村,另一村名叫白旗朝鲜族村。蓝、白二旗的军营,如今再没有当年的满族家族老户,只有后世不断移入的汉人和朝鲜族人。这种后果的形成虽然有许多原因,但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则是与八旗军队向沈阳、北京等地的多次调遣有直接关系。
相对说来南部的红旗营、北部的黄旗营却由于原驻防本旗官兵留守较多,到现在为止,满族老户在这里的世居人口还很多,例如黄旗村的正黄旗瓜尔佳哈拉关氏家族的发展就是很好的证明。关氏家族从第一代始祖正黄旗兵伍力胡到现在的家族长关福臣氏,繁衍十代,共计335年,在第8代时已经发展了14个支系的子孙,是黄旗村原住民中有代表性的大家族。有关红旗营的发展还有一些特点值得注意。
红旗营驻地在现在新宾满族自治县的榆树乡境内,二道河、都督河、红石河流经全乡,红旗村在二道河中游。1601年努尔哈赤建立四旗军队和1615年扩编为八旗军队时,把满洲名门望族大户的男丁都编入黄旗(包括后编的镶黄旗)和蓝旗。相对地把满洲普通民户的杂姓家族(包括从海西女真、东海女真归顺的平民家族)都编入白旗、红旗和以后的镶蓝旗。努尔哈赤和以后的皇太极则亲自统领正黄旗、镶黄旗和正蓝旗,由其他贝勒、王子统领其它各旗。在八旗军队中分成两种等级,这是在清入关前八旗编制中家族等级的最主要的区分标志。因此,在清入关前,把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称为“上三旗”,所有官兵,都是皇帝亲兵。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称为“下五旗”(清入关后,又把正白旗列入上三旗,把正蓝旗降入下五旗)。各旗下的官兵家族也因此而形成高低贵贱之地位。红旗营所在地从那时起便聚集了众多的杂散姓氏的家族,长年留守,几乎没有西进沈阳和北京的升迁和得功的机会,多数就地屯田垦植,成为当地满族老户。在红旗村周围现在集中了20个以满族姓氏命名的村,这些村中的老户,除去从黄旗、永陵迁来的关姓家族、佟姓家族和赵姓家族外,大多数都是原来红旗属下的零散姓氏家族。例如:
(1)红石河流域满姓家族村,自下游而上排列:
李家:原为李佳哈拉自佛阿拉迁居住地,隶属镶红汉军。
关家:瓜尔佳哈拉,自黄旗迁入老户定居村,隶正黄旗。
张家:原为彰锦哈拉自佛阿拉迁居住地,隶属镶红汉军。
刘家:原刘佳哈拉祖居地,原称“刘佳伙洛”。
赵家:阿哈觉罗氏家族,原居住佛阿拉,后迁此地。
关家:同前关家。
孙家:孙佳哈拉祖居地,隶属正红旗汉军。
佟家:佟佳哈拉,自佟家沟迁入老户,隶属镶黄旗,是满族名门大族。
陈家:陈佳哈拉祖居地,原是新宾境外西北章党迁入老户,隶属镶红旗汉军。
叶家:叶赫那拉哈拉世居地。原住地是吉林叶赫。海西女真大族。叶赫首领杨吉努之女嫁努尔哈赤后,该家族一支系迁入佛阿拉,后又南迁至此地定居。隶属正红旗、镶红旗。
(2)榆树二道河流域满姓家族村,自下游而上排列:
赵家:伊尔根觉罗氏家族村,原居永陵,后迁入此地为世居村。隶镶黄旗。
吴家:现村名“月亮村”,是古代满族村名,“月亮”是满语拼言,或“约量”,汉译为“荒草”,村名就是“荒草沟”。又名叫“吴家堡子”。兀札拉哈拉原住黑龙江,后迁入此地。隶属正红旗。
房家:方佳哈拉世居村。隶属镶红旗汉军。
董家:董鄂哈拉祖居村。董鄂部首领家族。努尔哈赤长女嫁董鄂部长何和礼,初建旗军时,被任为红旗总管,定居此地,距红旗营2.5公里。家族隶属正红旗。
蔡家:萨玛拉哈拉世居村。原居宁古塔,迁入此地。原隶属正红旗。
何家:辉和哈拉世居村。原住地吉林辉发,后迁入此地。原隶属正红旗。
纪家:锡玛拉哈拉世居村。原隶属正红旗。
白家:拜佳哈拉世居村,原住佛阿拉,迁居此地。原隶属镶红旗。
(3)都督河流域满姓家族村,自下游而上排列:
小赵家:同前赵家村。
彭家:与董姓同是董鄂哈拉,是董鄂部首领何和礼后代彭春子孙,原隶镶红旗。
以上20个满姓家族村,至今集居满族人口在新宾境内比例很高。榆树乡全乡总人口13153人,其中满族人口就有12304人,占总人口的92.3%,是全县满族人口比例最多的乡,由于当地原来隶属的八旗等各旗的家族大都属于贫困平民,居住地又多在交通不便的山沟,所以至今这些满族村都处于贫困状态中,是新宾最贫穷的三个乡之一。从八旗军队的编制和军营设置的地区都可以看到满族各姓家族的地位。
十分明显,隶属八旗军上三旗的家族,多是满族中的名门望族,编入下五旗的家族,多为满族中的平民散户。这是考察满族家族村落分布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丙安小屋——乌丙安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