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玄珠:《中国神话研究ABC》
  作者:茅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7-10-23 | 点击数:9972
 


 
 
    《中国神话研究ABC》

  现代中国第一部神话研究专著。作者玄珠(沈雁冰,笔名茅盾)。
 
  茅盾是中国现代神话学最早的探索者与开拓者之一。除《中国神话研究ABC》外,还著有《神话杂论》(1929)、《北欧神话ABC》(1930)等神话专著。《中国神话研究ABC》主要论述:①关于中国神话的性质和范围。茅盾认为“神话是各民族在上古时代的生活和思想的产物”,中国神话是“中华民族的原始信仰与生活状况的反映”。②论述中国神话过早销歇的原因。茅盾此书一方面借鉴了人类学派神话学的理论,他认为并非因为中国“颇乏天惠”或儒家“实用为教”之故。其原因一是神话的历史化,并提出以帝俊为主神的设想。二是当时社会上没有激动全民族心灵的大事件以诱引“神话诗人”的产生。③关于原始人的宇宙观与生活状况和神话形成的关系。他认为神话过早的历史化是中国汉民族古神话的显著特征。茅盾认为原始人的宇宙观与生活状况对神话的形成有决定作用。⑤神话与历史的关系。由于中国古代各民族的宇宙观、所居环境与生活经验的不同,加速了神话演变和消亡的进程。现存的中国神话是北中南三个部分断片的混合品。他认为神话的历史化、文学藻饰化、哲学化、宗教化等现象,④关于原始人宇宙观的变化导致神话演变的问题。④关于原始人宇宙观的变化导致神话演变的问题。他认为神话的历史化、文学藻饰化、哲学化、宗教化等现象,加速了神话演变和消亡的进程。⑤神话与历史的关系。茅盾认为原始人的宇宙观与生活状况对神话的形成有决定作用。他认为神话过早的历史化是中国汉民族古神话的显著特征。他试图从上古史中抽绎出中国神话的“诸神世系”,并提出以帝俊为主神的设想。

  中国现代神话学在“五四”前后受欧洲人类学派神话学较大的影响。茅盾此书一方面借鉴了人类学派神话学的理论,另一方面从中国神话的具体情况出发,得出自己的结论。

  《中国神话研究ABC》1929年由世界书局刊行,《中国神话研究ABC》主要论述:①关于中国神话的性质和范围。1978年再版易名《中国神话研究初探》,收入《茅盾评论文集》,后又收入《神话研究》(1981),40年代被译成日文。
 


 

  文章来源:百度百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萧亮中:《霞那人家──一个藏族家庭的百年故事》
下一条: ·杨哲 编:《中国民俗学之父》
   相关链接
·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张多]重估中国神话“零散”之问
·[张多]抖音里的神话:移动短视频对中国神话传统的重构·[祝鹏程]“碎陶镶嵌的古瓶”:袁珂的中国神话普及写作
·[黄悦]论当代网络文学对中国神话的创造性转化·[王亚南]中国神话古史与“国家”传统
·[张多]新兴自媒体对中国神话资源的传播与转化·[刘雪瑽]再论程憬的中国神话研究
·[黄悦]当代网络文学对中国神话的创造性转化:回顾与反思·[钟宗宪]死生相系的司命之神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神话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当代神话学的体系建构”开题论证会暨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谭佳]反思与革新:中国神话学的前沿发展
·[杨利慧]世界的毁灭与重生:中国神话中的自然灾害·[刘雪瑽]百田弥荣子的中国神话研究
·[张志娟]马伯乐论中国神话·[杨利慧]世界的毁灭与重生:中国神话中的自然灾害
·[姚新勇 周欣瑞]“南方”的发现,双重二元对立话语逻辑,百年中国神话学 ·[毕旭玲]20世纪前期海外学者中国神话传说研究述评
·[刘宗迪]中国神话“没谱”·[柳和城]茅盾与《ABC丛书》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