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刁统菊]亲属网络与性别建构
——以红山峪村为例
  作者:刁统菊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0-11 | 点击数:16069
 

女性的社会关系, 其中一部分是幼时在出生村落建立的伙伴关系。一起玩耍的伙伴,通常是邻家的同龄女孩, 有本家的, 也有外姓的。这些女孩之中, 也许有一个一直和她交往密切, 甚至一起上学读书, 一起外出打工。

20 世纪70 年代开始, 读书的女孩开始增加。在小学期间, 结交的同学同样是同村的同龄女孩, 范围不再局限于邻居。由于学校校址的原因, 同学的范围也有可能扩大至邻村。红山峪村的女孩能够读到高中的很少, 一般读至初中, 因此这期间的同学主要是红山峪附近几个村子的同学。小学时的感情基础以及做伴上学、放学的经历, 使比较密切的同学关系仍然以同村的同学为主。

20 世纪90 年代开始, 逐渐有青年女子外出到本乡镇、本区或者本市打工, 同事关系进入了她们的关系网络。未婚女性外出打工, 由于工作中的相互帮助、生活中的相互扶持, 她渐渐地结交几个来往密切、性格投契的女子, 但是这种同事关系也并不持久。农业部农研中心在分析劳动力外出原因时, 提出了农村家庭的性别分工问题。他们以农户作为分析单位, 认为一个劳动力是否外出, 与其说是个人行为, 不如说是家庭整体决策的结果。如果一个农户决定某一成员外出, 那么家庭成员中谁最可能被选择呢? 其中他们注意到性别的因素, 即如果全家不可能一同外出, 那么选择男性外出的可能性大于女性。他们的解释之一是女性外出风险大, 家庭为此承担的心理成本也高于男性。(注6) 从红山峪村的整体情况来考察, 外出打工的未婚女性的确是少数, 原因之一就是女性外出风险大, 原因之二就在于当地人认为婚配的夫妻二人, 男性应该在年龄上稍稍大于女性, 因此女性通常结婚较男性为早。这样, 有制度化的同事关系的未婚女性在数量比例上是比较低的。

20 世纪70 年代之前, 女性出嫁, 送亲的队伍中女性只有嫂子和大娘或者婶子两辈子人, 70 年代以后逐渐开始有了小姊妹团”, 现在也有部分村民称之为伴娘。这也说明了女性具有建立个人社会关系的微弱权力。据说, 小姊妹团送亲的兴起, 是由于六七十年代政府号召移风易俗, 首先便是退还彩礼。但是传统社会中的女孩除了较少的走亲戚的机会以外, 一般出门不多, 不敢见人, 一个人不好意思去, 便相约小姊妹帮忙, 一同去夫家, 后来慢慢兴起了小姊妹团送亲的习俗。小姊妹团类似于男性的结拜兄弟, 虽然有些并没有明确的仪式, 但是在女性的观念中, 她们就是这么认同小姊妹团的。

最近20 年来, 女性在临近结婚时, 一般是由本人选择那些送亲的小姊妹。这些小姊妹, 大多和新娘同岁, 有两小无猜的邻家伙伴, 有感情甚笃的表姊妹, 有读书期间结交的同学, 可能也会有打工期间认识的外地同事。总之, 和她交往甚密的六个或者四个未婚女孩组成了她的小姊妹团。这个小姊妹团, 不一定都是通过结拜来的, 拜或不拜并不重要。

她们几乎都相互认识, 只是以新娘为核心。小姊妹团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以自己为中心的小姊妹团, 可能会相互重叠。她们见证了她的成长, 了解她的趣味, 熟知她不同时期的喜怒哀乐, 分享她的欢乐和忧愁, 相互之间完全是精神上的相互支持和感情上的相互安慰。因此, 在其中一个结婚时, 其他人合伙或者单独送一点礼品, 表示心意。1975 , 本村杨传增和妻子关肖云结婚时, 关肖云的小姊妹团送的是穿衣镜。1987 , 陈兴娈嫁给本村周后生, 带来的是六个小姊妹送的茶具和匾额。现在, 流行送花、茶具等礼物, 花钱不多, 但是情意浓浓。

送亲的小姊妹必须是未婚的。村民认为结婚了的女人不能送亲: “老娘们还送新媳妇?主家得烦!”个中原因是, 先结婚的女子不能送后结婚的, 主要是怕送亲的女子怀孕了,“喜见喜, 必有一秕”, 对胎儿以及新娘都会造成不利影响。新娘结婚以后, 小姊妹相互之间就没什么来往了。由于她结婚时小姊妹送了礼品, 因此在她出嫁以后, 娘家如若知道她的小姊妹结婚, 就接着替她给小姊妹填箱。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 一个女孩的小姊妹通常是在本村, 至少也是邻村的或者是通婚圈之内的, 这样才能及时知晓小姊妹结婚的消息。现在偶尔也有女孩出嫁以后, 听说小姊妹结婚了, 自己亲自再给人家填箱的。

女性的姻亲关系也是以结婚为界限, 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结婚之前, 她的姻亲关系是随着她的父母来的, 包括姑、姨、舅等。由于习惯上孩子幼时经常随着母亲走姥姥家, 因此, 她和姑表姊妹、舅表姊妹、姨表姊妹格外熟悉, 童年时光的回忆里她们占据着不可磨灭的地位。这些姻亲关系一直保留着, 直到她结婚那天, 姻亲中的长辈姑、姨、舅来填箱, 甚至她的舅舅必须担当送亲这一重大任务。结婚以后, 她原来的姻亲关系基本上都会中断, 除非与婆家的地理距离特别近的才会有来往。另外, 她的父母、兄弟、姊妹以及其他的本家都成了她的姻亲, 同时也成了她所嫁入的家族的姻亲。只有她的娘家兄弟、姊妹能够保留、加深和她的关系。丈夫家的姻亲也成了她的姻亲网络的一部分。因为闺女是外姓人了”, 如果她的丈夫姓王, 那么她的娘家人要称她老王。她依旧把姐姐叫做姐姐”, 而把妹妹包括丈夫的妹妹都根据她们婆家的姓氏称作老某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刁统菊/冯欣]从民间礼簿看姻亲往来
下一条: ·[刁统菊]一九四二年的一个婚礼
   相关链接
·[刁统菊]吊簿:姻亲交往秩序的文化图像·[刁统菊/田传江]对红山峪村16张地契的民俗学解读
·[刁统菊]亲属网络与性别建构·枣庄:为博士生讲课的山村老农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