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刁统菊/冯欣]从民间礼簿看姻亲往来
  作者:刁统菊/冯欣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0-03 | 点击数:24954
 
 

关于表格有几个需要解释的地方。

第一:来送米的亲戚远远超过婚礼。在婚礼上,新娘的娘家人除了送亲的家族近亲,其他人一律不来。而送米时关系涉及的比较远,甚至超过了丧礼,比如小孩奶奶的姥娘家都参与到这个仪式中来。而且今天来的亲戚,虽然男女方的都有,但以女方(婴儿的母亲和奶奶)的亲戚居多。

第二:虽然表格中的亲戚关系有时候写的是女性,有时候写的是男性,但是来送米的一律是女性。因为男性是不方便到里屋去看望产妇和孩子的。而不管来者何人,绝大多数都是报上自家男人的姓名。因此,在米资簿里,送米者的姓名几乎全部是男性的名字。“关系”一栏中有些虽然是女性,例如“母亲的姑表妹”,实际上姓名写的是还是母亲的姑表妹夫的名字。

第三: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有些人没有看钱,但是这并非实际情况。据我们估计,有两个原因,一是可以看出,没有注明看钱的那些人大多都是和孩子的奶奶直接有关的亲戚,因此这部分看钱可能就由奶奶直接收起来了。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同时来送看钱的人太多,产妇记不清楚,因此宁愿不写。但是这个原因有点牵强,我们曾经问过产妇:“这么多人,你怎么能记住谁拿了多少看钱呢?”她笑着说:“怎么记不住呢?人家给你钱,你就得记住。”如果不是这两个原因,那么就是这些亲戚没有拿看钱。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她们拿的鸡蛋就比较少,因此可能是亲戚关系太远了,而不需要拿看钱。

第四:来送米的多是亲戚,邻居很少。据宗家的邻居们讲,从产妇出院到出月子这天,邻居们哪天都能去,也是由女性送看钱或其他礼物,但不在送米这天去,他们认为“这天人多,去了就是给人家添麻烦”。

 

三.上门女婿嫁进门

 

村里现在有六七个“上门女婿”,李志坚是其中的一个。他是2000年入赘到宗洪丽家的,现在与妻子、儿子以及妻子的父母和妹妹住在一起。目前他在附近的东岳化工厂上夜班,妻子宗洪丽临街开了间理发店,生意很好。妻妹每天下午去皮革厂上班,父亲在外干装修,母亲主要在家照看一岁七个月的孙子李常昊,间或也做农活。

李志坚家和宗洪丽家一样,都是天主教徒。他本是淄博市博兴县人,上面有4哥哥,他排行最小。十几岁时父亲去世,靠母亲一人操持全家生活。由于家境贫困,他很早就知道要想解决婚姻问题不能依靠家里。二哥今年48岁,结婚的时候都30多了,二嫂是到云南领回来的。那时候找不到对象的很多,本村的姑娘都往外找。三个哥哥家庭条件都不好,母亲在二哥家里住,但是生活的一应开支都是四哥管。四哥是北京某教堂的神父,有一次因公务来到东营村教堂,经本村教堂的会长宗利秋提及宗洪丽家的情况(家中无子有两个女儿)非常同情,然后把自己弟弟介绍过来了。李志坚来到宗家后,通过村里落了户口,也分了地,一开始跟着干建筑活,后来找到了现在这个工作,干了一年多到25岁才结婚。宗家本来要给他5000块彩礼,他没要,认为“反正是要来这边生活,要那干吗?”婚前,他和妻子及岳父母在县公证处一起花300元做了个公证,规定他对宗家的财产有继承权,宗家待他和自家孩子一个样。具体条款他没和我们细说,只说四人都签了字,一式三份,公证处、他们夫妻二人以及两位老人各一份。我们提出看一看,他说当时放得很严密,现在也不好找了。由此我们问他那份公证书对他而言是不是很重要,他说:“不是,人要想违约,那张纸不顶用”。

最初不上班的时候,李志坚每月回博兴家里一次,现在得两个月回去一趟。他的母亲过生日时,除了带妻儿回家看望老人外,还会给老人送礼物和钱,但春节每年都在宗家过。儿子出生后,根据婚前他和宗洪丽的口头协议随父亲姓,喊双方父母都是“爷爷奶奶”,喊洪丽妹妹为“姑姑”。孩子的姥姥说:“哪里有小孩在姥姥跟前长大的?都是跟着奶奶长大的”,而李志坚认为“要是一直喊姥姥姥爷,一听就知道这孩子是外孙,不是自家人,将来不易在村里立家”。

宗洪丽手艺好,上午来理发的人络绎不绝,我们只好请她母亲胡氏谈谈他们俩结婚的情况。提到女婿,她高兴地一个劲儿地说“好”,早把女婿当成了儿。后来宗洪丽拿出她结婚时的“喜资簿”和儿子出生后第八天送米的“米资簿”。同宗艳秋家的“米资簿”一样,都用蓝色钢笔或圆珠笔写在订好的红纸上,只是洪丽的“米资簿”没注明“看钱”,她说当时忘了添上了,现在每次要给人家“送米”时总要努力回忆人家当时给了多少看钱。

鉴于前面已经提供了米资簿,这里就把2000年宗洪丽结婚的喜资簿提供给大家。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刁统菊]吊簿:姻亲交往秩序的文化图像
下一条: ·[刁统菊]亲属网络与性别建构
   相关链接
·[王硕]城乡交互视野下礼簿中随礼法则的延续与重建·[闫建微]冀南地区十八村奶奶信仰与姻亲关系研究
·[李一]薄下的祭祀圈:基于鲁中草庙寺进香礼簿的个案研究·[郭俊红]妻与雨:给神的礼物与神给的礼物
·[陈晓颖]“礼簿”上的秩序与变迁·[刘铁梁]亲属制度研究的反思与再定位
·刁统菊:《华北乡村社会姻亲关系研究》·[吴重庆]桃之夭夭,其叶蓁蓁——孙村婚礼及姻亲关系中的“例”行与“例”变
·[刘铁梁]传统乡村社会中家庭的权益与地位·[吉国秀]婚姻支付的变迁:一个姻亲关系的视角
·[吉国秀]婚姻支付变迁与姻亲秩序谋划·[刁统菊]吊簿:姻亲交往秩序的文化图像
·[刁统菊]嫁妆与聘礼:一个学术史的简单回顾·[刁统菊]嫁妆来源及象征的多样性分析
·[刁统菊]离心力:姻亲关系之于家族组织的一种影响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