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民俗影像

首页民俗学文库民俗影像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人类学影片目录(1957-2002年)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影视人类学研究室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5-09-08 | 点击数:25973
 


41
大理白族的丧葬

1990年拍摄,1993年制作完成。VO摄像机拍摄,片长24分40秒,VHS和BETACAM-SP。
撰稿:詹承绪、刘龙初;编导:杨光海;摄像:孙延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摄制。
云南省大理乡村地区的白族还沿续着一些传统的丧葬习俗。他们在丧葬过程中要设灵堂、祭奠、宴客、出殡,墓穴埋葬之后,家人请道士超度亡灵。以后还要进行一年一次的祭祀活动。


42
轮回与圆圈
--藏传佛教文化现象研究

1993年摄制。VO摄像机拍摄,片长30分钟,VHS和BETACAM-SP。
学术指导、解说词:张江华;摄像、编辑制作:庞涛;解说:杨玉山、杜建军。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摄制。
轮回观念是藏传佛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藏族的文化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轮回的印迹。各寺庙中有以圆为轮廓的轮回图;寺院、神殿中的园形建筑;古碑、佛塔建筑中的园圈;拉萨八廓街的三环园形街道;岗仁波钦、杂惹绒果等神山园圈;玛法木错、纳木错、羊卓雍错神湖园圈;旺果节、果谐节等节日的歌舞园圈;六字真言、雍仲符号的文字和符号园圈;法器园圈最具典型意义,各种转经轮有大、中、小号之分,转动方式有挽环式、拨动式、手摇式、走马灯式、风动式、水动式和电动式,充分体现出旋转的圆这种轮回的特征。片中还介绍了转经的历史来源与轮回观念与活佛转世制度的关系等。

 
43
藏族水磨的功能和结构

1993年摄制。VO摄像机拍摄,片长13分钟,VHS和BETACAM-SP。
学术指导、解说词:张江华;摄像、编辑制作:庞涛;解说:杨玉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摄制。
 在沟壑纵横、水利资源丰富的四川甘孜地区,当地藏族使用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水磨。相传唐代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水磨制作的方法。这种水磨,是古代藏族人民利用天然水力资源,制造出的半自动化的粮食加工工具。片中介绍了水磨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44
藏族的雕版印刷术

1993年摄制。VO摄像机拍摄,片长10分钟,VHS和BETACAM-SP。
学术指导、解说词:张江华;摄像、编辑制作:庞涛;解说:杨玉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摄制。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部的德格县有一座德格印经院,在这里还完好地保留和使用着雕版印刷这一现存最古老的印刷技术。印经院里僧俗印经匠达百人,由国家发给工资。他们用传统雕版印刷术印制出的大量经书供应寺院并销往不丹、锡金、尼泊尔和日本。他们制作的经旗、经幡,供应当地藏传佛教信徒朝拜和丧葬之用。片中还详细介绍了雕版印刷操作的全过程,探讨了当地雕版印刷历久不衰的原因。

 
45
藏族的雕版印刷术

1993年摄制。VO摄像机拍摄,片长10分钟,VHS和BETACAM-SP。
学术指导、解说词:张江华;摄像、编辑制作:庞涛;解说:杨玉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摄制。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部的德格县有一座德格印经院,在这里还完好地保留和使用着雕版印刷这一现存最古老的印刷技术。印经院里僧俗印经匠达百人,由国家发给工资。他们用传统雕版印刷术印制出的大量经书供应寺院并销往不丹、锡金、尼泊尔和日本。他们制作的经旗、经幡,供应当地藏传佛教信徒朝拜和丧葬之用。片中还详细介绍了雕版印刷操作的全过程,探讨了当地雕版印刷历久不衰的原因。


46
康南"伸臂桥"

1993年拍摄,1994年制作完成。VO摄像机拍摄,片长15分钟,VHS和BETACAM-SP。
学术指导、解说词:张江华;摄像、编辑制作:庞涛;解说:杜建军。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摄制。
四川省巴塘县往西跨金沙江至八宿、波密一线及康南部分藏区有一种独特的桥梁建筑"伸臂桥"。伸臂桥在这里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因它是由两岸叠压圆木节节伸向河心尤如人伸出的手臂而得名。伸臂桥因当地地势,利用当地木材资源,运用传统土法建造,适合当地条件,流传至今。

 
47
康区藏族农民生活一瞥

1993年拍摄,1994年制作完成。VO摄像机拍摄,片长24分钟,VHS和BETACAM-SP。
学术指导、解说词:张江华;摄像、编辑制作:庞涛;解说:杜建军。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摄制。
记录了四川巴塘、炉霍两个县的几户普通藏族农民家庭日常生活的片断。他们照顾孩子起床、熬制酥油茶、炒青稞、做酸奶、做牛粪饼当燃料、放牛、耕地、捻线等。


48
康区藏族牧民生活一日

1993年拍摄,1994年制作完成。VO摄像机拍摄,片长13分钟,VHS和BETACAM-SP。
学术指导、解说词:张江华;摄像、编辑制作:庞涛;解说:杜建军。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摄制。
记录了四川甘孜县下雄乡一家牧民全天的生活、劳动情况:清晨牧童赶牛上山;妇女捡牛粪、溪边提水、敬神、烧茶;请男工织牛毛绳;全家喝午茶;傍晚牛羊下山。 


49
更庆寺的时轮金刚法会

1993年摄制。VO摄像机拍摄,片长14分钟,VHS和BETACAM-SP。
学术指导、解说词:张江华;摄像、编辑制作:庞涛;解说:杨玉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摄制。
在四川德格县城德格印经院北侧,座落着巍峨壮丽的更庆寺。这座建于明朝的大寺是德格城区和附近藏民宗教活动的场所。每年藏历3月10日(公历5月)藏民们都在这里举行时轮金刚法会。法会中进行诵经、祭祀、舞蹈等活动。

 
50
康定天主教徒的宗教活动

1993年摄制。VO摄像机拍摄,片长11分钟,VHS和BETACAM-SP。
学术指导、解说词:张江华;摄像、编辑制作:庞涛;解说:杨玉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摄制。
四川康定地区早在19世纪中叶就有法国传教士来此传教。片中记录了康定天主教堂
的一个礼拜日的情况:布道、唱圣歌、领圣餐等。参加活动的教民中多数为汉民,也有藏民和其他民族。片中还介绍了天主教传入康定的历史及其发展情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影视人类学研究室网站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邓启耀:“漫谈民俗摄影”(访谈精要)
下一条: ·[邓启耀]老百姓的图像史记
   相关链接
·“绽放”永恒的诗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朝戈金·[苏林]看见、记录、表达: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民俗文化记录
·[朱靖江]扎根人类学田野 深耕学术土壤·影视人类学的发展模式及其展望
·[萧尧 陆惊呐]记录与诗意:试论影视人类学与诗学双重视域下的《路边野餐》·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2018年人才引进招聘公告
·《中国民俗学年鉴2015》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民俗学、民间文学方向)
·[朱靖江]田野影像笔记——影视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之道·朝戈金研究员招收201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
·背影:走向勒斯卡姆的另一个季节·刘湘晨纪录片展播:鹰与人共生的传奇——纪录片《驯鹰人》
·刘湘晨:用镜头呈现新疆文化多元色·【讲座】刘湘晨:影视人类学的前沿呈现(11月18日周二下午14:00)
·刘湘晨:囿于“风情化”的新疆传达,是不够的·风景这边独好——记著名纪录片导演刘湘晨
·我们站在文艺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上·[通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十届年会会议流程(2013年3月9日周六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中国民俗学》(第一辑)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推出首批成果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