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讲座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讲座信息

[高木立子]福田亚细男教授的“日本民俗学三讲”
  作者:高木立子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3-12-28 | 点击数:16172
 
 
第二部分 现代日本民俗学的现状与新动向
 
在日本,1960年以后才在大学里设置了民俗学专业课程。但是目前还没有受到文部省的重视,全国只有6所国立大学和私立大学里设有民俗学专业课,有的在历史系有的在文学系。他们的研究室一般只有两三个教师。另外有的大学里也开设民俗学科,但没有系统的课程。补充了这个情况的不足,是设有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民俗研究部。它向所有大学开放,并进行跨学校的合作研究。其中有13名专职民俗学的研究员。另外,还有4所研究生院,培养着民俗学的硕士和博士专业人才。
学会有全国性的“日本民俗学会”和地方学会。日本民俗学会的前身是1935年柳田国男领导下组织开始的民间传承之会。从1949年算起已经有50年的历史。会员大约有2400名,是日本学术学会中规模很大的一个学会。近十年来会员中最多的是博物馆的学艺员,学会杂志上最活跃的是研究生。地方学会在全国各地都有,主要研究以地方性民俗为对象。
日本的民俗学一直是由柳田国男单独领导其理论的。二战结束以后,柳田考虑到日本民俗学以后的发展,于是就成立了民俗学研究所。不久以这个研究所为中心展开了关于民俗学性质、目的和方法论等的讨论。讨论的主题有如下三个方面:民俗学性质的论争;民族学·Ethnos论;重出立证法批评。实际上,比较自由、真正的争论的开始是七十年代以后的事。
民俗学性质的论争最初是从1951-52年的《民间传承》杂志上开始的。一种立场认为民俗学的目的是搞清常民的历史,因此也可用古代文献作为研究资料。另外一方面认为其目的是阐明日本人的民族性,研究“现代”。不需要用古代文献。柳田虽然不参加这场论争,但他一直认同的是前者。这场论争,没有得出什么结论,最后以杂志宣告结束争论而告终。从这场论争开始,日本民俗学逐渐走上了自立的道路。
Ethnos论是由著名的人类学家石田英一郎在日本民俗学会年会上的一次题为“日本民俗学的将来”的讲演引起的。他主张民俗学在广义上是文化人类学的一部分,今后应该在此基础上来发展它。文化人类学中的民俗学的位置是“把握日本人的民族性,弄清日本人的民族性。”对此观点,即便是历史学出身的人也大力支持,相反没有提出有效的反论。于是1957年柳田决定解散民俗学研究所。之后日本民俗学中“民俗学是阐明日本人的民族性”的观点占了主流。但福田教授认为,它是阐明‘历史的学问’。原因在于“阐明民族性”的想法的前提是把日本文化看作是一个均一的文化。而实际上应该把冲绳岛看作另外一个文化。仅仅搞“日本”,其结果就会把学问的范围弄得太狭小。
60年代末到70年代,从大学民俗学专业课程的毕业生开始对具体的方法论进行了讨论。尤其对“重出立证法”(弄清历史的方法)提出了疑问和批评。原来的方法是:①列出大量的资料;②把资料分组为几个类型;③给出类型之间的历史顺序。它的根据是:a.周圈论;b.血缘(旧)→地缘(新);c.单纯→复杂。这种方法的代表作是直江广治的《屋敷神研究》,它确有成果。
60年代还没有人对“重出立证法”提出过怀疑。60年代末,年轻学者们提出的问题是:1),决定类型之间历史顺序的根据是什么?2),类型的变化真的是一条直线吗?如ABCD。有没有A↗B,同时A↘C,然后由B和C汇总出D等的可能性呢?3),这个方法只能应用于个别的民俗事象,而不能用于几个民俗事象之间的关系研究上;4),不能弄清变化的原因或条件。
通过这次论争,在学界内打破了把“重出立证法”运用于全国范围的资料上的常识。但也有人提出“在较小的地区里,此方法还有合理性”的说法。因此,后来的研究中以较小的地域为对象,并且结合相互有关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和分析的方法占了主流。这个方法导致了70-80年代民俗学的新的趋向。这就是:地域民俗学、比较民俗学和都市民俗学。都是由宫田登提倡的。
到了80年代,对二战以后日本社会的变化和之后经过经济高度增长带来的社会变化,进行反思就成了一种时代潮流。民俗学本身也感觉到“一国民俗学”说法的局限。于是由宫田登提倡,开始了邻近国家或地域之间的比较研究。但研究的方法或态度存在问题:1),表面上的比较;2),以自我为中心的研究。
都市民俗学是在高度经济增长的影响下,60年代的农村生活发生急剧变化,导致民俗消失的危机时刻出现的。其发展主要有三个阶段:①城市高楼小区里发现农村的民俗仍然存在,研究其变化情况。但这能搞清日本人的民族性或历史吗?②在有历史的城市里找到了城市独有的民俗。但这有普遍性吗?③80年代新的现代城市里也产生着新的民俗。如:信仰、祭祀活动的个人化,新兴宗教的流行。但这些在农村也有吗?这又是90年代的新动向。
90年代出现了“现代民俗学”,也是宫田登提出的。它的前提是:虽然现在日本几乎没有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很大的区别,但仍然产生着新的民俗。因此重点应放在“民俗的生成”(过程的研究),而不在“作为‘过去的蓄积’的历史”研究。因为“过去”和“现在”已经不是连接的东西。如“学校的鬼怪故事”研究,即现代小学生中产生而流行的鬼怪故事,这说明现代小学生也有“民俗”。
但这也可能是受到了美国民俗学的影响,现代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只在新产生的口承民俗上,如都市传说等。90年代的另外一个立场是利用相对传统的民俗学的方法来进行有现代性问题的研究,如环境民俗学。它研究: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利用或是怎样与它相处共生过来的。前提是自然科学出身的人在制定农业政策时往往把人和自然协调的传统环境破坏了。因为他们的基本想法是应该由人来控制自然界。而民俗(民众的知识)来自于人和自然的协调。所以研究它,就是民俗学在环境保护、环境问题上的贡献。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乌丙安教授做客文化素质讲坛谈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一条: ·[讲座预报]美国本土印第安人类学者访华讲座
   相关链接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环境研究的路径与方法·[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3)”在山东大学开幕·巴莫曲布嫫: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定义、理念及实践(讲座述要)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叶涛教授讲授“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牛郎织女传说研究”·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李扬教授讲授“国际视野中的都市传说”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施爱东研究员讲授“故事的结构法则与创编技巧”·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陈泳超教授讲授“仪式文艺的叙事策略”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朝戈金教授讲授“口头传统与口头诗学”·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刘魁立先生讲授“民间叙事的形态研究”
·[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研究的新动向
·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2):现代社会的民俗与现代民俗学·[菅丰]民俗学的悲剧:学院派民俗学的世界史纵览
·[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的vernacular研究
·[周星]关注世事变迁、追问“生活革命”的民俗学·[刘守华]比较故事学的中日之旅
·[程梦稷]朝向“一国民俗学”:柳田国男的传说研究·[刘守峰]柳田国男的海上心路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