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观风问俗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观风问俗

2008年北京东岳庙中秋游园会成功举办
  作者:北京民俗博物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20 | 点击数:5009
 


 








    9月13日至9月14日,在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期间,北京民俗博物馆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中秋游园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
    这次活动以弘扬优秀传统节俗文化,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宗旨。同时此次活动也是北京人事局高级研修班的实践成果。
    对于中秋节俗文化遗产的弘扬是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中秋节俗文物展、兔爷山上请兔儿爷、拜月场景重现中秋、雅俗共赏有奖猜谜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多彩。亲身体验文化遗产比单纯的宣教更有效果。在举办中秋展览、中秋民俗讲座、开展有奖竞答为观众普及民俗知识的同时,我们还用自己做月饼、自己画兔儿爷等形式让人们体验那来自传统的节日韵味。
    兔儿爷山、拜月台……,这样一个富有传统节俗意趣的环境,传达着老北京的信息,勾起了人们对往日节俗生活的怀念。正像一位老者在游园时接受采访时所感慨得那样,中秋节真的是来了。
    在中秋节已经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日子,人们欣赏到了包括中秋节俗在内的众多传统民俗文化遗产,希望以此行为也使节日遗产让更多的人熟知而不仅仅使保护流于形式。据不完全统计,参与游园的游客有三千余人,新华社北京分社、中国新闻社、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深圳电视台、参考消息、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新京报、法制晚报等十四家中外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文章来源:北京民俗博物馆 2008年9月18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北京民俗博物馆金秋迎重阳
下一条: ·[尹玉泉]今夕何夕春灯明 月散瑶光满禁城
   相关链接
·[赵玉平]中秋节起源新说·中国传统插花亮相三里屯艺术节中秋雅会
·[王静斯]北京地区中秋习俗考略·王者荣耀中秋皮肤上线,2021荣耀中国节圆满落幕
·[柯小杰 张沙]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荣耀中国节唤醒国民记忆赋予传统中秋佳节数字生命力
·月饼模子·[张瑞娇]文学共情与节日定型:从《全唐诗》看唐代中秋节俗
·[萧放]中秋节的时代价值·由“中秋”谈传统节日在当今:赋予传统文化绵延不断的生命力
·[黄永林 孙佳]博弈与坚守: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秦宗财 房凯]浙皖地区中秋舞香龙节俗的历史与现状
·[雷伟平]空间的体验消费:“中秋节”节日经济价值的实现研究·[苑利]中秋与非遗文化
·[张多]他乡的中秋:全球化时代的中秋与个体·[巫其祥]兔与中国民俗文化
·首届“中秋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山东省民俗学会举办中秋文化展
·几多民俗几多乐──走进北京民俗博物馆·刘德龙:祭月风俗慢慢淡出生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