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观看彝族白倮跳宫节
  作者:普艺 欧燕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4-07-06 | 点击数:5773
 

  白倮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历时3天的跳宫节反映的是白倮历史上一场保卫家园的圣战。狂欢的舞蹈和激烈的铜鼓声中,参加者仿佛回到了撕杀震天的古战场。

  彝族是一个人口众多,支系庞杂的民族

  有句彝族谚语说:天上星星多,彝族支系多;鸟儿羽毛亮,彝族衣装靓。如果不是专门研究彝族文化者,很少有人知道,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西西部及中越交界处的崇山峻岭间,分布着一个古老的彝族支系--白倮人。

  白倮总人口仅1万多人。白倮是自称,由于服装裤形宽大,裤长及膝,也称"高裤脚倮"。据白倮人的口传历史,他们的祖先是古代的氐羌部落,在由北向南迁徙的过程中,曾在滇池一带做过短暂停留,后因纷争四起,战乱频繁,为了生存和繁衍,不断向南迁移,最后定居于现在的居住地。这段历史大约有500年。

  白倮在彝族中有着独特的节日体系,与其他地方的彝族把火把节做为节日不同,一年一度的跳宫节是白倮人最盛大的节日。跳宫节一般为3天,每年农历四月初三从广西最东边的白倮寨子开始举行,然后自西向东,一个寨子接一个寨子,轮到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的龙洋寨时正值农历四月初八,所以,龙洋的跳宫节又叫"四月八大节"。
      
  跳宫节又称"跳公(弓)节"、" 打宫(公、弓)节"等。关于节日的来历,当地民间有许多说法,一说是欢庆丰收、祈年求丰;一说是为了纪念白倮迁徙史上一场保卫家园、奠定和平的圣战,重新演绎当年金竹救祖,大败敌军的场面。

  龙洋位于云南、广西与越南的交界处,可以说鸡犬之声三地相闻。虽在云南的地盘上,到龙洋却要从广西绕行,由昆明出发,3天方能到达。

  火辣辣的阳光下,掩隐在竹林深处的龙洋寨显得斑驳陆离。如果不是随风而起的炊烟,我们真不敢相信,在如此远离尘嚣的山间还有人居住。透过葱绿的竹林,白倮人居住的吊角竹楼依地势而建,独特而别致。村民着装素净,以黑色为主,这可能与彝族尚黑有关。他们戴包头,打绑腿,给人一种随时准备出征的感觉。走进龙洋寨,时光仿佛一下倒退了几百年。

  幸运的是,我们一进寨子就碰到了当地的秀才黄老师--一位好向导。

  跳宫节的第一项内容祭祀神山,从四月初七拉开帷幕。我们赶到神山,只觉山林葱茏、清风扑面。白倮人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每逢各类节日开始,都要举行祭祀山神、寨神、树神的活动,他们把这些仪式视为隆重的序曲,村寨中的核心人物都要在活动中纷纷登场。

  一位戴斗笠、披羊皮的摩公(主持彝族祭祀仪式的人,相当于彝族中的高级知识分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称毕摩)已开始念起祭山神经。
他念念有辞道:"山神老爷,明天我们就要过跳宫节,请你管好虎豹豺狼,不要让它们打扰我们。我们用黑皮的猪祭你,求你保佑村寨平安,人畜兴旺。"

  在他面前,一头刚杀死的黑毛猪一动不动地躺着,据说它就是献给山神的礼物。颂经毕,大家开始喝酒,吃一种象征吉祥的五色饭,并把刚才那只黑毛猪分成若干小块,按传习多年的共享原则,寨中村民每人均能分得一块。

  祭祀山神实际上就是为村寨祈福,所以跳宫节中所有的核心人物:宫头、八大将军、摩公、寨老都到齐了。宫头是整个跳宫活动的统帅,一般由两人当任,一正一副,由摩公于每年的正月初三卜卦选出,一年一换。当过宫头的男子,此生不能再做。宫头之下有八大将军,由宫头选派。八大将军中又分为两个等级,一个头脑灵活、办事果断、有丰富经验的叫郎头。郎头实行世袭制,不参加作战,只负责指挥其余的七大将军。摩公相当于整个活动的军师。寨老在村寨中德高望重,宫头和八大将军都要服从他的指挥。整个跳宫活动和古代战争密不可分。

  巧布战阵

  相传很久以前,白倮地区物产丰富,人们在宫头、宫主(宫头之妻)的带领下,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不幸这块宝地被官兵看中,调来千军万马攻打山寨。因为疏于防备,村民们的裤子又宽又长,行进时常常被绊倒,山寨很快失陷了。为了收复失地,宫头下令族人把裤管割掉一半,撕成布条绑在腿上,然后在山谷中巧布战阵,只身下山,引来敌军进入包围圈。宫头骁勇善战,却在敌人快进入包围圈时体力不支,不得不跺进一蓬金竹丛中,并把筒帽取下,扔进山谷。官兵以为宫头已进山中,蜂拥而入。这时只听得铜鼓敲响,白倮人勇斗顽敌,夺回家园。

  胜利后,白倮人不望金竹救主之恩,把它连根拔起,带回寨中,种在最大的一块草坪上以做纪念。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四月初八。种有金竹的草坪后来改称宫坪,成为寨中的圣地,竹子也成为神物,代代相传。

  四月八日凌晨,寂静的山谷突然喧闹起来,人们从各家各户蜂拥而出,集中到寨中的公共活动场所--宫棚哄抢谷种。这是跳宫节的第二道程序,由宫头献出谷种,大家争抢,抢到的越多,预示着来年的收成越多。半个时辰后,抢到谷种的人们,就像真的获得丰收一样,高高兴兴地回家了。整个山寨骤然醒来又昏昏睡去,瞬间恢复了沉寂。

  文章来源:《文明》杂志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古代彝族武士皮铠甲制作技艺有望传承
下一条: ·四川成都出土的汉代说书俑
   相关链接
·[覃鹏]凉山彝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柳玥]峨山彝族火把节仪式中的性别分工及性别关系
·[丁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研究·[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
·[黄龙光]祖先的鼓舞:彝族花鼓舞的身体叙事与历史记忆·[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张译匀]龙木耳村彝族石头传说调查手记·[巴莫曲布嫫]十年行走,不忘初心──《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小引
·[朱熹晨]功能主义视阈下的彝族阿细祭火节·[丁木乃]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
·[王菊]由史俗到经述: 彝族毕摩经籍中的“狸猫换太子”故事·[王蔚]浅议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母题特征
·[唐钱华]主位、错位与归位:乡村文化振兴中政府移风易俗角色的新思考·[贾国立]红河彝族尼苏人叫魂仪式
·[陈晓颖]“礼簿”上的秩序与变迁·[刘亚虎]彝族史诗在南方民族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
·[王光荣 王春燕]芒佐支系彝族酒礼歌的功能与传承·[巫达]变异中的延续:凉山彝族丧葬文化的变迁及其动因
·[王丽清 董秀团]彝族土主信仰传承发展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研究·陈永香 等:《彝族史诗的诗学研究——以<梅葛><查姆>为中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