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汤亚汀]西方民族音乐学方法论概要(下)
  作者:汤亚汀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30 | 点击数:17133
 
西格的声乐特征比较。安东尼· 西格(1987)列出巴西中部苏亚印第安人两种声乐体载的某些特征,描述两种对立的声乐技术。(图四)一种是喊叫式歌曲(阿基亚),一般由男人独唱,歌唱母亲和姐妹,用高声小嗓唱;另一种是齐唱式歌曲(恩盖累),由妇女演唱,或同一姓氏的男人在仪式中走过村庄时演唱,用低声大嗓。
 
 
 
柯普兰的多维复合模式。柯普兰(David Coplan1985)把风格当成多维复合体,即比喻、形式、价值取向的复合体,由这种风格的参与者分类、辨认并以之认同。他研究源于19世纪的南非城市黑人表演艺术,即盛行于本世纪2030年代称之为玛拉比的一种风格,他以几个不同维度来描述:
 
作为音乐,它有鲜明的节奏,混合了非洲多声的原则,并在西方三和弦和声体系的框架中重构。作为舞蹈,它几乎不限制变化,有独舞和双人舞的表演,但肯定是强调性感的。作为社交,它是欢乐的、邻居们的聚会,目的是饮酒、跳舞、谈情说爱、友谊及其他形式的交往。最后它也指一类社会地位低下、道德名声不佳的人,以他们经常参加玛拉比聚会而认同。
 
比拉夫斯基的时间模式。比拉夫斯基(L. Bielawski1985)根据某一地区的音乐史中长期的变量来分析某一次表演。他的时间系统(纵座标)中有七个变量或称七个领域,这些领域是人类活动与存在的特点。前两个领域不是时间,而是光和声音,当然从物质角度看,它们是光波和声波的时间频率。第三至第六领域属于时间范畴。最后一个领域仅仅是在传统与历史中构思。他的时间过程(横座标)则是从过去到现在、再向将来发展。(图五)
 
 
 
库莱希的背景影响的模式。库莱希(Regula Qureshi1987)分析环境对表演的影响,即表演者如何响应来自观众的暗示而改变自己的表演。在这一模式中,表演者是中心,他对观众的反应和感知影响了他对曲目的选择,正是凭借着表演者的这一判断,音乐才向观众表达特定的意义。研究这样的题目,需要分析表演中观众行为的录像。民族音乐学学者试图参照观众的意图与愿望来解释表演风格。分析表演过程有两个准备步骤:1)分析相关乐汇的最小单位及其结合规则;2)分析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体制、有一定背景和程序的表演事件,这类事件为某种概念框架支撑着,并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起作用。一旦分析者确定了乐汇和表演背景中的变量及其变化幅度,在分析表演过程时便能看到表演背景如何影响正在表演中的音乐。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2005-10-1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汤亚汀]西方民族音乐学方法论概要(上)
下一条: ·[汤亚汀]Ethnomusicology:80年代以来的十种新趋势
   相关链接
·[孟令法]对象、方法与理念:家庭民俗学发展谫论·[朱刚]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彭牧 沈燕]方法论的本土与世界:以钟敬文与松村武雄的学术交流为核心·[王杰文]超越“文字中心主义”:重估顾颉刚先生的民俗学方法论
·[惠嘉]民俗学—民间文学“穷举式”语境研究的反思·[康丽]从性别麻烦到范式变革:中国女性主义民俗学的建设
·[安德明]“讲好中国故事” 在人类文明交流中的方法论意义·[杜韵红]作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方法论的博物馆现象研究
·[周大鸣]三十而立——中国都市人类学的发展与展望 ·[巴莫曲布嫫]以口头传统作为方法:中国史诗学七十年及其实践进路
·[陈悦]妖怪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张志刚]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
·[张多]美国学者搜集整理、翻译中国民间文学的学术史和方法论·[王霄冰 禤颖]身体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
·[福田亚细男 菅丰 塚原伸治]民俗学的方法问题·[张多]美国学者对中国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翻译及其方法论
·[王霄冰]文艺民俗学的学术范畴·[周福岩]民间故事研究的方法论
·[徐新建]人类学方法:采风、观察?还是生命内省?·《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天津发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