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学理研究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理研究

[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认定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作者:乌丙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28 | 点击数:30284
 
第三个关键是必须保证选项的代表性和真实性,才是保证申报名录合格达标的重要关键。
(一)关于代表性:许多地区的文化管理部门在把握申报条件时,
比较注意抢救濒危性强的遗产,这种态度应该说是积极的;但是也有时对那些过去曾经辉煌的热门文化,现今几乎失传的项目也视为稀世珍宝,准备下力气做进一步的深挖细掘,这就值得注意了。因为,往往经过详尽地调查,现存的文化表现形式和技艺传承的水平并不高,只处于一般化的文化表现层次。这样,即使在久远的年代曾经是文化瑰宝的遗产,但是传至今天已经十分平庸,这就已经失去了珍贵遗产的代表性。尽管它还有一定的抢救价值,但是也不可能达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较高水平。所以,认定项目的同时,必须评估该项目的代表性水平,如果这种项目在当地群体社会中都没有得到认可,都没有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就应当在筛选时推出更有代表性的项目,遴选申报遗产项目也必须客观地使用优胜劣汰的规则。因为,有些在当地有保护价值的遗产,就其条件而论,只够达到市、县级保护的项目,就没有必要都推荐到省级和国家级的申报项目中。关键在于当地文化管理部门要在组织专家对本地所有的申报项目做出认真负责的研讨和评估,并在当地公众中进行申报名录的公示后,认真听取反馈意见,选出最有代表性的项目,才有可能进入省级、国家级名录的评审视野。
特别是对于那些全国各地都有的广生态的文化表现形式,在普查的基础上立项时,就更需要注重代表性的原则。例如剪纸艺术,就属于我国各民族各地群众中广生态的文化艺术门类。在选择剪纸艺术作申报项目时,就必须在本地区成百上千的剪纸能手中发现技艺精湛、独具当地风格特色的高水平艺人及其作品,作为代表性传承人和代表性作品,进入项目的重要位置。
(二)关于真实性;申报代表作名录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真实性正是科学性的核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产物,在它世世代代的传承中必然地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如何真实地记录和反映历史文化的真实形态,正是在普查工作基础上如实申报遗产名录的重要任务。
但是,由于近十多年来我国的旅游产业急速兴起,许多民族民间的传统文化艺术还没有来得及实施普查和保护,就被各地方争先恐后地作为文化旅游的表演项目急急忙忙开发利用了,其中有不少旅游表演项目是把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拿来,改头换面,胡编乱造,甚至把一些“伪民俗”公开宣传为“活化石”,假冒传统文化招徕游客。如果把这些旅游项目的表演采录下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显然就失去了真实性。因此,在我们的申报代表作名录工作中,必须“谨防假冒”,把求真务实的申报原则贯彻到申报各级名录的全过程中,才能达到申报名录的最终目的。我们所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始终坚持在实施保护的基础上的合理利用,而不是不择手段地急功近利地任意开发;所以,坚持真实性原则是当前申报工作的关键。
为了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必须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性特征。众所周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分之百来自于世世代代的历史文化传承,这些遗产流传到今天无不打上历史局限的烙印。许许多多民间口头文学(神话、传说、故事、歌谣等)、曲艺、音乐、戏曲等传统表演艺术,许多民间礼俗、庙会、节日活动,都包含着较为浓重的古老农耕社会人们的民俗信仰内容和形式(比如祭祀仪式等),有的甚至是远古巫术社会文化的遗留。为了保证申报材料的客观真实性,普查工作者和申报书填写者面对所有民俗信仰的内容和形式,必须保持严肃的尊重历史、尊重文化传承的客观态度,一丝不苟地如实采录和编写。由于有些文化工作的主管人员过去曾经受到极左思潮的严重影响,对民间信仰的现象往往加以鄙视或歧视,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因此,申报工作者和普查工作者一样,决不可以用个人主观的好恶摒弃有关民间信仰的调查内容从而导致申报的失真。要防止在填写申报书过程中用“迷信”之类的判断任意改动或删除原始调查资料,以免造成申报书内容的失真。更重要的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俗信和迷信是有区别的,只有对蛊惑人心的谬误邪说的极端信奉才叫做迷信。此外其中还有相当多古老的信仰符号,有很多关于吉凶、祸福、善恶、美丑、正邪、好坏、黑白、阴阳对比的内容常常出现,这就需要正确地分辨。有关民间祭祀、祈福避灾、求吉驱邪、禁忌避讳等传统风俗都属于俗信范围。即使有一些民间信仰的色彩,也是那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符号,也不必随意改动,因为有些遗产标志着一个历史的时代,应该让后来人认识那个时代的真实状况。
申报名录工作将会面对一定数量的民间信仰或宗教仪式活动,甚至也会接触到古老的巫术形式,对它们都要认真细致地做出客观的如实的表述和分析,这才是正确的科学态度。
关于前面讲的信仰,我还想引用马克思的几句话再加以说明。我认为我们不要总是记住马克思说的那一句“宗教是人民的鸦片”,马克思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鸦片在欧洲还不是毒品,鸦片只是医药中的麻醉剂。马克思在讲“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之前,还讲过这样几句话:“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恩格斯在论信仰时也说过:“即使是最荒谬的迷信,其根基也是反映了人类本质的永恒本性。”这些关于信仰的学说,对于指导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保护和申报遗产名录都有重要指导意义。20061月胡锦涛主席在福建视察工作时说:“妈祖信仰深深地扎根在台湾民众的精神生活中,福建要运用这一丰富资源,在促进连杆交流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这番话对我们实事求是地保护好广泛的民间信仰文化传统,尤其是对于如何做好把这类优秀遗产的申报纳入各级遗产名录的工作,有极为重要的启发。
最后,不能不提请注意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的提出,是国际性文化保护工作指导性文件的特定词语,是适用于工作实践的可操作运用的词语,它必须紧密联系各成员国保护文化遗产工作的实际解决问题,从一开始它就不是为了从概念到概念的理论抽象目的,而是直接为了全面推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践,才明确提出的一个保护对象和范围的概念。因此,这一词语的概念及其延伸的定义解说,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是完全能够说得一清二楚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陶立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评价与保护
下一条: ·[刘晓春]谁的原生态?为何本真性?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
·[朱燕 王锋 王峥 李锦]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邓清源]元基因与地域性
·[邹东子]在“人类世”中寻找菌子的智慧:云南菌子文化的三重隐喻·[朱韵伊]遗产利用的社区视角与多元价值
·[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朱婉尚婕 胡燕]吉祥文化视域下男欢女喜的变迁与重构
·[朱凯雯]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国俗文化教学研究·[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
·[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郑天琦]“屯留大叶茶道”习俗及其价值初探
·[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赵欣璇]以“写”代“说”:陆稼书传说的生成机制
·[张雨]明代小说中的猿猴故事及其文化内涵·[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