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农村的建设中,一些地方把很多珍贵的‘旧’东西都拆掉了。他们拆掉的不仅仅是建筑,而是历史的传承与记忆,甚至是发展经济的优势资源。襄樊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这方面应该有所觉悟……”为主持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九次年会,作为会长的陶立璠提前来到了襄樊。会前,记者慕名对他进行了采访。话题原本是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的,可他显然对新农村建设与古村镇的保护问题更感兴趣。
“古镇、古村落,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
谈到古镇、古村落的保护,不能不关注古镇、古村落的文化定位,即古镇、古村落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性质和地位。身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的陶立璠告诉记者,村落共同体从来都是中国民俗文化的策源地。中国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博大深厚,历史十分悠久,它的产生与村落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物质民俗中的生产、交通、居住、饮食、服饰等;社会民俗中的家庭、家族、人生仪礼(诞生、婚丧嫁娶)、岁时节日等;心意民俗中的宗教信仰、巫术、禁忌、民间文学、民间艺术、体育竞技等。它们的最初形成无不与村落社会有关。村落慢慢发展、壮大,就形成了后来的城镇。
陶立璠说,古镇和古村落,是农业社会遗存的丰富文化遗产,应该把它作为一种资源来保护。然而这种文化又很脆弱,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东西都消失了,这是很可惜的事。留住这种文化,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有文化价值、审美价值以及人们特别看重的经济价值。
“现在的中华大地,很多城市都在兴建高层建筑,东南西北几乎成了一个样,没有了自己的个性。其实对一个城市来说,最能突现它的独特个性的就是它的文化。然而,我们过去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少有价值的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甚至毁灭。如今,最能体现文化特色的地方就是农村那些古镇和古村落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吸取历史的教训,保护好那些古镇、古村落,如果这些东西也被拆除,就再也无法恢复了。”陶立璠说。
“没有文化的自觉意识,是失职的,也是无知的”
然而,让陶立璠等一批民俗泰斗忧心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到古镇和古村落的价值。特别是在国家提出了建设新农村的宏伟计划以后,每年有几百亿的资金投向农村,那么,这些古镇和古村落将会面临着怎样的命运?它们会不会也在开发中被毁坏?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已经有了破坏人文环境的沉痛教训,许多文化名城的命运就是最好的例证。“城市被破坏了,还有农村;如果农村也被破坏了,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但愿农村在成为下一个建筑工地时,古镇、古村落能够得到应有的文化尊重。”陶立璠说。
陶立璠一直认为,“文化”与“和谐”是密不可分的,没有文化的地方就没有真正的和谐,没有文化的地方也不会在发展中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简单地“拆旧村建新房”,必须保护文化遗产,保持鲜明的民俗特色,保持独特的地域特征,保持优秀的文化传统。然而,有些地方受不良政绩观影响,盲目跟风,急功近利,造成了一些不应有的破坏和毁灭。对此,陶立璠说,那些没有文化自觉意识的人是失职的,也是无知的,应该把是否具有文化自觉意识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一个标准。
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古镇和古村落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正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很多地方都将其作为文化资源开发,造福一方。而且国家已把文化遗产的保护,列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村庄治理要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也明确指出:“对文化遗产丰富且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的区域,要有计划地进行动态的整体保护,对确属濒危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区,要尽快列入保护名录,落实保护措施,抓紧进行抢救和保护。”这些都为村、镇文化遗产保护指明了方向。
“文化遗产不仅是地方的,也是全国的,甚至是世界的”
“荆楚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脉之一,而襄樊作为荆楚文化的发源地,更应该加强对这些遗存的古镇和古村落的保护。”虽只是第二次来樊,陶立璠对襄樊深厚的文化积淀却了然于胸,这也是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九次年会选择在襄樊召开的重要原因。“有的东西拆掉了,花再大代价也恢复不了,我们在这方面有过很深的教训。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地方的东西,而是全国的,甚至是世界的。因为你保护得好不好,大家都在关注,如果毁掉了,你会成为历史的罪人。”陶立璠激动地说。
很多时候,关注本身就会成为力量,毕竟这是我们的环境,它的好坏与我们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息息相关。那么如何保护我们的古村落和古镇文化遗产?
陶立璠说,首先我们应该有一支专家队伍,以普查的方式到各村镇进行考察、论证,确定哪些东西具有文化价值、旅游价值,进而作为文化遗产及时进行保护,以免被破坏。
其次,古镇、古村落的抢救保护是一个严肃的课题,为了更好地抢救和保护具有文化价值的古镇、古村落,建立村落民俗志或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志是非常必要的。
此外,要有关于古镇、古村落抢救和保护的完整规划。
陶立璠还建议,对于那些保存比较完整的古镇、古村落,最好不要动,即使修复,也要修旧如旧;如果有些村落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那么保存一个完整的院落也是非常珍贵的;而对于一些历史比较悠久、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遗址,只需保存遗址就可以了,因为这样的遗址也是珍贵的。如果重建,就只能把真的弄假,削弱其应有的价值。
讲到保护古镇和古村落,陶立璠特别强调,要把开发历史资源和保护村民利益结合起来。他说,尤其不能以保护古镇、古村落为名,把村民赶走,这样实际上是一个舍本逐末的做法。没有了人,古村镇就会成为一个毫无生气的空壳。
总之,“古镇、古村落将来的命运如何,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检验。当然,这要取决于各级政府正确的决策和村民的参与程度。”陶立璠说。
( 来源:襄樊日报·汉江都市)
文章来源:中国台湾网(2006年12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