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陶立璠]《名家谈四大传说·总序》
——民间传说与传说学
  作者:陶立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12 | 点击数:14490
 

  关于四大民间传说的源流、演变和传播,历来为学者们所重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有学者对它们的源流进行探讨。如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的《孟姜女故事研究》以及后来钱南扬先生的《梁祝故事叙论》等,开了中国四大传说研究的先河。不过那时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考据,即对四大民间传说作文献学的研究。那时的研究除梳理文献资料外,研究者也开始重视民间传说资料的收集,不过他们是通过书信和刊登广告的方式征求散落在各地、各民族中的四大民间传说传说,却很少有学者深入民间,对传说流传地域以及产生变异的原因等进行田野考察。因此,这一研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随着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和各地分会的成立,一支民间文学工作者队伍逐渐形成。田野考察被提上研究日程。此时,也只有在此时,中国四大民间传说通过民间文艺家的采录,从各地、各民族中被发现和搜集起来,研究也出现了新局面。如传说的起源发生研究、流传变异研究、社会背景研究、传说风俗研究、比较研究等都有学者涉足。收录在这里的部分论文,正是不同时期学者们研究中国民间四大传说学术成果的结晶和检阅。

  传说一般来说具有地域性特点。但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绝不是局部地域性的文学现象。首先,它的传播遍及全国各地、各民族。有些传说甚至远播东亚各国(如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和世界华人社会。其次,内容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汉族的民间曲艺,民间美术,民间舞蹈、民间音乐以四大传说为内容的作品和表现形式多姿多彩。当四大传说传入少数民族地区时,同样借用了各民族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除口头讲述外,还被赋予民歌和叙事长诗的形式。白族的《读书歌》是关于梁祝传说的叙事长诗。全篇用白族民歌形式演唱。而且将梁祝读书的地点改在苍山脚下的大理地方。广西的壮族、侗族用壮剧和侗剧形式表现这一传说;贵州水族用单歌和双歌的形式演唱梁祝故事;甘肃、青海等地的“花儿”演唱,也常常取材于四大民间传说。其三,四大民间传说被融合到中国许多节日和民众的生活习俗之中,形成独特的风俗习惯。如《牛郎织女》传说和七夕习俗相结合,以牛郎织女传说为题材的《天河配》是每年七夕节各种剧种,各个剧团必演的传统保留剧目;《白蛇传说》吸收了媏午节习俗的许多内容;《孟姜女传说》形成了中国传统的寒衣节;《梁祝传说》和中国传统的中元节习俗相联系。如河南省汝南县有中元节向梁祝墓送白灯的习俗等。传说伴随着民间习俗,使它具有深厚的传承土壤。所以对于中国民间四大传说的研究,不能局限于局部的地域范围,它的文化内涵在长期的传承中不断演化出丰富多彩的内容。

  四大民间传说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同时向中国民间文艺学家提出了传说研究方法论的问题。既然中国是一个民间传说大国,传说资料浩如烟海,那么能不能用现代手段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将传说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时序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的热潮,中国文化部启动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动手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口头传承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加以关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启动了民间文化抢救工程,着手出版《中国民间故事全书》,这套全书分县立卷,出齐后有2000多种,其中不乏民间传说。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抢救和保护运动的开展,众多的传说将充实到民间文化宝库中来。以往民间文学惨淡经营的局面被新的文化思潮打破,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如何面对浩如烟海的传说,对它进行科学的研究,不仅是四大传说面临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中国传说学学科建设的重要的问题。

  和传说大国的蕴藏宝库相比,目前中国的传说研究还停留在内容的整合和分析上,这远远不能适应传说传承的现状。关于民间传说研究,虽然早就有学者提出类型研究的设想,建议编纂《中国传说类型索引》,但迟迟没有展开。大家知道,在世界民间故事研究中有“阿尔奈·汤姆逊体系”,即“AT”分类法。这一芬兰历史地理学派创立的民间故事研究方法和他们编制的《世界民间故事类型索引》被世界各国学者用来研究本国的民间故事,取得了很好的学术成果,也推进了世界民间故事的研究。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上一条: ·[陶立璠]犬与犬文化
下一条: ·[陶立璠]《中华鼓魂》序 
   相关链接
·[施爱东]“四大传说”的经典生成 ·妖怪学与秩序:《从中国四大传说看异界想象的魅力》问答、评议与讨论
·钟敬文 等著:《名家谈牛郎织女》·[李丽丹]重写经典:从民间传说的当代演绎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