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陶立璠]《名家谈四大传说·总序》
——民间传说与传说学
  作者:陶立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12 | 点击数:14488
 

  中国是民间传说大国。在民间文学中,广泛流布于全国各地区及众多民族中的传说,浩如烟海。其中的四大民间传说——《孟姜女》、《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说》则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称得上是中国民间文化中最引人瞩目的现象。千百年来,这些优美的传说伴随着民众的生活,被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影响着民众的思想、情操、伦理和道德。

  民间传说不同于一般的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大都是根据人们的想象虚构的,传说却具有历史性、可信性特征和解释性功能。这种特征源于传说的创作一般都有相应的附着物。也就是说,它的产生有一定的事物做依托,或历史人物,或山川风物,或名胜古迹,或文化创造,或动物植物、或风俗习惯等等。传说的创作者往往根据一定的附着物想象构思,形成关于各种人物和事物的优美的解释性故事。然后借用人们的口碑,采用口耳相传,耳提面命的形式,代代相传。

  中国的各类传说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丰富多彩。传说是一种口头文学,它的流传主要靠人们的口传心授播布民间。后来由于文人的染指,民间传说被收集起来用文字写定,变成文本形式被保存下来。中国的四大传说也是如此。如《孟姜女的传说》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左传》杞梁妻郊吊故事;《牛郎织女》由《诗经·大东》、《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古诗和人们的星辰崇拜心理演变而来;《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宋人根据一定的人物编造出来的故事(钱南扬《梁祝故事叙论》);《白蛇传说》成形于南宋,完整的记载是明代冯梦龙的《惊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戴不凡《试论〈白蛇传〉故事》)。历来学者们往往根据如上古籍记载,判断这些传说的文献年龄。殊不知这些传说的产生、流传和演变,远比文献记载的时间要早得多。至于由这些传说流传和演变所形成的类型和众多的异文,则多到数不胜数。建立在现代田野考察基础上的四大传说资料,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尽管中国古籍对民间四大传说的记载为我们提供了梳理四大传说源流的依据,但和民间传承比较,文献所录资料不过是沧海一粟。毕竟民间文学的研究在田野,不在书斋。目前从民间采录的四大民间传说资料不计其数,它为民间文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资料基础。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关于它的产生地,就有着众多说法。浙江宁波说、江苏宜兴说、山东济宁说、河南汝南说等等不一而足。梁祝故里之争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一传说的流传之广和影响之深。这些传说不仅在口头传承,而且被转化为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故事歌谣、民间谚语是民众的创造和传承,戏剧曲艺、音乐舞蹈、民间美术、电影电视以及民间艺术家们也常常采纳它作为创作素材。笔者曾到河南省汝南考察梁祝传说。在汝南县马乡、大王、和孝、三桥等乡镇,民众中至今仍广泛流传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故事和歌谣。令人惊奇的是那里还保存着许多和梁祝故事相关的文物古迹。在传说流传的中心地区有朱庄(朱与祝同音,据说是祝英台故里)、梁岗(梁山伯故里),马庄(马文才故里);有梁祝读书的红罗山书院;有传说中草桥结拜的“曹桥”;有梁祝分葬墓(当地风俗像梁祝这样的徇情男女不能合葬,也不能入祖坟,故葬于京汉古道两旁),邹佟夫妇墓(梁祝老师的墓)以及十八里相送的古道等。这些遗迹大都与传说内容一一印证。据此,汝南人认为梁祝传说的发源地在汝南。浙江宁波、绍兴,江苏宜兴,山东济宁等地也有各自不同的说法和依据。据统计目前发现的关于梁祝遗迹有20多处,其中包括读书处6处,坟墓10处,庙1座。既然梁祝传说在民间被认为是真实的存在,故里之争在所难免。在中国,疑冢历来就是不解之谜。除梁祝传说外,四大民间传说中的孟姜女、白蛇传遗迹也有许多。孟姜女哭损的长城在哪里?全国有多少姜女庙?故里名分之争如此热闹,说明四大民间传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地区和民众心目中的位置。但故里之争不是问题的核心。因为传说虽有历史性、可信性特征,但它毕竟不是历史的真实。传说的流布与变异以及引起各种变异的历史的、社会的、民俗的、心理的因素才是值得重视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上一条: ·[陶立璠]犬与犬文化
下一条: ·[陶立璠]《中华鼓魂》序 
   相关链接
·[施爱东]“四大传说”的经典生成 ·妖怪学与秩序:《从中国四大传说看异界想象的魅力》问答、评议与讨论
·钟敬文 等著:《名家谈牛郎织女》·[李丽丹]重写经典:从民间传说的当代演绎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