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陶立璠]《中国民俗大系》序言
  作者:陶立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12 | 点击数:25743
 

  中国的地方志著作究竟有多少,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据朱士嘉统计,清代编成的地方志有四千六百五十五种,康熙年间完成一千二百八十四种,乾隆年间又有一千零二十四种,直隶最多,有四百零三种,四川、江西、山东、河南、陕西、浙江皆各有三百种以上。他在1930年统计中国方志便有四千九百一十二种,1935年统计总数为五千八百三十二种,九万三千二百三十七卷。1938年又查知七百五十种,1958年再查知七百种,这样总数就达到七千二百六十二种。”(何光漠《中国方志丛书导言》,台湾成文出版社1967年版)这只是20世纪50年代的统计数字。实际上中国各地的方志编修,从未停止过。如果将谱牒(家谱等)、家史、村史、行业史、帮会志、民族志等通通计算在内,其卷帙的浩繁,是正史无法比拟的。轻视方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无疑是轻视历史。

  历来中国地方志的编纂,在内容上着重地方史的记载。它的纪事方式和正史完全不同,形成自己独特的体例。顾颉刚先生在《中国地方志综录·序》中引述的中国地方志要目主要有五项,即(1)地理——沿革、疆域、面积、分野;(2)政治——建制、职官、兵备、大事记;(3)经济——户口、田赋、物产、关税;(4)社会——风俗、方言、寺观、祥异;(5)文献——人物、艺文、金石、古迹。就地方志的编纂而言,这些记载无疑是相当广泛和全面的,足以补正史之不足。但就地方志关于民俗的记载,则显得过于简单,许多必备的内容被忽略了。另外,中国地方志的编纂,历来是由官方提携编修的,所以它的内容和性质,不免带有政治志和社会志的特色。在这一方面,方志关于民俗资料的记载远不如某些专门记载民俗的专著详备。如《荆楚岁时记》(梁·宗懔)、《东京梦华录》(宋·孟元老)、《岁时广记》(宋·陈元靓)、《古今风谣》(明·杨慎)、《四礼翼》(明·吕坤)、《西石城风俗志》(清·陈庆年)、《清嘉录》(清·顾禄)、《婚礼通考》(清·曹廷栋)等。像这样的古籍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它们对中国民俗发展史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些著作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民俗志书。因为受作者历史的和思想的局限,以上著作中往往是官方与民间风俗杂陈,史料与见闻并举,不足以表现中国各地、各民族民俗的全貌。

  从这种意义上讲,中国民俗志的编纂的重任无疑落在现代民俗学者的肩上,任重而道远。

  目前,中国民俗学的发展迫切需要民俗志作为学科的奠基石。如果没有坚实的民俗志基础,中国民俗学只有做书斋学问,继续走“经院式”研究的老路,和世界民俗学的发展拉大距离。

  中国社会正处于急速的变革时代,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传统与现代化的猛烈撞击势不可挡。同样中国社会的变革也直接影响着中国民俗学的前途。特别是当民俗学由“历史之学”变为“现代之学”时,中国民俗学应该回答现实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不应变成僵死的学问。值得庆幸的是,中国民俗学已经摆脱以往的困境,走上急速发展的道路。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上一条: ·[陶立璠]《泰安民俗文化概览》序
下一条: ·[陶立璠]犬与犬文化
   相关链接
·[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王京]近代日本的中国民俗研究与相关收藏
·[斯琴 杜丹]海外中国民俗文献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实践·[龙晓添]流动的生活·具体的人:中国民俗学研究对象探蹟
·[李正宇]韦大列对中国民俗学发轫的贡献及其意大利学术渊源·[李扬 谢亚文]万唐人物:明清以来英美世界中国民俗资料的收集与研究
·[李刚 荆淑坤]信息化时代的学术共同体构建:以中国民俗学会为例·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9-10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7-8月受理)·深切缅怀刘锡诚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5-6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3-4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