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中国是一个民俗文化大国。民俗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蕴藏量十分丰富,它是东方文明的宝库。当代中国民俗学经过10多年的恢复和发展,研究工作正在步步走向深入。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民俗学应该检讨过去,总结经验。除了历史的和人为的因素之外,还应找出影响中国民俗学深入发展的症结,提出新的课题设想。这里不能不提到1995年冬,中国民俗学会在山东乳山县召开的第一次田野调查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在中国民俗学发展史上是非常重要的。它标志着中国民俗学从盲目走向自觉,田野作业被作为中国民俗学的基础工程提上日程。会议呼吁在条件成熟时,进行全国性的民俗普查。为了推动中国民俗学的进一步发展,全国和各地区民俗志的编纂,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中国社会发展史,应不应该包括千百年来民众所创造的文化史和生活史,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国的史学研究有十分久远的历史,但其中很少叙述民众的生活和思想史。一提起中国历史,学者们总是追溯史籍的源流,然而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不过4000多年。在此之前,中国历史已经经历了漫长的无文字社会,它的历史主要是民众创造的民俗文化史和社会生活史。
中国历史研究,离不开史籍资料,这是不言而喻的。中国学者历来重视史籍的源流,重视史料的辑录和保存,积几千年之久汇集而成的经、史、子、集等典籍可谓洋洋大观,这的确为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史料。问题在于中国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向来标榜“劳动人民创造了历史”,而在具体的研究中却总是背离这一宗旨,只重视所谓的正史(即所谓的《二十四史》等)史料,甚至连野史笔记之类的记载都瞧不起,更何况“下里巴人”创造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在历史学家的眼中是一文不值的。所以我们至今了解的中国历史,是史学家眼中的历史,而不是民众眼中的历史,至少是一种不完整的历史。
当然,在中国历史典籍中,并不乏民俗文化的记载。像司马迁那样重视民间采风的史家不是没有,但大多记载于方志之中,谈到地方志和民俗志,有人认为,汉代袁康的《越绝书》,晋代常璩的《华阳国志》是方志的鼻祖。历代的图经,更可以说是方志的前身。随着史籍编纂的演进,方志的编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是事实。中国地方志的编纂严格说来始于明代,有清一代,方志的编纂最为昌盛。检索方志,我们可以得知,中国地方志的编纂,历来都有特定的标准和体例。它所记载的地方史料和掌故,一般都是可信的,正由于这种原因,方志在史籍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