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陶立璠]《中国民俗大系》序言
  作者:陶立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12 | 点击数:26551
 

  回顾中国民俗学发展的历史,不免使人伤感。但它是一面镜子,可给我们很多借鉴。当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时,中国民俗学面临的完全是一个新的时代,肩负的是一种新的使命。和以往的研究不同,新时期的中国民俗学,需要新的理论和方法武装自己,它必须走出历史的狭隘圈子,和世界民俗学对话和接轨。也就是说,中国民俗学不仅在理论上需要借鉴西方民俗学的理论和经验,而且在方法论上,也必须接受新的训练。

  目前的中国社会,面临着急速的社会变革,传统与现代化的冲突日益尖锐,中国民俗学既不能抛弃传统,又必须面对现实,在由传统向现代化社会过渡时,民俗学理论和方法的革新是完全必要的。

  自中国民俗学会成立至今,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中国民俗学的确经历了它的发展的黄金时期。队伍建设、基础理论研究、方法论研究、民俗史及民俗学学科史的研究、各类专题研究、民俗学的田野作业等全面推开。作为民俗学支学的应用民俗学,如民族民俗学、法律民俗学、文艺民俗学、旅游民俗学、都市民俗学、宗教民俗学、语言民俗学、女性民俗学等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就是学者们经常谈论的中国“民俗文化热”,目前这种文化热还在不断升温,甚至波及到东亚乃至世界。美国、芬兰、英国、德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学者,多次和中国学者联合进行民俗考察,他们的足迹几乎遍及中国的大江南北。1986年在北京成立的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更是将这一文化交流推向新的阶段,起到了沟通亚洲各国和地区民俗学者的桥梁的作用。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上一条: ·[陶立璠]《泰安民俗文化概览》序
下一条: ·[陶立璠]犬与犬文化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征文启事·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5年1-2月受理)
·深切缅怀陶立璠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1-12月受理)
·[周星] “民俗”的体系化与“民俗学”的体系化——对中国民俗学教科书的结构分析·中国民俗学高端论坛(2024)在济南举行
·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广州召开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9-10月受理)·全国先进!中国民俗学会香文化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孙亮荣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7-8月受理)·深切缅怀刘锡诚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5-6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3-4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