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论》一书给民俗学界吹来一股纯正的清风,凉快舒心。细读每篇文章,如走进六盘山区淳朴、厚实的老百姓中间,坐在热乎乎的黄土泥炕上,一种回归自然、回归乡土的亲情感油然而生。每一篇文章无论陈述民俗事象,或阐发理论,都让人感到亲切自然。
《散论》打破了六盘山地区传统文化沉睡五千年的寂寞历史,从历史的长河追溯了六盘山地区多民族的传统文化发展的轨迹,展示了六盘山地区丰富的多民族的文化融合过程和多色彩的自然风貌画面,揭开了六盘山地区有形或无形的民间文化的本来面目。它填补了六盘山地区民族民间文化专题理论研究的空白。打开了一页让读者了解六盘山地区民族民间文化的明亮窗口,也给六盘山地区地方政府合理保护、开发、利用民间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宝贵的资政意见和理论依据。
《散论》共收编了作者的27篇文章,论题内容涉及六盘山地区历史文化、社会、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民间艺术形式、生态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及它的立法保护、抢救等。有些论文如《关陇神话圈与精彩的神话时代》第一次提出了“关陇神话圈”的学术问题、解析关陇地区的神秘文化、探究大地湾文化揭示的历史意义。这一观点,在国内神话学界,是很前卫的理论。
另如《西王母民俗文化(神话)研究窥视》是对西王母文化(神话)系统研究的范文。作者针对学术界长期以来对西王母文化研究的一些偏颇理论,深入关陇地区民间,搜集了大量的民俗事象,检索史料,鉴正“西王母文化”源地昆仑之说。
再如《关于伏羲文化圈》一文,作者针对地方政府对"伏羲生地"的无休争论,引用大量的文献史料,为澄清历史事实,提出"伏羲文化圈"的理论、"伏羲大文化"的观点。回答、阐明远古神话人物的活动足迹。
黄土高原上的民众,生于斯、长于斯,最后被黄土埋体。但祖祖辈辈却没有把黄土沟壑作为一种民俗文化事象去理解,去享受。把黄土沉重的背了几千年。作者倒置思维,提出一个新鲜的话题:黄土沟壑文化。给人们一个新的理念和一个新的视角方法,引导黄土地上的人们把“荒凉沟壑”看作传统的农耕文明和自己的精神。
知三长期生活在黄土地上,他以根植黄土为荣,以苦于黄土为乐,每在学术会上见面,他老是那样的乐观和精神,或许,这正是他把“荒凉沟壑”看自己精神家园的缘故吧!
十多年来,我和这位老乡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在学术上成了很好的朋友,在他与王莲喜合作的 《六盘山地区民间文化散论》出版之即,邀我写序,我便欣然应诺,于是写了如上文字,作为一段学术与友谊的记录,是为序。
丙年春月于京郊龙城花园五柳居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