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武汉6月26日专电 农历端午节,湖北省十堰市所辖的丹江口市官山镇吕家河——中国汉民歌第一村,迎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的37名师生,他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了“北京大学吕家河民间文学实习基地”挂牌仪式。随后,师生们分组深入官山镇的村、组、户进行民间文学的课堂实习和采风活动。
吕家河村位于汉水之滨、丹江口水库南岸、武当山金顶后山古神道旁,方圆18平方公里,原有5个村民小组,182户,749人。1999年,丹江口市六里坪镇文化站坫长李征康对吕家河村的民间文化进行了考察,发现会唱2小时以上民歌的歌手有85人,占总人口的11.3%,其中,4人能唱千首以上,这在全国并不多见。随后,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刘守华在两次考察该村后认为,这是一个“富有武当文化色彩的罕见的汉族民歌村”。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前来考察研究后一致认为,吕家河可称作“中国汉民歌第一村”。
采风了几天的北大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陈连山告诉记者,2002年7月8日至14日,北京大学中文系的39名师生在官山镇吕家河及其附近的几个村通过采集,共搜集到近4000首民歌,这个数量十分惊人,特别是官山镇以吕家河为代表的民歌村的出现,在民间文学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意义。吕家河不仅是丰富的传统民歌宝库,而且打破和纠正了过去流行的“中原汉族缺乏民歌”的错误观念。
他说,吕家河民歌村的发现,再次提醒我们:民俗学的根本在于田野作业。学生在校学习的中国文学、民间文学都是书面上的、文字上的东西,而生活中的口头文学,特别是传统的口头文学,必须现场去体验。官山镇以吕家河为代表的民歌村庄,整个形态还处在比较完整的、传统的状态,是鲜活的、生活状态的、极其丰富的民间文学,将吕家河村作为北京大学民间文学实习基地是具有教学作用和民间文学研究重要意义的。
官山镇委书记范昌辉向记者介绍说,2002年12月,官山镇将吕家河村与紧连的民歌也比较丰富的新楼庄村进行了合并,通过调查摸底,吕家河村现有民歌手228人。(袁正洪 詹国强)
文章来源:合肥报业网 2004年6月26日 10:28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