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首页民俗与教育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中国汉民歌第一村”成为北大民间文学研究实习基地
  作者:袁正洪 詹国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4-07-15 | 点击数:6424
 

    新华社武汉6月26日专电 农历端午节,湖北省十堰市所辖的丹江口市官山镇吕家河——中国汉民歌第一村,迎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的37名师生,他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了“北京大学吕家河民间文学实习基地”挂牌仪式。随后,师生们分组深入官山镇的村、组、户进行民间文学的课堂实习和采风活动。

    吕家河村位于汉水之滨、丹江口水库南岸、武当山金顶后山古神道旁,方圆18平方公里,原有5个村民小组,182户,749人。1999年,丹江口市六里坪镇文化站坫长李征康对吕家河村的民间文化进行了考察,发现会唱2小时以上民歌的歌手有85人,占总人口的11.3%,其中,4人能唱千首以上,这在全国并不多见。随后,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刘守华在两次考察该村后认为,这是一个“富有武当文化色彩的罕见的汉族民歌村”。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前来考察研究后一致认为,吕家河可称作“中国汉民歌第一村”。

    采风了几天的北大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陈连山告诉记者,2002年7月8日至14日,北京大学中文系的39名师生在官山镇吕家河及其附近的几个村通过采集,共搜集到近4000首民歌,这个数量十分惊人,特别是官山镇以吕家河为代表的民歌村的出现,在民间文学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意义。吕家河不仅是丰富的传统民歌宝库,而且打破和纠正了过去流行的“中原汉族缺乏民歌”的错误观念。

    他说,吕家河民歌村的发现,再次提醒我们:民俗学的根本在于田野作业。学生在校学习的中国文学、民间文学都是书面上的、文字上的东西,而生活中的口头文学,特别是传统的口头文学,必须现场去体验。官山镇以吕家河为代表的民歌村庄,整个形态还处在比较完整的、传统的状态,是鲜活的、生活状态的、极其丰富的民间文学,将吕家河村作为北京大学民间文学实习基地是具有教学作用和民间文学研究重要意义的。

    官山镇委书记范昌辉向记者介绍说,2002年12月,官山镇将吕家河村与紧连的民歌也比较丰富的新楼庄村进行了合并,通过调查摸底,吕家河村现有民歌手228人。(袁正洪 詹国强)
 

 

  文章来源:合肥报业网 2004年6月26日 10:2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北大学子官山采风歌声浓
下一条: ·“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开通仪式在浙江师范大学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举行
   相关链接
·[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毛巧晖]2022民间文学研究:回归文学及其当代价值的探求·[李扬 陆慧玲]近年西方学界南方民间文学研究举隅
·[毛巧晖]新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七十年·【讲座预告】白若思:海外中国宝卷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北大,2019年9月22日周日14:00)
·[祝鹏程]2018年民间文学研究报告:以神话、传说与故事为主·[高艳芳]网络民间文学研究的审视
·[林继富]路径与方向:“丝绸之路”沿线民间文学研究 ·[赵洪娟]大众传媒时代民间文学研究模式探原
·[讲座预告]阅读的宝卷——以上海惜阴书局为例(北大,2018年10月20日周六9:00)·[会议]从启蒙民众到对话民众 ——纪念中国民间文学学科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北大,2018年10月21-22日)
·[李静]学术、文艺与政治的分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简介
·【讲座预告】张举文:文学类型还是生活信仰(北大,5月23日周三15:10)·【讲座预告】施爱东:好故事都是巧妙设置的游戏(北大,2018年5月16周三15:10)
·【讲座预告】林继富:中国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北大,2018年4月21日周六16:00)·【讲座预告】郑土有:都市民间文学的新业态——关于“上海故事汇”的讨论(北大,2018年4月21日周六14:00)
·【讲座预告】顾希佳:口头与文本:中国古代民间故事谫议(北大,2018年4月21日周六9:00)·【讲座预告】车锡伦:中国宝卷的渊源和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累积性、地域性(北大,2018年4月13日周五15:00)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