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安德明]万物有灵与人兽分开——猿猴抢婚故事的文化史意义
  作者:安德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5-01-12 | 点击数:27851
 

 

  


  可以看出,这种强调人兽之别的观点,与人类起源于猴的神话观念之间,有了很大的差异。猿猴抢婚故事的产生,则正是这两种观念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类故事所讲述的,虽然还是人兽婚配的内容,但是,与起源神话中对于作为人祖的猴的认同和赞誉性叙述不同,故事中的猴是以“异类”的面目出现,是一种遭人嫌恶或使人感到恐惧的形象。我们看到,故事的事件是在人类已经处于正常生活秩序的情况下发生的:几乎在所有猿猴抢婚故事作品的开头,都讲到了姑娘捣米(推碾子)或淘米的活动,这一活动以及故事中都提到的“村”、“家”或“门”等,都可以看作是人们处在基本安定的农耕社会的象征。它表明,人通过自己创造的文化和社会生活环境,已经与动物有了明显的区分,人兽分开的状态已基本形成。猴则是对这种状态的破坏者。它来自人生活环境以外的世界。这个“外部世界”,对人而言是一个陌生的、遥远的(难以发现的)和充满危险的世界,它同人所生活的“内部世界”的温暖、亲切和安全,形成了明显的对立。[16]而两个世界的分立及人与兽在各自的世界安分守己,也正是人兽分开的宇宙秩序的一个重要标志。故事中的猴不仅闯入了不属于自己的内部世界,而且迫使内部世界的人来到外部世界,这本身就是对人所确立的秩序的一种扰乱,它与人的婚媾行为,则更是严重破坏了这一秩序。这样,作为“破坏者”和来自外部世界的“异类”,猴在故事中表现为一种反面的形象,便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了。

  这种“异类”,在一些后起的传奇故事中,甚至进一步变成了祸害人类的“妖异”。例如六朝志怪小说《异苑》中的《徐寂之》讲道:徐寂之野行,遇一女子,遂相好数年。寂之日渐枯瘦。后其弟助之,发现女子实为一母猴所变,乃杀之,寂之病方渐愈。[17]

  不过,猿猴抢婚故事中被抢的姑娘在被家人找到时,她在猴穴的生活似乎还比较平静、安心;对姑娘与猴婚配这一事实,姑娘及其家人,也似乎并未表现出过多的歧视或嫌弃——而这种态度往往是后世对待类似情况时常有的。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在猿猴抢婚故事中,后世的伦理道德观念尚未完全左右故事的思想,而早期的动物崇拜观念还保持着较深的影响,正因为这样,人们才会表现出对人兽婚配事件“见怪不怪”的态度。

  这类故事的结局,大都是人兽婚配的行为被人们加以中止,被抢夺的姑娘重新回到内部世界;不甘心于此的猴则遭到了人的惩治,被迫返回属于它自己的世界。于是,人所确立的宇宙秩序在人们维护下,再次恢复了正常状态。由此可见,故事在体现远古时代人类生活与观念之影子的同时,尤其主要的,似乎还在表达同告别不久的“蒙昧”生活状态的彻底决裂,和对已经确立的自然秩序与社会秩序的进一步维护。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上一条: ·[安德明]从农事禳灾看民间信仰中的地方神
下一条: ·[王晓葵]国家权力、丧葬习俗与公共记忆空间
   相关链接
·[张小军]鬼与灵:西南少数民族族群的“鬼”观念与传统帝国政治·[李冬]《达古达楞格莱标》史诗的民族文化解读
·[徐永安]人类学视域下“老人自死”习俗的信仰本质及其文化价值·[舒燕]论猿猴抢婚故事的演变
·[张智华]中国文学中精灵形象的演变与发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