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安德明]万物有灵与人兽分开——猿猴抢婚故事的文化史意义
  作者:安德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5-01-12 | 点击数:27855
 

   猿猴抢婚的故事,又被一些学者称作“猴娃娘型”故事,在我国各地流传颇为普遍。其主要情节型式如下:

  1、一老婆子的女儿,为猴取去做妻子。

  2、老婆子以喜鹊的指引(或没有此情节),得入猴洞。

  3、母女设法逃回。

  4、猴思恋其妻,频到村中啼哭。

  5、她们以某种方法伤之,猴不复来。[①]

  从笔者目前所见到的材料来看,尽管各地流传的此类作品在一些细节上略有差异,但其主要情节却均可以上述型式来概括。这类故事的结尾,通常又和解释猴子某种生理特征——特别是猴子红色屁股的由来结合起来,因而具有了传说的性质。例如,下面这则采集地不详的《猴屁股为啥是红的》讲:

  ——从前,有户人家,姑嫂俩一天打赌,说第二天捣米看谁起得早。没想到她俩的话被老猴精听见了。第二天天没亮,小姑子先起来,刚到碾子跟前,就被老猴精搦住跑向深山,背到了山洞里。嫂子和全家起来后,不见小姑子,东找西找,始终没找见个人影儿。

  老娘见闺女找不着,天天哭得泪巴巴的,眼也快哭瞎了。一年过去了,这天,有只麻雀落在院子里的树上叫了半天,然后,领着老娘一直来到了山洞口。

  老娘朝洞里喊了几声,闺女跑了出来。娘俩见面,抱着头痛哭了一顿。老娘见闺女身后跟着俩猴崽子,猜想可能是闺女给老猴精养的。正说着话,老猴精回来了。闺女赶紧把老娘藏起来。老猴精一进洞,就闻出有生人味,闺女只好说了实情,老猴精便让老娘住了下来。

  过了一段时间,两个小猴崽子正好害眼病,老猴精非常着急。老娘便让老猴精去弄点胶回来,给孩子治眼。胶熬好了,老猴精又出去找食了,老娘把胶给两猴崽子眼上抹了好几回,把他们引到洞外说:“就在这别动,一会儿干了眼就好了。”然后,拿着老猴精的金碗银筷子,拉起闺女就往家里跑。才跑在半路,老猴精背着俩小猴崽追上来了。老娘赶紧扔下金碗银筷子又接着跑。老猴精拾到金碗银筷子,送回洞里,又回来追她娘俩。快追上了,也到家了。

  娘俩回来后,老猴精每天天不亮就带着两个小猴崽来到院里,往碾子口一放,扯开嗓子喊:“舍了金碗银筷子,舍不了猴它娘。”天天这么喊,吓得村上人都不敢起早。

  嫂子出了个主意,用柴禾把碾子烧得烫烫的。老猴精又来了,把猴崽子烫得“哇哇”惨叫,吓得老猴精背起小猴崽就跑,回到洞里一看,两个小猴崽的屁股被烫得红艳艳的,没了毛,再也不敢去喊叫了。传说从那时起,猴的屁股就成了红的。[②]

  有的故事中,没有鸟雀引路的细节,而且,发现失踪姑娘的,往往是其哥哥或弟弟,他们逃回之时也没有经历什么曲折。例如,流传在辽宁兴城的《猴屁股为啥是红的》讲道:

  ——传说在很早以前,有个姑娘在门口推碾子,冷不丁来个麻猴,把姑娘给背到一个山洞里。山洞是猴的家,麻猴让姑娘给做媳妇,没办法,就在这过日子,后来还养活一只小麻猴。姑娘家丢了人,找了好几年,也没找到下落。

  这一天,她兄弟上山割柴禾,碰着一个洞,一会打洞里冒出来个小媳妇,他一看,天哪,这不是我姐吗!他对他姐说:“姐呀,你咋跑这来了呢?”他姐说:“唉,别提了,我是让麻猴硬给背的呀!”

  弟弟看老麻猴不在,就带着他姐回家了。

  老猴回来了,看见媳妇不在家,小麻猴想他妈直哭,就背着小麻猴去找。

  赶到这家门口,老麻猴抱小麻猴坐在碾子上,嘴里念叨:“孩子妈,孩子娘,孩子哭了我着忙。”他兄弟嫌老麻猴成天赖这儿扯淡,那么的吧,用火把碾子烧热了。这老麻猴又来了,背个小麻猴往这一坐,“咝啦”一声,把大猴和小猴屁股都给烫了,毛烫没了,老麻猴背上小麻猴就跑,再也不敢来了。要不那猴屁股怎么是红的呢?打这以后哇,你要看见猴,说:“猴屁股失火喽!”它不干,伸爪要挠你。[③]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早期的民间文学研究者及爱好者,在河南、江苏、浙江、陕西、四川等地区,都采集到了各种“版本”的猴娃娘型故事,其主体内容均与上文所述之“型式”大致相同。[④]这类故事在我国蕴藏之丰富及分布之普遍,由此也可见其一斑。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上一条: ·[安德明]从农事禳灾看民间信仰中的地方神
下一条: ·[王晓葵]国家权力、丧葬习俗与公共记忆空间
   相关链接
·[张小军]鬼与灵:西南少数民族族群的“鬼”观念与传统帝国政治·[李冬]《达古达楞格莱标》史诗的民族文化解读
·[徐永安]人类学视域下“老人自死”习俗的信仰本质及其文化价值·[舒燕]论猿猴抢婚故事的演变
·[张智华]中国文学中精灵形象的演变与发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