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一介书生 求知爱国──杨堃先生传略
  作者:施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8-11 | 点击数:8157
 


  寂寞的大师

  杨堃先生是我国最早从事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著名学者之一。1901年10月8日杨堃出生于河北省大名县。从青年时代起,杨堃就树立了求学爱国的志向。1921年他留学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期间结识了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的周恩来、邓小平等人。1925年6月,杨堃获得里昂大学理学院理科硕士学位,同年11月进入里昂大学文学院哲学系,跟随法国著名汉学家古恒教授攻读文科博士学位。1926年开始,杨堃在巴黎民族学研究所师从莫斯教授进修民族学,并于4年之后通过了博士论文《中国家族中的祖先崇拜》的答辩,顺利获得博士学位。同年,他与留法女博士张若名女士结成了中国第一对博士夫妻。

  1931年回国后,杨堃先后在河北大学、中法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华北大学和云南大学等地任教,讲授社会学、社会进化史、人类学、民族学等课程。1932年至1934年,他担任《鞭策周刊》杂志主编之一,1934年与吴文藻、费孝通、孙本文等人共同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民族学会,并任《民族学研究集刊》特约撰述人,1941年任北平中法汉学研究所民俗学研究员。这期间杨堃的著作有《人类学大纲》、《民族学与人类学》、《灶神考》、《中国儿童生活之民俗学的研究》(法文版,与张若名合作)、《葛兰言研究导论》、《法国民族学之过去与现在》、《莫斯教授的社会学学说与方法论》、《社会发展史鸟瞰》、《民俗学与民族学》等。杨堃的早期著作介绍了大量法国社会学年刊学派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为当时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民族学、人类学新学科,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借鉴资料与经验。

  1948年至1979年,杨堃先生在云南大学任教,他在那里度过了宝贵的31 年学术生涯,主要从事有关少数民族的调查研究和讲授民族学方面的课程。云南既是杨堃学术影响迅速提升的地方,也是他饱经生活磨难的地方。50年代和60年代上半期,杨堃先生先后赴西盟、德宏、楚雄、大凉山、大理、剑川等地进行民族学实地调查,立足于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撰写了《凉山彝族的手工业》、《试论云南白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关于摩尔根的原始社会分期法的重新估价问题》、《关于民族和民族共同体的几个问题》、《哈尼族的宗教生活》等几十篇论文,对于构建我国民族识别理论起到了奠基作用。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对于杨堃先生来说则是一场巨大磨难----他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被抄家4次,几十年苦心积累的数万张读书卡片和调研资料被洗劫一空,甚至到了妻亡子散的悲惨境遇 。

  十年浩劫之后,杨堃先生以令人惊叹的意志力,重振精神开始了新的学术探索。1979年,他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担任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培养了一大批成绩优异的青年学者,为新时期我国民族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到1996年,他先后整理出版了《民族与民族学》、《民族学概论》、《原始社会发展史》、《杨堃民族研究文集》、《民族学调查方法》等专著,以及大量的田野调查报告及研究论文,并有译著《法国现代社会学》、《汪继乃波民俗学》、《中国古代的节气与歌谣》等。

  杨堃先生在政治上一生追求进步,他在1951年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但是其理想追求是在青年时代已经确立的----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杨堃在83岁高龄时加入党组织,得偿一生夙愿。1998年7月26日,杨堃先生在京病逝,享年97岁。

  杰出的贡献

  杨堃先生常说“没有自己的观点就不配当一位教授”。因此,在其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70余年中,始终坚持治学严谨,实事求是,不断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在很多领域都有建树:

  杨堃先生曾提出“民族学是一门历史科学,主要是用直接观察的方法来研究世界上各民族集团的生活特点和文化特点以及这些特点的发展规律。”他强调重视资料和实地考察,主张从宏观和微观辨证统一的角度,运用具体分析和比较的方法,进行由古而今的综合研究。其在进行民族调查时,强调“三同”,即和被调查者同吃、同住、同劳动,或在加上同学习、同娱乐。《哈尼族的宗教生活》一文,就是杨堃先生在65岁时带领学生翻山越岭到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进行田野调查而撰写的。

  杨堃先生还对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于1954年在云南参加了这项前无古人的工作。杨堃认为,一个民族应具有民族名称、民族语言、民族地域、民族经济和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五个基本要素,而民族名称和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在调查中,他提出了在民族识别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对民族语言的调查,对地理环境和经济资源的综合考察以及对婚姻习俗、宗教迷信等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的考察,并应运用体质人类学的人体测量法。

  杨堃先生的学术研究范围宽广,其研究涉及到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各个方面,具有独特的交叉视角是其研究的一个突出特色。此外,杨堃对法国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的介绍和评论,不仅扩大和丰富了我国学术界的视野,为中法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杨堃先生学养深厚,在耄耋之年,他仍坚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能够与后辈学子平等、客观地探讨学术问题,不断修正深化自己的学术观点。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杨堃先生极富远见,胸襟开阔,在一些人的质疑声中还积极支持民族经济学等新学科的创建与发展,堪称我国老一辈民族学家中的杰出代表。其高风亮节和优秀品质将永远令后辈学子敬仰。

     来源:《中国民族报》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上一条: ·陶立璠:我是民俗文化大厦的“一块砖”
下一条: ·[安德明]“诗人钟敬文”
   相关链接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广州召开·[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
·[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
·[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
·[吴南]从“非遗”周公庙会实践探讨道德在民俗学知识建构中的意义·[王婧依]由安井真奈美的生育研究观现代生育民俗学构建
·[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邵雅琪]黄石的女性民俗研究:社会制度的性别批判
·[尚咿彤]“民间自有序”:民间老物件的都市创造力·[路童越]新疆杂话的生活性特征研究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环境研究的路径与方法·[龙晓添]流动的生活·具体的人:中国民俗学研究对象探蹟
·[林诗瑶]空间与地方·[李正宇]韦大列对中国民俗学发轫的贡献及其意大利学术渊源
·[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李顺]时空建构与情感叙事:丧葬仪式中的日常生活逻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