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适论:政策的调适作用也使汉民族这个雪球越滚越结实
汉民族研究雪球理论的调适论,就是指政策的调适作用也使汉民族这个滚雪球越滚越结实。
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汉民族的统治者,还是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为了实现社会控制,都要根据当时的社会实际,制定相应的民族政策来调适民族关系,这使得汉民族的凝聚力不断增强。以和亲政策为例,其始于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的世代通婚,发展至周代,不仅姬、姜两姓世代通婚,而且其他各族贵族间的和亲通婚也成为传统习惯,晋国公室贵族还常和戎、狄通婚。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和亲通婚已成为华夏诸国与蛮、夷、戎、狄都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的调适,大大增强了汉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凝聚力。进入汉代以后,汉民族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更加密切,和亲政策成为国策,昭君出塞成了历史佳话。整个西汉时期,大约有16起和亲,在当时的条件下,通过和亲政策的调适,不仅避免了汉匈双方的武装冲突,还为匈奴的汉化打下了基础,从而大大增强了汉民族的凝聚力。
再以少数民族占统治地位时实行的汉化政策为例,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规定讲汉语,用汉文,向汉民族靠拢;离散部落,实行“编户齐民”,与汉民族杂居;劝农桑,改游牧经济为农耕经济;兴办汉学,与汉人通婚,着汉人服饰。与汉民族文化融合,大大加速了少数民族的汉化过程,其中以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堪称典范,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门第、变婚俗、崇儒学、均田地的社会控制,使汉民族这个雪球越滚越大。
此外,还有羁縻政策、土司政策、怀柔政策、朝贡政策、分封政策、内徙政策、教化政策、宗教政策等一系列政策的调适,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方面在政治上增强了汉民族的凝聚力。
汉民族研究雪球理论的学术价值
汉民族研究雪球理论的学术价值还有待于进一步认识和深入挖掘,但目前起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术价值值得重视:
首先,将汉民族形象地概括为一个雪球,其基本特征是“一大二杂三认同”。“一大”,因人口最多而大; “二杂”,因内部差异巨大而杂; “三认同”,因整合为一体而高度认同。
其次,探讨了中国民族分分合合,最终形成“凝聚核心”的基本规律,即中国历史上俗称的少数民族的“汉化”。“汉化”这个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特有的历史现象,正是涵化作用的中国表达。
其三,建构了以汉民族为范例的民族融合模式——滚雪球模式,这对建构“和而不同”的和谐世界有重大的启示。
最后,从这一理论入手,可以窥见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艰巨性、漫长性,以及未来走向。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汉民族研究中心,本文节选自作者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汉民族研究的再思考学术会议”上的发言)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08年9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