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文化遗产》

首页民俗学文库民俗学刊物《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发刊词
  作者:《文化遗产》编辑部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1-03 | 点击数:6752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文化遗产》季刊正式与读者见面了,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

    中山大学历来有古代戏曲和民俗学的研究传统,并且早就编辑出版过各种形式的学术杂志。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由著名戏剧史家王季思教授亲自主持编辑的《古代戏曲论丛》、《剧论》接连问世,曾在同行中产生过不小的影响。而在更早的1927年,著名史学家顾颉刚与何思敬、钟敬文等在中大创办《民间文艺》(后改名《民俗》周刊),成为中国民俗学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本世纪以来,我们踵继前贤事业,编辑出版了8期《民俗学刊》。三年前,以戏曲和民俗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于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运而生。今天的《文化遗产》,可以说是上述学术杂志的继承与总结,她的创刊,凝结着几代学人的心血,标志着中山大学的文化遗产研究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陈寅恪先生说过:“自昔大师巨子,其关系于民族盛衰学术兴废者,不仅在能承续先哲将坠之业,为其托命之人,而尤在能开拓学术之区宇,补前修所未逮。故其著作可以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也。”我们不敢以“大师巨子”自命,但却可以自觉地以研究民族文化遗产为己任。在今天,任何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都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新的国际潮流和学术背景,要求我们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开放的心态,更科学的态度,更严谨的学风,对以往被忽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

    我们深知,办好这样一个学术刊物,仅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期待着海内外同仁的鼎力支持和帮助,热诚欢迎大家不吝赐稿,尤其欢迎有关传统戏剧、民俗、口传文艺、濒危方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等领域及古近代文学中的相关研究文章(详见本期《稿约》)。本刊视学术质量为生命,以来稿的学术水平为惟一的取舍标准,为此采取匿名评审制,杜绝关系稿。

    让我们共同祈求《文化遗产》的健康成长和学术研究的持久繁荣!

本刊编辑部
      
2007年11月

 

  文章来源:民间文化青年论坛:2007-11-21 00:40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文化遗产》:2008年第2期目录
下一条: ·《文化遗产》:2008年第4期目录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文化遗产》:2024年第1期目录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文化遗产》:2023年第6期目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蔡奇出席并讲话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
·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文化遗产》:2023年第5期目录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