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民俗学家陶立璠教授
  作者:国际在线 记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6-03-01 | 点击数:5602
 


 

  听众朋友,每逢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陶立璠教授就非常忙。无数的媒体记者希望采访他,请他谈中国的生肖文化、年俗文化等等。在今天的新闻节目的最后,我就向您介绍这位著名学者。

  民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民俗文化,对此,陶立璠感到非常高兴。陶立璠1938年生于甘肃省兰州市,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到中央民族大学任教,以研究民俗学基础理论和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而著名。目前,陶先生担任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长、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等职。

  作为一名民俗学者,陶先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满含深情。在四十多年的研究和教学生涯里,他无数次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调查了解民俗的传承和演变情况。陶先生说:

  “作为一个学者来讲,了解我们的传统非常重要。我接触到很多少数民族,到了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作调查。田野调查和保护方面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因为好多的文化能保存到今天,是靠了民众来保护的。比如一个村落的文化要靠村落来保护,一种记忆要靠传承人自己来保护。”

  为了揭示民俗及民间文学发展变化的规律,陶先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搞研究,目前已经出版专著20多种,其中代表作《民俗学概论》被译成日、韩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名气大了,各种邀约不请自来。他先后多次到东南亚国家讲学和实地考察。1996年,陶先生策划召开了东亚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起成立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并担任会长。他说:

  “通过我们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搭起一个交流的桥梁,对促进亚洲民俗学的研究,各个国家的了解起到很好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亚细亚民俗学会已经召开了八届学术会议,每届会议都出版专门的学术文集,大大推动了亚洲国家间的民俗学交流和研究。

  中国的经济正在迅速发展,传统社会结构受到极大冲击。陶先生对日益推进的现代化进程不无疑虑。他说:

  “作为一个民俗学者来讲,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感情。应该看到,少数民族虽然有些地方是非常边远闭塞的,但是作为他们生活的环境来讲,尽管很艰苦,但是有他们自己创造的文化,他们的生活很快乐。这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通过我们的力量,把他们的文化介绍给其他的民族,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任务。”1999年,陶先生与著名表演艺术家陈佩斯共同发起并创建《中国民俗》网站,任该网站第一主持人。目前该网站已经成为中国民俗学的一个重要窗口。陶先生目前正主持编纂大型民俗志丛书《中国民俗大系》。

  尽管学术研究工作很繁忙,陶先生还是忙里偷闲画画、集邮。他的书房里挂满了中国宣纸画草稿。他说:

  “学了八年了,专门学中国的花鸟(画)。我原来对绘画非常感兴趣,退休以后有了充足的时间画画,已经在日本作过三次个人画展,好多朋友收藏我的画。”

  陶立璠是一个传统的中国文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他对中国的历史、文学、民俗、字画等领域都倾注了很大的热情。陶先生说,对任何事物的学习和继承,都应该是辩证和客观的,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落后甚至不好的东西,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使之不断发扬光大。
 

  文章来源: 国际在线 2006-02-08 17:12:3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叶涛:上山下乡为民俗文化鼓与呼
下一条: ·陶立璠:我是民俗文化大厦的“一块砖”
   相关链接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陶立璠]我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相识、相知
·[陶立璠]风俗志、风俗史与中国特色民俗学的构建·[王德刚]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
·王德刚:《民俗价值论——中国当代民俗学者民俗价值观研究》·[陶立璠]耄耋之年忆丙兄
·[陶立璠]《民俗学》修订版后记·[刁统菊]女性民俗学者、田野作业与社会性别制度
·张举文 宋俊华编:《亚民俗:中美民俗学者交流的故事(第一辑) 》·[万建中]都市春节的重构与理想主义学术情结
·美国民俗学会开展“Why I'm a Folklorist”记录活动·中美文化对话,从中美民俗学者交流的故事说起
·[陶立璠]中国的成人礼与生命价值观·[陶立璠]端午节在“匠心对话,非遗投资”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陶立璠]“非遗”保护语境下的宝卷研究 ——以《鹦哥宝卷》为例·[陶立璠]冯骥才“四驾马车”与文化遗产保护
·《鹤鸣九皋:民俗学人的村落故事》讲述民俗学者田野故事·[陶立璠]概说隋唐五代时期风俗文化
·[陶立璠]宋代笔记小说对民俗学的贡献·[陶立璠]比较民俗学的话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