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始自20世纪50年代,当时,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关于编写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史和文学概况的要求,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文学院)抽调苗延秀、刘介、贺祥麟等10多人组成壮族文学史编辑室。同年10月,中文系50多名师生组成壮族文学史调查队,历时两个多月深入到广西壮族地区32个县、市进行调查,并于1961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广西壮族文学》。
该教研室1986年获得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点,2001年获得民俗学硕士点,2006年获得人类学硕士点。 1989年,在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壮族文学研究室基础上由欧阳若修、周作秋、黄绍清、蒙书翰、覃德清正式成立民族民间文学教研室。历任教研室主任为周作秋教授、覃德清教授、韦世柏副教授,现任教研室主任徐赣丽教授。现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博士5人。覃德清、杨树喆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研究任务。覃德清教授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入选广西“十百千人才培养计划”。杨树喆入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在新旧世纪之交,该教研室学术队伍日渐壮大,在壮族文化特征、壮族信仰文化、民俗旅游、壮族族群认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先后出版的主要论著有:《壮族文学史》(欧阳若修、周作秋、黄绍清、曾庆全编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审美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覃德清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中国文化概论》(覃德清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天人和谐与人文重建——漓江流域人文底蕴与社会发展的审美人类学调查与研究》(覃德清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壮族文化的传统特征与现代建构》(覃德清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民俗旅游与民族文化变迁》,(徐赣丽著,民族出版社,2006年),《师公·信仰·仪式》(杨树喆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壮族文学发展史》(周作秋、黄绍清、欧阳若修、覃德清著,上、中、下,共170万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道出真我——黑衣壮的人观与认同表征》(海力波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教学队伍情况
人员构成(含外聘教师)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称/学位
|
学科专业
|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
杨树喆
|
男
|
1963/08
|
教授/博士
|
中国民间文学
|
课程负责人,总体规划,主讲
|
覃德清
|
男
|
1963/07
|
教授/博士
|
人类学
|
部分教学内容组织研究,主讲
|
徐赣丽
|
女
|
1967/06
|
教授/博士
|
民俗学
|
网络教学资源总体规划,主讲
|
海力波
|
男
|
1973/03
|
副教授/博士
|
民族学
|
部分教学内容组织研究,主讲
|
韦世柏
|
男
|
1963/05
|
副研究员/硕士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
部分教学内容组织研究,辅讲
|
朱国佳
|
女
|
1977/12
|
讲师/在读博士生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助教
|
汤春华
|
女
|
1985/02
|
助教/硕士
|
民俗学
|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助教
|
范文艺
|
女
|
1984/11
|
助教/硕士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助教
|
赵晋凯
|
男
|
1977/05
|
助理研究员/
在读硕士生
|
人类学
|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助教
|
更多信息请访问: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民族民间文学教研室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网站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