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玉光(山西师范大学教授):牛郎织女传说的当代传承
2006年12月,山西省和顺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今年又进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牛郎织女爱情文化园景区、天河山生态观光景区、天然石林景观区和农家乐旅游度假村四大景区的建设正在加紧进行。这对于传承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建设山西文化强省,带动和顺乃至晋中、山西的经济发展,都具有推动作用。
牛郎织女传说具有相当深厚的民族文化根柢。牛实际上是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部落——黄帝部落的旗帜、图腾。养蚕、纺织的发明者嫘祖是黄帝的妻子,她来自于炎帝部落,这种炎黄联姻就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成分。在中国历史上,氏族婚姻阶段的炎黄联姻,不仅是政治和军事同盟,更是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的融合与交流。
牛郎织女传说中的牛郎是一个典型的自耕农,农业生产是他最主要的谋生手段,他性格诚实、稳重、憨厚,甚至有几分愚讷,丝毫不沾染商人的机灵、浪漫和多变;织女漂亮、贤惠、能干,更多几分灵巧,丝毫不携带歌伎的妖冶、奢侈和淫荡。牛郎织女的结合,是最符合自耕农理想的天造地设的爱情和婚姻。
在牛郎织女传说中还贯穿了一种专一爱情的理念。牛郎织女一旦结合,便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生活的贫困、兄长的嫉妒、王母的拆分,任何阻力都无法动摇他们相爱的决心,都无法影响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可以说,他们的爱情真正做到了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种爱情婚姻的形态,体现的正是自耕农的婚恋理念。
两千年的流传中,牛郎织女传说融入了不同时期的人们的观念意识,但总的来说都是农耕文化背景下的观念意识。今天,在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的现代化社会中,牛郎织女传说中追求爱情、讲求和谐、主张公平的基本理念并没有过时,而且永远不会过时,因为爱情和婚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种理念的传承需要的是我们的创造和智慧,需要我们随着时代的步伐,给牛郎织女传说注入符合广大人民意愿的、能够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新的文化内涵,并由此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一,把申请文化遗产与全民参与结合起来。七夕在信息社会中要想跻身强势节庆之林,需要国家级、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块金字招牌,因为它具有号召力;更需要全民的参与,因为它是节庆之所以成为节庆的根本。全民参与包括社会各个阶层,从平民百姓到各级领导都认可并参与到七夕节庆之中来,七夕就真正地成为强势节庆了。
第二,要对七夕进行准确定位。牛郎织女传说的文化内涵,是在两千年的传承中逐渐积淀的,是当代人对过去历史的一种追述、一种理解、一种解释。今天,如果我们把七夕搞成一个大杂烩,对七夕的当代传承也就失败了一半。一个节日,要想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必须找到自己区别于其他节日的内涵,也就是为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我认为,定位为情缘节比较适当。一是情缘包括了爱情和婚姻两个方面,可以把从情窦初开到八旬老伴的人全都囊括进来;二是中国人非常讲究缘分,千年修得同船渡,缘分在爱情和婚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三是与西方的情人节区别开来,又比它的内涵大得多,具有战略优势。
第三,要开展高瞻远瞩又精心细致的活动设计。信物设计、饮食设计、活动设计等等,都要充分考虑民族特色和年龄特点,考虑到不同身份、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状况的人群的心理和能力。在景区建设的进行中,应该首先建立具有山西特色的网站,设计好网站的板块构成和基本内容,确实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使山西的牛郎织女传说步入宣传、发展的快车道。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中国文联网:2008-08-15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