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文字与药:柏拉图与德里达
  作者:刘皓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8-16 | 点击数:11907
 

  字作为言(logos)的刻画转录(无论楔形文字还是甲骨文,文字的最初形式都是刻画,希腊文gramma,后来意为字母或字,原意就是如此),其意义在于最初使“言”得以产生的存在的不在场,也就是说,言之“父”的缺席。既然言是父生的,出生后的言,就有了它自己的、活生生的存在:言就是独立的生命。在《斐得罗》里(264c),苏格拉底的确声称演说(logos)就像一个生物(zōion)。但是,言/演说(logos)的“父”并不是一个普通生物,而是元首(le chef)。元首意味着一切顶级的东西,同《城邦》(Politeias)里所说的“善”一样,它代表着一种完美和饱满。我们不可能直接谈论“善”本身,所以在《城邦》里,苏格拉底只肯谈论“善”的子嗣。《理想国》中那个著名的洞穴寓言形象地说明了这种情形:只习惯于在洞穴里看投影的凡人是无法直视太阳的。同样的比喻也出现在《斐多》里,在那里,苏格拉底说他的哲学研究必须借助言语(logoi)来讨论真理的问题,不能像用裸眼看日食那样,抛开这个中介直接认识那没有隐藏的真理,以免弄瞎了眼睛。

  现代学者对埃及神话的研究表明,柏拉图并非自己凭空杜撰了关于文字起源的神话。在埃及神话里,修思是作为众神之王的太阳王雷(Re)之子。《斐得罗》中所谓的“阿蒙”,就是雷的别名,而这个名字意为面具。作为雷之子的修思,是代太阳王发言的。他是信使,而非发信者;是(通过文字)记录和转达消息的,而不是发消息的;而且他传的消息只是第二性的言语,他不是语言的绝对的始作俑者;他所引入的只是原初语言和各方言之间的差异。通过替换(substitution),修思取代了雷,有如月替代了日。文字的神成为雷的替身(suppléant),意味着字成为言的替身。

  根据埃及神话,修思发明了文艺和技艺,其中包括埃及的象形文字(hiéroglyphe)。他的配偶色斯哈(Seshat)也是历代太阳王的太史。他们既负责记载王的功绩,也负责记载他们的死亡,负责称量和记录死者灵魂的分量。作为替身的修思,其自身因而是个对立面的汇集,因为他的职责就是摹仿、取代、替换。这个身份模糊、双重的神,既司科学又司魔法,而且由于他把握着生死之道,也就是医神。他的医道既包括科学也包括异方,既开治病救人的药,也配发毒药。在《斐得罗》里,他献给埃及王的书写术,就是这样一剂效果复杂矛盾的药。因此虽然柏拉图一方面不信任甚至谴责巫术占卜之类的非科学、非理性的活动,另一方面把文字视为一种迷药甚至是毒药,而不是单纯能治病救人的良药。

  “Pharmakon”既如此多义,可是在德里达的法语语境里,却找不到一个词来涵括它所有的相关、相辅、相成、相对、相反的意义——这在英语、德语等主要西欧语言中是一样的。在德里达看来,流行的法语翻译中强行将pharmakon分析成remèdie良药、drogue药剂、poison毒药、philtre媚药或魔药等在效果上取消了原文所包含的差异和异质。在对《斐得罗》作了精读以后,德里达在《药》中随后所从事的,就是依据柏拉图的全部作品,而不仅仅依据《斐得罗》一篇,来阐发以药这个概念为核心的柏拉图的文章和思想,揭示它在整个西方思想发展史上的深远意义。

  首先,既然说到药,就不能不涉及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在阐述宇宙生成论的对话《提迈欧》(Timaios)中,苏格拉底详尽地铺陈了他对身体、健康和医药的看法。按照苏格拉底的说法,人的自然的病在本质上都是过敏,是身体对异在因素侵入的反应。(88b-89a)正如健康是对异在因素入侵的抵抗一样,“正常的”病也有其自主性,这种自主性表现于它对药物的入侵也有抵抗的反应。所以苏格拉底建议让病自生自灭,倘若用药则要非常谨慎。(89a-d)身体的健康同灵魂的品德总是来自内部,而药则总是来自外部。

  因此,在柏拉图所讲的泰莫把文字比作药的神话背后,存在着这样一套“药理学”。依照德里达的分析,把这种药理学同那个关于文字的神话联系起来,就可以认识到作为药的文字包含着内外、父子、君臣、言文乃至生死等一系列对立物的汇集(coincidentia oppositorum)。据说文字能够帮助生者和作为生命的logos,但是其实不然——人把思想托付给文字的印记(tupos),认为即使他自己死了,文字这种药也可以令他超越死亡。但其实文字强暴了记忆的自然机制和自主性,作为药的文字把记忆给催眠了。记忆由于信赖印记的永久性和独立性而放心睡觉了,于是被遗忘吞噬了。

  众所周知,在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那里,真理同记忆是不可分的,真理就是人对超验的理念形态(eidos)的回忆。真理的运动就是这种记忆一步步的展示。因此遗忘的力量的增长同时也就扩大了死亡、非真理和非知识的领域。但是这并不是说,文字本身就是死亡、非真理或非知识。因为文字的本质在于仿照(simulacre),它用印记来模仿记忆、知识和真理;本身没有特定的本质。这就是为什么在神的眼里,只以写作见长的人不是智者sophoi,而是伪装的智者(doxosophoi)。这也就是柏拉图反对智术之师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们是佯装有知者,他们有的不是记忆,而是提示;他们所教诲的是伪不是真。德里达说,依赖外在的印记而不依赖活体的记忆,就如同依赖假肢而不是依赖器官。所以记忆与文字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亲在”的再现,而后者则是对纪录的重复;前者是真理,后者是符号。不仅如此,作为印记的文字一旦生成了,便可以不断复制下去。表现与所表现、重复与所重复、模仿与所模仿、意味与所意味就是索绪尔所说的能指与所指的二分,这种二分也就是柏拉图对智术与哲学的区别。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光明网·读书:2008-08-07 11:17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狼图腾》虚构了“狼图腾”
下一条: ·始于北大的民族考古之路
   相关链接
·[李鹏]文字文明的溯源:人文纪录片《汉字五千年》的神话学阐释思考·[王杰文]超越“文字中心主义”:重估顾颉刚先生的民俗学方法论
·[穆昭阳]文字史料中的民族记忆与多民族文学观形成·[林海聪]图文共现的民俗档案:清代至民国时期妙峰山庙会的多元记录
·[陈连山]从“天雨粟,鬼夜哭”到敬惜字纸·[杜琳宸]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王丹]语言文字类民间游戏的教育功能研究·[高健]无文字的“起源”神话与“无文字主义”
·[李斯颖]德宏傣族族源神话的多元叙事与文化记忆·[潘昱州 彭荔 柯小杰]虫蚀纹:中国文字的另类缘起物
·CSSCI来源集刊《民俗典籍文字研究》开设《跨文化学研究》栏目·民族服饰:穿在身上的神话古歌
·斯皮瓦克谈德里达《论文字学》英译本40周年纪念版·中国民间文化影像志丛书:用影像与文字记录民族志
·[华林]少数民族文字历史档案的数字化建设·云南省人大: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
·湖南发现疑似瑶族文字 专家解读瑶锦字符·湖南现失传古苗文 石刻文字用于苗民起义祭祀
·[葛剑雄]纸的起源与传播·探寻人类文字“活化石”东巴文(图)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