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谁编织了蹴鞠的童话?
  作者:王晓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8-16 | 点击数:4896
 

  中国的蹴鞠传入日本之后,不仅一千多年薪火相传,而且还出过一位“鞠圣”。

  蹴鞠传到日本的年月虽不可考,就按《日本书纪》记载藤原镰足与中大兄皇子在球场相识的故事算起,至今已经1350年了。《日本书纪》卷二十四也记载,皇极三年(644)正月,藤原镰足得以结交中大兄皇子,就是由于偶然遇见中大兄皇子正在法兴寺摫树下,与一群伙伴打毬。镰足趁中大兄皮鞋随鞠一脚踢飞,就去捡过来捧在掌中,前跪恭奉。中大臣对跪敬执。两个人自此相善,“俱述所怀,既无所匿。”原来藤原镰足有心建功立业,正苦于找不到明君,这次球场邂逅,得以和皇子相识,两人一拍即合。后来中大兄皇子即位为天智天皇,藤原镰足任内大臣,合力发动了大化革新。藤原镰足和中大兄皇子在“蹴鞠之庭”的相遇,被当作精彩的一幕描绘在大化革新的历史舞台上。奈良地区多武峰上的谈山,据说就是由于藤原镰足与中大兄皇子曾在此处交谈革新之事而得名。现在每年都要在这里举行两次“蹴鞠祭”,纪念那场创造历史机遇的君臣之会。

  平安时代皇室贵族间蹴鞠十分兴盛,以后有关蹴鞠的故事,史书有载。到了中世纪,其间虽因织田信长奖励相扑而蹴鞠遭到过冷落,但一直到江户时代,蹴鞠就一直是一项有着相当广泛基础的活动。天皇、公家、将军、武士、神官中间,都出过不少蹴鞠高手。其中仅天皇,就可以数出土御门、顺德、嵯峨到后伏见天皇等八位。像源实朝、足利义满、织田信长、丰臣秀吉这些日本历史上的名人,相传也都有一番脚下功夫。

  被称为“鞠圣”的,是白河院天皇的亲信藤原成通(1097-1162)。我们对他的兴趣,其实是从文学出发的,因为他有和歌集《成通集》传世,敕撰集《金叶集》也收录了他的和歌。和著名诗人西行也相交甚密。有关他的《成通口传日记》,却是传授蹴鞠技艺的。《古今著闻集》中的“侍从大纳言成通之鞠非凡夫之业的故事”,就像是一篇童话,因为这位朝廷重臣、地位近乎宰相的大纳言,竟然被描绘成了一个迷恋蹴鞠的大男孩儿。

  成通迷蹴鞠,迷得没时没会儿。说他病卧不起的时候,也要把鞠顶在脚上;天下大雨,也要跑到大极殿里去踢,可谓脚不离鞠,鞠不离身。跟着父亲宗通到了京都清水寺,看到舞台上的高栏,就在栏杆上一边踢球一边从西走到东,马上又转身踢了回来,让看的人大惊失色,目瞪口呆。成通迷蹴鞠,迷得有板有眼。他在球场东北方种上樱树,东南方种上柳树,西南方种上枫树,西北方种上松树,以后这就成了“悬”(即球场)的规矩,树高皆在一丈五尺以下,这也就是球踢的标准高度。成通迷蹴鞠,迷得有声有色。在他一天不落踢球两千天的时候,盛装出演,奏乐庆祝,俨然就像是庆寿大典。成通迷蹴鞠,迷出了一身绝活儿。为增进球技,他数十次到熊野求神拜佛。到熊野神宫去时,他反身参拜之后,来了个背后倒踢,朝西一百度,朝东一百度,各自两回而毬不落地。至于说他站在侍者的肩膀上踢球,侍者还没有觉察,他踢的球直上云端之类的传说,就不仅是童话,简直是神话了。

  更像童话的场面,就出现在成通庆祝两千日蹴鞠的酒宴上。三个人们从未见过的精灵现身了。他们长着人的脸,猴子的手足,相貌就像三四岁的孩子,自称是“蹴鞠精灵”。他们感谢人们对蹴鞠的酷爱,告诉人们在蹴鞠的时候要呼唤他们的名字。在他们的额头上,就分别写有这些名字:春杨花、夏安林、秋园。最重要的是,他们告诉人们,人人爱蹴鞠,就会国家昌盛,人人前程远大、有福有寿,无灾无病,甚至还会福及来世。因为“人们多欲多求,便是罪孽,而站在蹴鞠之庭,便没有了杂念,自然就是后世安乐的机缘,功德得进。所以,人们就应当喜欢蹴鞠。”

  在这个故事中,蹴鞠也被涂上了当时流行的净土教的色彩。三个“蹴鞠精灵”的名字,分别有春、夏、秋三字,又是花、林、园的组合,不仅反映着日本文化特别注重季节感、融合于自然的特点,而且意味着蹴鞠是除了冬天都可以进行的活动,那精灵像猴子的长相,或许意味着希望踢起球来像猴一样灵活、矫捷和轻盈。一般每年首次蹴鞠的仪式要在正月申日举行,也显然与“蹴鞠精灵”颜面如猴的传说相关。

  成通梦得竹柏的情节,也不乏童话色彩。据说他夜宿在熊野本宫,梦里听到盛赞他高超毬艺的声音,那声音还说:“这么美丽的树枝,怎么不用作奖赏呢?”等他醒来,发现手里正拿着一枝竹柏。竹柏相传是熊野的神木,人们出门时把它的树叶插在斗笠上,相信这样就会去邪除魔,保佑出行者一路平安。竹柏树叶坚硬,含有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化学成分,所以被当地人视为去邪的象征。成通这个故事,实际上宣告蹴鞠文化已经融进了地域信仰的元素。外来文化一旦与地域文化结合起来,就标志着其本土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熊野古道今天已经被列入了世界遗产,人们头戴斗笠,手扶木杖,在古道丛林中攀登的时候,也会自然回想起那竹柏的故事。今天在举办蹴鞠大会之前,神官手捧神木左右摆动去邪除魔的仪式,更是必不可少的。熊野文化带有显著的神秘性,发生在“鞠圣”身上的故事,也不少带有神秘的色调。

  一千多年以来,日本人持续编织着他们的蹴鞠童话。寺院和神社经常成为这种童话延续的场所。那出现在“鞠圣”面前的三只猴子,自然就成为蹴鞠的保护神。在大津的平野神社和京都的白峰神社等,就供奉着它们。今天这些神社每年举行的“蹴鞠祭”,也就成为乡土的盛典。奏古乐,吟俳句,加上古装展示,都是现代蹴鞠大会的配套节目。平日寺院和神社难得热闹,一年一度的蹴鞠会,不仅吸引来大批游客,也使这些地方享受到网络和媒体的一日之宠,所以,一定要做足宣传的工夫的。历史上的蹴鞠和皇室因缘不浅。明治初期,在“脱亚入欧”的热潮中,蹴鞠一度被人遗忘。1903年中日甲午战争时期,明治天皇在广岛大本营以蹴鞠劳军,令在京旧堂上华族保存蹴鞠,并出资建立“蹴鞠保存会”,这是日本近代最早的蹴鞠保存会。在那时,提倡蹴鞠一方面是为了加倍煽起所谓“富国强兵”的氛围,一方面也是在全倾于欧化的文化天平这边,加一个“和魂”的砝码。

  今天日本的年轻人,更愿意拥进球场去为棒球狂呼,为足球助威,相比之下,以脚相传的蹴鞠显得缺乏刺激。但是,一年之中,总会有一两天,人们有机会目睹这一项古老的运动。这不能不归功于日本社会那个“草根文化系统”。

  在原有蹴鞠传统的市镇,都有草根们自愿结成的“蹴鞠保存会”,他们平日利用业务时间练习,新春或七夕“蹴鞠祭”就为公众表演。地域性的保存会,自然也得到地方旅游部分的支持,然而对草根们来说,保存会更是粉丝们的俱乐部,热心肠们的聚热盆,运动者的社交场。在他们看来,在鞠的传接之间,就是在回应着对方的关照和好意,不计输赢,不分男女老幼,进入圈子就是合作者,以好球还好球,就是好手,这是一项友好的运动。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2008年7月16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笑话:历史、哲学和时代
下一条: ·杨义:大文学观下的中国文学
   相关链接
·[毕雪飞]牛郎织女故事在日本中世的生成与叙事观的转变·[姚琼]从怨灵到御灵:论古代日本御灵信仰的形成与吴越文化的关联
·[吴珂]微观视角下的“日本遗产”制度批判:物语建构、乡土逻辑与双方向利用·[王京]近代日本的中国民俗研究与相关收藏
·[罗瑛 潘小漫]百余年来日本学者对云南民族文化研究的视域及特色·[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环境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刘雪瑽]“知识束”与“概念集”:以《山海经》为例论古代日本的异文化接受机制·[李琳]文昌信仰在越南的传播与越南科举文化
·[程梦稷]拟效、挪用与回应:从近世日用类书看“山海经图”在江户日本的流衍·[孙敏]母题共享与话语耦合:日本英雄祖先故事的信仰图景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陆薇薇]日本灾疫叙事中的妖怪传说
·“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3)”在山东大学开幕·[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研究的新动向·[刘雪瑽]《山海经》传入日本年代再考辨
·[王晓葵]“休闲”中的文化记忆——以日本的“花见”为例·[毕雪飞]丝绸之路的开拓、往来与牵牛织女传说在日本的传承
·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2):现代社会的民俗与现代民俗学·[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