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迎奥运“格萨尔千幅唐卡展”于7月30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幕,此次展览为2008北京奥运会文化宣传项目。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国家民委主任杨晶出席开幕式,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主持开幕式。
唐卡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一种绘画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格萨尔王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受到藏族群众的崇拜。“格萨尔千幅唐卡”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组织各方面力量,历时十余年完成的,此次展出的260余幅唐卡是从中精心挑选出来的,鲜活地再现了《格萨尔王传》的经典内容。
本报记者 王辉 实习生 刘娟 摄影报道
·延伸阅读·
佛国金莲降落北京:千幅格萨尔王唐卡今日展出
“啊呀善哉大菩萨,闻声解脱的大菩萨,犹如众星之中的明月,宛若草原上的雪莲花。”当白玛陀称王明白观世音菩萨拯救世间民众于水火的苦心后,对观世音菩萨发出了由衷的赞美。这,就是《格萨尔王传》序曲中的一幕。如今,这个千古传颂的不朽史诗,即将化作佛国的朵朵金莲,降落 北京,助威奥运。今天,千余幅讲述《格萨尔王传》的唐卡将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隆重展出。
千幅唐卡同步展出,规模宏大
据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洲州长李昌平介绍,此次展出的《格萨尔王传》唐卡共1288幅,每幅作品高两米,宽1.4米,这上千幅唐卡的绘制采用了被列入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著名唐卡绘画流派——“嘎玛嘎孜”画派的艺术手法,同时充分吸收了汉族工笔画、山水画技法的精华,选用真金和矿物颜料,使其不仅鲜活地再现了《格萨尔王传》的经典内容,还能在未来数百年内保持栩栩如生的原貌。
描述格萨尔王一生传奇经历的史诗《格萨尔王传》,创作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共有120多卷、100多万诗行、2000多万字,是我国政府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和“当今世界唯一活着的最长史诗”,代表着古代藏族民间文化与口头叙事传统的最高成就。
宏伟剧作,非一日之功
如此宏大的工程,准确地说,其实并非一些媒体所言的4年之功。“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出生在格萨尔王故乡——甘孜州的画师根秋扎西就有了用唐卡勾勒《格萨尔王传》的念头。于是,他开始尽己所能筹划此事。而甘孜州政府也早有保护并传承《格萨尔王传》之意,于是,该项工程得到甘孜州政府的鼎力支持。后来还为此项工程成立了甘孜州岭•格萨尔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专门负责‘格萨尔千幅唐卡’绘制工程。”甘孜州岭•格萨尔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晏学才介绍告诉记者。
《格萨尔王传》有100多部,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在民间流传的传说。早在“格萨尔千幅唐卡”绘制工程启动以前,相关部门就为此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晏学才说,为了保证《格萨尔王传》的完整性,负责整理剧本的专家整理了绝大部分能找到的有关格萨尔王的传说。
此外,以格萨尔王传说为主要内容的唐卡在藏区广泛分布在民间和寺院,不同地区的格萨尔王造型及唐卡风格也不尽相同。甘孜州岭•格萨尔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光友告诉记者,为了保证格萨尔千幅唐卡人物造型、所用兵器及画面风格相对符合历史原貌,由研究《格萨尔王传》及藏族文化的教授、专家和民间专家(民间艺人)组成的调查组广泛深入青海、西藏、云南、四川等国内藏区及印度、尼泊尔等国家进行调研,最终确定了格萨尔王、王妃珠牡及其手下30元大将等主要人物的外形、服饰、兵器等的风格式样。
参照宗教画法,注重创新
2003年,唐卡绘制工作开始大规模进行,在没有唐卡绘画现成版本的情况下,画师们用传统工艺进行绘制。“这些唐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们在原来严格的宗教画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此前的格萨尔王唐卡中,格萨尔王多像佛祖一样稳居其中,而此次绘制的唐卡,是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格萨尔的英雄一生,画面构成丰富多彩。如果由一个人画,每幅唐卡大概需要三四个月。最多的时候我们这里有来自青海、西藏及四川等藏区的120多位画家一起绘制。”晏学才告诉记者,虽然绘制进度有了明显加快,但直到今年年初,所有工程才全部结束。“今年我们主要进行了对唐卡的装裱工作。我们将藏传佛教的八宝设计为唐卡装裱的装饰图案,并用金线绣制了藏语、汉语和英语的说明。”
展民族风采,助威奥运
让晏学才等人兴奋的是,当甘孜州政府把完成的工程上报给国家统战部以后,得到统战部的极大认可,并决定于7月30日至8月20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这千幅唐卡。不仅如此,“格萨尔千幅唐卡”还被列入2008年北京奥运文化宣传项目,奥运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及世界各国的朋友都可以通过这些唐卡,了解《格萨尔王传》这部伟大史诗,亲眼目睹我国藏族的艺术精粹。“这不仅表现了我国对藏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还为推动藏族文化走向世界创造了非常好的机会。”
据杨光友介绍:“继北京首展后,我们还将计划在内地、香港、台湾以及欧洲、北美等地开始全球巡展,目前已经有香港等地的单位来与我们商议展览事宜。”
·链接·
格萨尔王的传说
关于格萨尔王的传说有很多,流传得比较多的是观世音菩萨为普渡众生而向阿弥陀佛请求派天神之子下凡之说。
在很久以前,天灾人祸遍及藏区,妖魔鬼怪横行,黎民百姓遭受荼毒。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为了普渡众生出苦海,向阿弥陀佛请求派天神之子下凡降魔。神子推巴噶瓦发愿到藏区,做黑头发藏人的君王——即格萨尔王。格萨尔具有特殊的品格和非凡的才能,是神、龙、念(藏族原始宗教里的一种厉神)三者合一的半人半神的英雄,能够完成降妖伏魔、抑强扶弱、造福百姓的神圣使命。格萨尔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12岁时,格萨尔在部落的赛马大会上取得胜利,并获得王位,同时娶森姜珠牡为妃。从此,格萨尔开始施展天威,东讨西伐,征战四方。他多次遭到陷害,但由于他本身的力量和诸天神的保护,不仅未遭毒手,反而将害人的妖魔和鬼怪杀死。他降伏了入侵岭国的北方妖魔,战胜了霍尔国的白帐王、姜国的萨丹王、门域的辛赤王、大食的诺尔王、卡切松耳石的赤丹王和祝古的托桂王等。在降伏了人间妖魔之后,格萨尔功德圆满,与母亲郭姆、王妃森姜珠牡等一同返回天界。
传播《格萨尔王传》的艺人有多种类型,如“神授”说、“托梦”说、“圆光”说、“伏藏”说等。与其他民间艺人不同,《格萨尔王传》的说唱艺人,往往不承认师徒相承,父子相传。他们认为说唱史诗的本领是无法传授、也学习不来的,而是全凭“缘份”,靠“神灵”的启迪,是“诗神”附体。他们认为,一代又一代说唱艺人的出现,是与格萨尔王有关系的某个人物的转世。这种观念与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的观念是相一致的。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信息中心:2008-8-1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