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郭翠潇]寻找非遗“出圈”“出海”的内生动力
  作者:郭翠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5-01-03 | 点击数:58
 

近期,中国青年报社的一项调查显示,85.8%的受访青年感觉近些年非遗更火、更“出圈”了,爱上非遗的年轻人越来越多。2024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陕北说书随《黑神话:悟空》游戏火到海外;云南楚雄彝绣服饰亮相2024巴黎时装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彝族服饰融入了时尚设计,从传统赛装节的“乡村T台秀”走上了国际舞台。当这些“出圈”“出海”的非遗项目再次呈现在共青团中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2024“青年文化跨年夜”主题传播活动的舞台上时,毫不意外地牢牢锁住了青年人的目光。


《彝绣·华服尚锦》节目中,表演嘉宾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服饰。主办方供图  

就在不久前,另一个非遗“出圈”“出海”的重要事件受到了更广泛人群的关注和热议,那就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这个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成为人类共享遗产。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非遗“出圈”“出海”,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积极发挥创造力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不断为其注入活力。这一“出”一“入”看似不太相关,其实是一体两面,都基于共同的价值理念。

不论非遗“出海”还是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目的都是为了提升非遗的可见度。非遗“出海”是在空间维度上提升非遗的可见度,让创造传承于中华大地上的非遗被更多国家的人们看见;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是在时间维度上提升非遗的可见度,让世代相传的非遗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更多地被看见。而提升非遗的可见度则基于对非遗功能和价值的共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序言中有精当的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源泉,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进行交流和了解的要素,作用不可估量……必须提高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对非遗及其保护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我们较为熟悉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框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设立,也正是为了提升非遗的可见度,提高对非遗重要性的认识和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角度促进对话。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间对话,最终目的是维护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因此,重视非遗“出海”,我们不应只重视其对中国非遗展示宣传的“名片”作用,还要重视中国非遗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贡献,对国际层面非遗保护的贡献,对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贡献。同样地,当我们倡导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在设计、制作、销售或享用非遗文创商品的时候,也更应关注这些非遗的创造传承社区和传承人能否从中受益。

当我们看到闪耀巴黎时装周的楚雄彝绣服饰绽放在2024“青年文化跨年夜”主题传播活动舞台之时,不应忘记这些华美刺绣的绣工可能是一位残障人士,可能是一位带着年幼孩子的母亲。非遗与创意产业的结合,不但整体上提升了非遗的可见度,促进了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也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就业机会,让更多不便外出务工的人群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促进可持续发展,建设人类持久和平,是激励非遗“出海”、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内生动力,也是非遗保护的内生动力。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郭韶明,姜蕾,李沛然,王忻媛 编辑:董志成】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文责编:李中彦】

上一条: ·[杨秀]让年味儿重新浓烈起来
下一条: 无
   相关链接
·第二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拉开帷幕·[刘魁立]非遗传承: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
·[巴莫曲布嫫]将青年的声音带到非遗保护最前沿·“数字环境中的非遗保护:互联网失序治理与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杨秀]让年味儿重新浓烈起来·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
·《法制与新闻》杂志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 探索新近列入名录的活态遗产项目
· 权威访谈丨中国年味世界共享——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谈“春节”申遗成功·图文报道丨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
·与世界共享中国“年”味儿·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
·[杨利慧 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黄永林]非遗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的责任与协同
·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王晨阳]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
·春节申遗成功·UNESCO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议开幕
·[安德明]创建“文化交会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唐璐璐]遗产叙事的时空旅行:中国非遗申报片的媒介考古学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