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大师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大师

[杨恩洪 热嘎]浪迹高原的民间艺人──玉珠
  作者:杨恩洪 热嘎(藏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2-20 | 点击数:18383
 

  到达萨甲后,由当地的十几户人家当施主,请玉珠降“仲拉”之神,为他们消灾祈福。降神对于玉珠已不是陌生的事了。他竭尽全力,专心致志地做着法事,结果那几户人家的病人居然好起来了,为此,玉珠颇得施主们的崇敬与赏识,给了玉珠一些食物及几只羊做为报酬。

  他在萨甲住了下来,为人们演唱《格萨尔》,有时为死者刻经文。快到秋季剪羊毛的时节,玉珠决定去江龙宗(今班戈县所在地)。 

  江龙宗下属十三个部落。每到秋季牧人们都集中到这里交税、卖掉畜产品,买回生活必需品,所以这时是草原上最热闹的日子。

  玉珠赶到江龙宗,那里已经搭起了数不清的帐篷。人们忙碌着交换商品,并尽情享受着一年辛勤劳动之所得。玉珠选择了一块平坦的坝子坐下来,开始了演唱:“鲁阿拉拉毛阿拉,鲁塔拉拉毛塔拉……”这声音一出口,周围的人们便向这里靠拢过来。他看见数不清的人头在攒动,那些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庞被深深地激动着,看到这些他的兴致更浓了,一口气说了一天,丝毫不感到疲劳。

  玉珠认为仲堪演唱时,周围环境和听众的反应是很重要的。如果环境清洁、气候适宜、或烧一点香,心情就好,遇到群众听得懂而且十分感兴趣,演唱者就能情绪昂扬地进行构思和创作。由于这次演唱听众多,效果比较好,他所得到的收人也很不错。

  在江龙宗停留了四个月以后,不甘寂寞的玉珠又踏上了新的征途。他向西行,来到了班戈湖的硼砂矿。这个矿过去是由那曲的斯林昂布和萨堆巴桑两家贵族经营。一九五四年,从内地派来了一个矿工队,玉珠就是在这一年到达这里的。

  奔波的无固定收入的生活,使他开始感到厌倦,他决定在一这里停留下来,积攒一点钱。一开始他向贵族贷款四百五十元,开始挖矿,以卖硼砂的钱来还债及维持生活。然而一年过去了,自己所得无几,债务也还不上。后来他决定到内地来的矿工队当工人。矿工队以白银、糌粑和酥油做为工资发给玉珠。不到半年的时间,他用自己的劳动所得,还了二百多元的债。又过了不久,玉珠将所借债务全部还清了。这时,他的劳动所得不但能够养活自己,还用剩余的钱买了十三只羊。

  生活有了保障,不用再为湖口而奔波了。这时,他又想念着流落在异乡的母亲,他想;若能把母亲接回家乡,一起生活那该多好呀!一九五八年,玉珠终干向单位的管理人员请了假,把十三只羊托付给朋友照管,自己又向拉萨方向走去。

  巧合得很,玉珠到达拉萨时正好赶上“正月十五日”祈祷法会。在八角街的转经路上,玉珠与母亲、妹妹邂逅相逢了!心中喜悦之情难以言表。此时,小妹正在与当地的一个小伙子处于热恋之中,难于分离。玉珠只好带着年迈的母亲上路了。

  不料,他们刚走出拉萨不远,母亲就病倒了。多年的困苦流徙生活,使她老人家再也撑不住了。然而她想念家乡,希望到那里与儿子度过晚年。玉珠竭尽全力地侍候母亲,为了给老人买药,他说唱《格萨尔》、讨饭,什幺都做,他只有一个心愿:让母亲早日痊愈。当母亲的病有了好转,玉珠就背着母亲向北走去。与他们同行的几个流浪人也来帮忙,他们轮流背着老人朝家乡走去……

  玉珠回忆起这段经历时,心情是沉重的,流露出不无伤感的神情,仿佛当年那忧患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可见他对母亲的感情是多幺真挚和炽热!当他被问到母亲的名字时,他转来转去不愿意回答,最后他决定告诉我们了。只见他在说出母亲的名字“次单拉姆”以后,闭上双眼,嘴里不停地默诵“嗡嘛呢叭墨牛……”,他解释说:“若是提到死去的人的姓名(他的母亲回到家乡后于76年去世了),那幺,死去人的灵魂就会不得安宁”

  到了当雄,这里正在动工修建飞机场,集中了不少藏族民工。玉珠因唱《格萨尔》得到了不少食物。这时,母亲的病已基本痊愈,他们就继续前行,回到了班戈硼砂矿。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无
下一条: ·[郎樱]“活着的荷马”居素普·玛玛依
   相关链接
·[王艳]从延安时期到新时代:格萨尔史诗编译与研究的人民性话语·[何城禁]南方多民族格萨尔同题故事的角色设置及其结构功能
·[蔡威]藏族碉楼营造技艺与文化记忆的传承发展研究·[张海鑫 卡吉加]藏族游牧性别文化与民俗研究
·[扎西卓玛]礼物与信仰:一个藏族村庄中的礼物交换习俗研究·[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
·[喀毛措 东主才让]藏族女子成年礼”的仪式传播解读·[何城禁]多民族《格萨尔》文本的演进脉络及其故事形态
·[东主才让 还科多杰]藏族题材影视作品中的民俗文化解析·[仁欠 张冲 仁青才让]卓仓藏族婚俗彩礼及其作用研究
·[罗文敏]组材: 集与散——《伊利亚特》与 《格萨尔》的情节结构·[宁梅]藏族“鲁母化生型”神话的大传统传承
·[李亚星 格勒]藏族青年婚照的影像表达初探·[巴莫曲布嫫]以口头传统作为方法:中国史诗学七十年及其实践进路
·[孙九霞]小地方与大世界:一个边缘藏族社区的本土现代性·“中国史诗传统”展在阿拉木图开幕,涉及中国20多个民族
·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格萨尔文库》出版发布及捐赠仪式在京举办·《格萨尔》史诗藏译汉名词术语进入规范化阶段
·[岗措]藏族传统节日的地域性特点·[孙正国]20世纪后期中希神话比较研究之批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